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這麼熱,爲什麼這麼多年沒熱傳導到地面?

孫雪涵


溫泉、地熱和火山爆發現象告訴我們,地球的內部有大量的岩漿,岩漿的溫度當然是很高的,所以地球內部的溫度要比表面的溫度高得多。



其實地球的半徑厚達6370多公里,但地殼的平均厚度只有17公里,地殼的下面是地幔,基本都是半凝固的岩漿,地幔的下面是地核,是熾熱可流動的岩漿,地幔和地核的溫度都比地表高得多,地質學家認為隨著深度的增加,地球內部的溫度是逐漸升高的,在一百千米的深度 ,溫度就接近了岩石的熔點,在1000攝氏度以上,在向下就是半凝固態的岩漿了,在地核和地幔交界的地方,溫度已經高達2800℃左右,到了地核的內部,溫度將高達6000℃,比太陽表面的溫度(5600℃)還高。


如果說地球是一個雞蛋的話,那麼地殼的厚度還沒有雞蛋的蛋殼厚,既然地球的內部那麼熱,為什麼它的表面卻不熱呢?

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感覺環境的溫度受太陽光的影響的很大,其實我們也同樣受地球內部熱量向外傳導作用的影響,只是我們感覺不出來地球內部的熱量向外傳導罷了,但是在溫泉、地熱和火山現象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地球內部熱量的存在的。

如果沒有太陽光的照射,地球表面的溫度會迅速下降,那為什麼地球內部的熱量不能傳導到地球表面維持地球的溫度呢?這是因為地球自身的溫度已經達到了一種平衡,它內部的熱量和向外散失的熱量共同形成了如今這樣的狀態。

地球內部溫度主要由壓力創造,巨大的壓力讓原子的運動形態發生改變,電子變得更加活躍,溫度因之升高,就好像我們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時打氣筒也會變熱的原因一樣,地球越往深處壓力越大,原子電子就越活躍,溫度也越高,這就是不同的地層溫度不同的原因。如果壓力消失,那麼電子的能量也會大部分消失,比如上面說的地表下面一百千米處的溫度會有1000攝氏度左右,那麼如果把這一百千米厚度都去掉的話,使得地表下面一百千米處成了地表,那麼它的溫度就不會在是1000攝氏度了,而是會變得和地表近乎一樣了。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地球表面以及地表下面每一個深度的溫度,都是由其自身壓力造成的熱量和內部向外輻射的熱量加在一起形成的。比如說地表之下一百公里的溫度會有1000℃,其實這溫度並非只是一百公里岩層壓力造就的熱量,也是有更深處向上傳導輻射的一部分熱量的。

人類能在地球上生存,還必須要感謝地球有著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如果地球再大一些的話,那麼它內部受到的壓力就更大,地殼就會變得更薄,地表溫度也將更高,甚至就連表面都是岩漿,這樣的星球將不適合生命生存,而如果地球再小一些的話,那麼它的表面溫度將略有降低,同時引力也會變小,處在目前的位置上將無法吸引足夠的大氣維持大氣層現狀,這也會對生物的生存造成較大的影響。


科普大世界


這位網友理解錯了,地球上的熱量主要來自地球內部,而不是太陽光。根據地震波的研究,地球內部是分層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核也俗稱地心,這裡的溫度極高,壓力極大。

蘇聯的科拉超級深井也證明,隨著深度的增加,地球內部的溫度是升高的。地球淺層的地下溫度梯度約為每增加30米,溫度升高1度,但各地的差別很大,在100千米的深度 ,溫度接近岩石的熔點,,也就是有1100到1200度,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發生相變 ,溫度約在1500到1900度之間,在核幔邊界處,溫度在鐵的熔點之上,在外核與內核邊界處,這時的深度約為5100千米,而溫度高達4300度,也就說,越往地心溫度越高。

基於網友的這個問題,地核的溫度通過熱對流會傳導到地面,我們常見的火山、地熱、溫泉等,熱量都是來自地球內部,當然這只是地表附近的現象,但實際上地球內部一直處於運動狀態,不像月球內部那樣,基本處於冷卻狀態,這也說明地球充滿活力。

近年來,地幔柱,或者叫超級地幔柱的研究比較流行,地幔柱構造理論是繼大陸漂移和板塊構造說之後人類認識地球的第三次浪潮,地球內部的熱能對流通過地幔柱更快速到達地殼。


震長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得不在懷疑這位朋友當年的地理課是不是體育老師教的呢?

