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老外的癡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爲什麼那麼經典

​文/愛斯講歷史(掀開歷史衣裳,還原真實瞬間)

近年來,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甚至有不少的外國人鑽研中國古代史和神話故事。

連老外的痴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為什麼那麼經典

在那段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神話”時代,每一件事,每一個名字,都是精彩絕倫的篇章,而我想特別挑出來講兩個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精衛填海和夸父追日。

神農的小女兒可愛又倔強,在東海邊遊玩溺水而亡。

帝女幻化成一隻白嘴赤足的鳥,嘴裡喊著“精衛”,發誓要填平讓她與親人陰陽相隔的大海。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神話:精衛填海。

連老外的痴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為什麼那麼經典

夸父是比蚩尤還高大的巨人,他想和太陽比一比誰跑得更快,他終於追上了太陽,他想要一把抱住太陽,可是太陽是個可怕的火球,夸父疲勞奔波口乾舌燥,即使喝乾了黃河與渭水也無濟於事,最後轟然倒下,化作了夸父之山。

“一隻小鳥怎麼可能把大海填平呢“,“夸父怎麼可能追得上太陽呢,他又怎麼敢抱呢”或許我們小時候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

後來我們才知道精衛知道海有多深,夸父也知道太陽的不可接近,但是我們的民族為什麼幾千年來都在講這兩個悲壯的故事?

連老外的痴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為什麼那麼經典

也許在你現在的年齡,你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都還不能讓你明白 “明知不可而為之”的意義,有些精神層面的東西你還需要時間需要成長需要閱歷才能懂得。

但是你只要記住,夸父逐日時不停的腳步,精衛填海時不懈的追求,都有兩個最重要的字“堅持”,也可以叫“執著”,有時我們把它叫“信念”,這也是中華民族流淌五千年的傳承。

連老外的痴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為什麼那麼經典

“這是一個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最終成果的行動。神話的中心形象是小鳥銜石填海,以日日夜夜的點點滴滴,挑戰著無法想象的浩瀚和遼闊。

一開始,人們或許會譏笑這種行為的無效和可笑,但總會在某一天突然醒悟:在這樣可歌可泣的生命力盛典中,最終成果還重要嗎?

連老外的痴迷的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為什麼那麼經典

而且,什麼叫最終成果? 海內外有不少學者十分強調華夏文明的實用性原則。然而大量事實證明,華夏文明更重視那種非科學、非實用的道義原則和意志原則。精衛填海的神話就是一個雄辯的例證。

由此,還派生出了“滴水能穿石”、“鐵杵磨成針”等相似話語。”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