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1906年春天,王國維跟隨羅振玉進入京師,出任清政府學部總務司行走、圖書館編譯等職位,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寫出了那部被後人視為其一生代表作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人間詞話》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準則,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成為了後人眼中不朽的經典論述。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寫出《人間詞話》之後,王國維站在秋風蕭瑟的北京城中,回顧了自己這命途多舛的30年歲月,為了抱負,為了生活,為了新學,他從浙江小城來到上海,東渡日本後又輾轉混跡於京城,自恃學問一身卻遲遲無法實現心中的理想。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1911年10月,武昌城頭的一聲爆響,統治中國200餘年的大清王朝瞬間垮臺,一些遺老遺少開始逃亡海外,就在這年年底,曾經那個追求維新、渴求變革的王國維,也成為了遺老遺少中的一位,他帶著自己的手稿和家人東渡日本,寓居京都,此後王國維在日本一住就是五年,這五年中他和家人都靠羅振玉每月資助的一百元元生活,他每天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在羅振玉家中讀書,他的治學興趣也再一次轉向金石文史,尤其是考據古文字、古器物的,這是王國維逃避人生自我解脫的方法,因為他一直希望能夠重新振興的大清王朝已經被中華民國所取代,作為一名前朝遺臣,他只能以這種方式表達他對於故國的忠誠。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成大事者3種境界,自己卻被逼到死角!

1916年初,40歲的王國維因為在日本生活困頓,只能帶著長子王潛明從日本回國,初回國內的這段時間內,王國維和兒子的生活依然十分艱辛,“初至新寓,一切無有,午飯包諸飯,二人日大洋三角”,也就是說王國維和兒子每天的生活費只有三角銀元,一個月也只花費9塊銀元,而當時一個普通學生的一個月生活費也差不多有五塊銀元左右,生活的困頓將王國維逼到了命運的死角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