地心的熱量當然是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向地球表面釋放,大部分時候是極其緩慢的,所以個過程很大程度上不為我們所感知;但是你要說對地心的熱量絲毫沒有感官體驗的話,我建議你在搜索網站上打下“溫泉”、“地熱”、“火山”這樣的詞彙自行了解。


地球自白:Can you feel my heat?

地球內部巨大的熱量釋放不為我們所感知,主要是三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地球的表面被厚厚的岩層和表面的海水所覆蓋,地球內部的高溫必須經過重重阻隔才能傳導到地面,這個過程已經阻止了大量熱量的散失。好比我們冬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這樣就阻止了大量的熱量散失。

另一個原因是地球的表面積非常大,巨大的熱傳導效應產生的熱量平均在超過5億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後,人體很難感受到熱量的變化。就好像所有生命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無比的“油鍋”裡,如果一下子猛火加熱,那大部分生命就都抗不到現在啦!

第三個原因是地球各地的物理化學條件不盡相同,岩石也具有各自的熱傳導速率,這就導致了地球內部溫度向表面釋放的不均一性。用地質學的術語來說是各地的地溫梯度不同。地殼的熱傳導速率平均是每向下1千米,溫度就增加25℃,但是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深度這個數值是有所變化的。


地球二次告白:熊熊燃燒的心窩

我們都知道地球內部有堅固的鐵鎳核心和熾熱滾燙的熔岩,那裡是一個高溫高壓的世界。所以地球絕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麼老實,反倒像是一個憋著一肚子火的暴脾氣小夥。別看平時地球挺安靜的,但是地球內部的熱量在地下裂隙、斷層和岩石的薄弱地帶向上傳導時,就會顯現出它狂野暴躁的一面,這時就會以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方式釋放能量。

當然地球熱量的釋放方式也有“婉約派”,這就是可供我們取暖利用、旅遊休閒的地熱資源。我國西藏的羊八井、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陝西華清池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現在你肯定知道地球熱傳導是無時無刻都在進行的啦,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

地心熱量的來源究竟是怎樣的,目前還有許多未解之謎。


侏羅紀瓦力


地球內部的熱量,可能來源於放射性元素,最初的幾十億年前,地球就是一個完全融熔的大火球,表面都是岩漿,然後在數億到十數億或者數十億年裡,逐步降溫,形成了一個堅固的地表層,後來又產生了海洋,微生物,植物,動物等等等等,

而剩餘的放射性元素物質,逐步減少,形成地殼 地幔 地核 三層,地表的放射性元素最少,溫度最低,地幔其次,地核最多,溫度最高。

地心附近的放射性元素最多,它們繼續發熱,把周圍的物質都溶解成液體,或者接近液體的。

地幔層中的放射性元素產生的熱量較低,他們不是液體的,而是一種柔軟的但是又有一定硬度的東西,類似於果凍。這個不軟不硬的地層,支撐了堅固的地表,使地表不至於塌陷,又不至於像飄在一個岩漿海洋裡一樣,更重要的是地幔被一種叫地幔裂口的縫隙分成了幾塊,中間還有一些管道一樣的東西,叫做地幔柱,地幔裂口把地幔分成了不同的區塊,有點像幾個,帶皮的西瓜🍉塊,又重新拼在一起。

這個特殊的結構,在地幔裂口裡,有高溫高熱高壓的氣體和液體排到地表,使得地幔被擠壓著運動,而地幔層上的地表層,也就是那層西瓜皮,就跟著實現緩慢的漂移了。。。至於地幔柱,它們就成為了火山的噴發口。

地表上的放射性元素就更少了,所以地殼就是完全的固體了。(通俗的講)

地球逐步冷卻以後,地下那些高溫高熱的物質,順著地幔裂口和地幔柱到達地面,這就是海溝裡的板塊線。。。和各種各樣的火山,地下的物質通過這些縫隙和管道,將地心的熱量物質送到地表。

因為地下的高溫高熱會把地心和地幔中的很多物質溶解,這個加熱的過程,其實有點類似於化學反應,其中溶解的物質會變成很熱的液體,並且產生高溫高熱的氣體。。。順著地幔裂口,然後一起噴出地面,而地幔裂口,就是因為地球要排氣,所以才裂開的,

而地幔柱就要複雜點,它的形成有機會再講,火山的噴發活動,也是因為地下的熱蒸汽。。。要排出。。。所以才在這些管子裡,轟隆轟隆。。。

知道這些地熱產生,變化和現狀之後,我想大家就可以知道,其實地球一直在向地表發射著熱量呢,只不過隨著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熱量會越來越少,最後地球也會和其他很多行星一樣,慢慢的冷卻下來。

其實還有一個更復雜的知識,叫做地殼循環,還是有機會給大家講解吧!


