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中學:好教師成就了優秀學生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中國長三角校長峰會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地教育報刊社(教育宣傳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一項公益性、專業性教育活動,四社聯合採訪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長三角校長峰會聯合採訪以“教師隊伍建設的學校實踐”為主題,聚焦四地相關學校的做法、成果、經驗和思考。

“江蘇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將與《江蘇教育報》同步開設“走馬長三角,探尋教師成長之道”專欄,敬請關注。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安徽省滁州中學。

琅琊山下、醉翁亭旁,有一所創辦於1921年的百年老校——安徽省滁州中學。多年來,該校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愈來愈高。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校長張大銀

辦學成績得益於學校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精耕細作’。好教師成就了優秀學生,也成就了滁州中學。

盛夏之時,記者來到滁州中學,走近這群對教育擁有無限熱情的教師,探尋該校師資隊伍建設之路。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建章立制

給教師公平發展空間

在滁州中學,姜家餘是一位“校寶級”人物。從教36年,先後被評為安徽省中學地理特級教師、安徽省首批中學正高級教師。從2004年調至滁州中學至今,不僅業績突出,更帶出了一批好徒弟。被問及在該校工作14年來最大的感受時,姜家餘說:“滁州中學給予每位教師充分發展的平臺,只要踏實努力,就會得到學校認可。”

姜家餘熱愛教學。作為教學骨幹,原來的學校安排他一手搞教學,一手做行政,這讓他一度很糾結。調至滁州中學後,姜家餘的煩惱解除了,“我喜歡教書,學校就給我充分空間,讓我安心教書,定心從事教學研究”。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張大銀認為,姜家餘的感受源於滁州中學教師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自2015年制定“三年發展規劃”以來,3年間,學校針對教學、教科研、績效、職稱等修訂完善了30多項制度。不僅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更為每位教師的發展營造了公平的環境。

在校長負責制基礎上,該校實行教職工聘任制,由校長選聘年級部負責人、年級部負責人選聘班主任、班主任選聘任課教師。“聘任機制啟動以來,每年都有5%左右的教師因表現不良‘落選’,被暫時調至非教學崗,收入隨之減少,”張大銀說,“這項改革給原本缺乏競爭機制的用人制度帶來了活力。

重視培訓

為教師量身定製平臺

1997年從安徽師範大學畢業後,胡忠國一直在滁州中學工作。2003年,工作5年的他已成為該校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褪去剛上班時的熱情,他的職業瓶頸不知不覺來臨。如何調整狀態、以更加專注的姿態投入工作?赴江蘇省啟東中學接受為期一個月的培訓使他深受觸動,胡忠國說:“啟東中學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讓我們很羨慕,

深入課堂、與教師們一起工作,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教學理念,才能明白他們成功的‘秘訣’。”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如今,胡忠國已是滁州中學教研室主任,也是圈子裡有名的“香餑餑”。因為教學成績出色,他多次收到民辦校邀約,有的甚至開出百萬年薪,但胡忠國依然安心留在滁州中學,因為“滁州中學培養了我,我的今天離不開學校的支持”。

近年來,該校不斷加強教師培訓:以黨建為抓手、以課改為重點,利用暑期組織教師赴高校開展培訓,更新教育理念;每年組織高三教師參觀省內兄弟學校,邀請國內知名學者到校講學,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張大銀說:“2017年,學校用於教師培訓的經費為102萬元,2018年計劃再增50萬元。對地處皖東的學校來說,這不是筆小數目。”

此外,該校還面向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教師搭建發展平臺。針對新教師,安排老教師與其“師徒結對”;針對工作3~10年的青年教師,成立“青年教師共同體”;針對工作10年以上的老教師,成立“名師工作室”。目前,該校有3個市級名師工作室,在工作室帶領指導下,優秀教師不斷湧現。

提升認同

留“人”更留“心”

“80後”教師郭梓挑是教學骨幹。說起剛工作時的一幕,他仍然念念不忘:一次午休,他看見一位老教師在長廊不停踱步。“您怎麼不多休息會兒?”他好奇地問。“下午第一節是我的課,我怕不小心睡過頭,就在這邊散散步。”老教師淡淡的回答,卻讓郭梓挑震撼:從教多年,這位老教師還保持著對上課的敬畏之心,對職業的認同感。滁州中學老教師們的精神,深深激勵著許多和郭梓挑一樣的年輕教師。

安徽省滁州中学:好教师成就了优秀学生

為推動教科研發展,該校建立一整套教研工作制度,涵蓋理論學習、課題管理、科研成果交流彙報、科研成果獎勵等。堅持集體備課,聽評課常態化,每個年級每個學科組每週都要開設組內公開課;堅持課堂視導,每年9月成立課堂視導小組;每位教師確定各自的研究課題……近3年來,該校共有7個省級課題結題、4個省級課題立項,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90多篇。

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該校還積極改善職工工作、生活條件,為教職工排憂解難,給予教師人文關懷,提高其幸福指數。“我們學校有正高級教師4人、特級教師6人、省優秀模範教師5人,不少學校來‘挖牆腳’。為什麼他們不離開?當然是對學校有感情。為什麼有感情?自然是學校真誠待教師,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張大銀笑著對記者說,言語中帶著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