一張白紙647


我們都知道地球內部,是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地心溫度高達7000攝氏度,而地表溫度卻可以降到零下50攝氏度。地心這麼龐大的熱源,幾十億年來一直在導熱,為什麼地面上一點也不燙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熱傳遞主要有三種方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

熱傳導是固體之間熱傳遞的主要方式。地心的熱量主要靠熱傳導,才能到達地球表面。

在地面以下,大部分都是岩石和土壤,地心的熱量必須經過重重阻隔,才能傳導到地面。而這些岩石和土壤,都是熱傳遞的不良導體,所以地心的熱傳遞速度非常慢。

地球的表面積很大,又有很多海水,海水傳遞熱量快。地球表面的熱量,很容易通過海水蒸發出去。所以地心的熱量傳遞到地球表面,也很快會被釋放出去。

那地心的熱量還可以怎麼釋放到地球表面呢?

一般地球內部的熱量,可以通過火山、溫泉和地熱來釋放。很多人都以為,火山噴發會提高地面溫度。其實並不是,火山噴發的時候,大量的火山灰進入大氣層,遮住了陽光,加上火山的熱量,遠小於太陽光的熱量。這就導致地面溫度降低,出現“火山寒冬”現象。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是不是想去泡個溫泉,感受一下地心的溫度呀?


找靚機科普號


地心這麼熱,為什麼這麼多年沒熱傳導到地面?

題主這樣的提問方式肯定要被罵的,因為地心的熱量能通過多種方式傳導到地面,最明顯比如地震、火山、地熱(溫泉與海底的熱液煙囪)等等!

熾熱的地球內部,內核溫度甚至和太陽表面差不多,但經過地幔地殼等厚厚的包裹,能到達地面的幾乎就是鳳毛麟角了!

當然地表的熱量只有一部分來自於地心,更大的獲得來源是太陽的賜予,另外還有大氣以及水體的溫度保持,當然地面一樣也有相當的保溫功能,但水體與大氣來得更直接一些!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作用並非都是負面的,如果地表熱量散失不受控制,那麼地球進入下一期的小冰期是指日可待的!另外如火星這樣的距離太陽比較遙遠,而且大氣層極其稀薄,地表又無水體保持,那點可憐的熱量很快就從火星表面消散...NASA的科學家在早些時候計算後認為,即使在火星製造溫室效應,讓火星兩極的乾冰融化後仍然無法生成有效的溫室機制保溫,因此改造火星的計劃受到迎頭一棒,也許會比想象的更為困難!

因此僅僅依靠內核向外輸送的熱量是遠遠不夠的,但如果失去太陽,則地熱也許是我們為數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熱量來源之一!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提這個問題人家裡有地暖嗎?照你這麼理解,只需要一樓供暖,33層也熱乎唄?要不是大氣層這個保溫層,地球早涼透了,你不能要求揣個暖寶寶,全家都不冷啊。地球核心溫度聽上去是挺高,可是地球個頭也不小啊,還得維持自轉所需能量,公轉也得意思意思吧,雖然主要是靠萬有引力,沒事噴個火山,再來個地震,還得燒這麼多熱水供你玩溫泉,地球自身的熱能也就剛剛好在現在個區間內,當然,地表溫度還得靠太陽,就像你洗澡地暖不夠還得開個浴霸。

我說的不那麼嚴謹和準確,但是,提問題的時候麻煩先嚴謹一些


一樹微霜


熱的傳遞有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地心的熱量主要靠傳導才能到達地面。地面以下的岩石和土壤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地心的熱量傳導到地面的速度很慢。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海水是熱的良導體,所以熱量很容易通過海水的對流和蒸發,以及地表輻射釋放出去。熱量通過地球表面釋放的速度遠大於熱量從地心傳導到地面的速度,因此,從地心傳導上來的熱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不會對我們的環境和氣候產生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