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相聲里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說到北京小吃最先想到什麼

涮羊肉 烤鴨 炸醬麵 滷煮 炒肝

連老北京人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你一定不服氣

那我們往下看

從易到難咱說道說道

初級

1.果子乾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要說民間的吃食傳到宮裡,一定會華麗變身,從食材到器皿都會大變樣兒,果子乾兒就是典範。傳到宮裡後選用山東耿縣的上好柿餅兒,西山的大紅杏兒、臺灣的冰糖、杭州的桂花、白洋淀的果藕,再用玉泉山的泉水衝調,最終成為一碗果子乾,看這架勢,就透著皇室範兒。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早年間,走街串巷的小販,手持兩隻銅冰盞,上下顛動,敲出有節奏的響聲,十分引人關注。過去稱這些小販是"打冰盞兒"的。所出售的果子乾兒口味也特別好,酸甜適口,又爽脆,又滑膩,是老北京人夏季非常喜愛的小吃。

哪裡能吃到?

後海爆肚張的李老還在堅持製作果子乾兒,在這裡可以吃到。

2.京八件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如今,我們常見的"京八件",最普遍的是"酥皮八件",但其實這是"京八件"種類裡最為低檔次的。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京八件"是從清宮裡流傳出來的,"八件"寓意八個字"福、祿、壽、喜、吉、慶、有、餘",是老北京人禮尚往來的首選禮品。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在宮廷裡,"八件"分為三大類:頭行、破皮和酥皮。頭行比如疤瘌餅、核桃酥、杏仁酥、臥虎餅等,都是重油重糖,吃口非常酥;第二種就是破皮,是重油輕糖,比如薩其馬。頭行有180多種,破皮有130種上下,最後再加上酥皮,那麼這就是宮廷"八件"裡的三大類。

哪裡能吃到?

要找京八件,目前來說唯一靠譜兒的應該就是稻香村了,按種類來說,這裡賣的是"酥皮八件"。

3.蘇造肉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知道蘇造肉的人都知道這是滷煮火燒的前身,是江南一位姓蘇的師傅所創,所以叫做蘇造肉。蘇師傅做的肉口味特別全憑一張藥方。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這藥方是根據不同季節來做調整,用這藥方燒出來的肉不但沒有藥味,而且肥而不膩、潤而不柴,色澤也特別漂亮,關鍵還獨具一股芳香。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後來傳入民間,食材簡化,改變後更適合當時的窮苦百姓,就變成了現如今大名鼎鼎的滷煮火燒。

哪裡能吃到?

西四北大街的滷煮呂,據說還能吃到傳言中的蘇造肉。

1.青醬肉

青醬肉來自"豬肉槓"--過去老北京管賣豬肉的鋪子叫"豬肉槓"。現在朝內菜市場把口的普雲樓把青醬肉做得最好。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把賣不完的豬肉就直接放到黃醬缸裡醃製,醃製的時間很長,一般都是寒冬時節開始醃,直到轉年出了暑伏才將肉撈出來洗淨再煮制,方成美味。吃起來肥而不膩、潤而不柴、醬香濃郁。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所以這所謂的青醬肉,"青"就是什麼都沒有,"醬"就是黃醬,食材和做法都不復雜,只是這經典的美食最需要的就是靜心等待。

哪裡能吃到?

老字號便宜坊,自前幾年開始恢復了一系列老北京老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青醬肉。

2.炸三角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炸三角分肉素兩種,老北京講究時令,比如韭菜,只講究吃春季的青韭,味道最好。而到了夏季,則是要吃"五月鮮"的扁豆,燙熟了口感好,且多汁。至於到了秋季,那麼就會適時地換成當季新下來的新鮮蔬菜。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做的時候,將餡料包入用燙麵擀成的半圓形麵皮裡,包成三角形狀,入油鍋炸熟。咬開後,餡呈稀糊狀,味道很是鮮美。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在老北京最普遍的是素炸三角。素炸三角的主要原料是鹹胡蘿蔔絲、香菜、燜子和熟芝麻,用香油一拌,包在燙好的麵皮裡,下鍋炸,外酥內嫩,香菜和胡蘿蔔芳香的味道一下就竄出來了,而且多汁,好吃得很。

哪能吃到?

肉炸三角在老北京最具代表的是都一處,都一處有"雙絕",一絕是燒麥,另一絕那就是肉炸三角。

3.炸肉火燒

與我們平時吃的烤火燒不同,這炸肉火燒最關鍵的便是"炸"。而只要是油炸食品,就必然做不過清真!這一點,是會吃的人的共識。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說到炸肉火燒,就一定得提一下"一品燒餅",這是道宮廷小吃,是皇帝賜給當朝一品官員的點心。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炸肉火燒是一品燒餅的民間清真小吃版本。由於是清真,製作時改用素油,皮坯也從水面改用半發酵麵糰,而餡料則是牛肉和黃醬的搭配。下鍋炸制後,外酥內軟,汁多味美,黃醬濃郁,牛肉餡非常滑嫩。

哪能吃到?

似乎已經絕跡,如果你知道哪裡有,請馬上通知小編。

4.羊霜腸

羊霜腸在北京俗話裡叫羊霜霜。賣羊霜腸的小販在叫賣時,都呼:"羊肚開鍋!"為什麼都在下午和晚上賣呢?因為清早殺羊後才能買得到羊血,回家做完後也差不多下午了,再推著車去叫賣。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製作羊霜腸,是將羊血灌進腸子裡,再將其碼進大鐵鍋,澆開水焐熟。賣時,先從熱騰騰的鍋裡提出羊霜腸,放在案板上剁成小段,這時你就會發現羊血已經凝固在腸子裡,呈灰白色,如霜包血腸,這也就是它名字的由來。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切成小段的羊霜腸擱在碗裡,用羊湯涮幾遍,再盛滿羊湯,之後來勺兒芝麻醬、紅辣椒油,再抓把香菜放裡頭,然後就可以將熱騰騰的一大碗遞到客人手裡了。又紅又綠的佐料的映襯下,羊霜腸的鮮味兒撲鼻,異常美味。

哪能吃到?

據說同城四季爆肚涮羊肉這家店還能吃到羊霜腸。

1.冰盤冰碗

清末民初的時候,北京出現了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堂子號",這裡面有十家堂子號最為有名,位於什剎海邊上的"會賢堂"便是其中之一。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而"消夏大冰盤"就是會賢堂的鎮店法寶。取自後海的大荷葉,用冰窖裡存的天然冰附於其上,中間擱上白蓮藕(膳食纖維比較少,水分大,富含很多澱粉,吃口兒特別脆,能生吃,沒有渣滓,所以又稱果藕--水果一樣的藕),旁邊碼上西瓜瓤,與白蓮藕一紅一白,搭配起來很漂亮,兩邊還要有竹葉青和羊角蜜兩種香瓜,再將上等鮮桃仁、鮮蓮子、芡實、荸薺等放在上邊,然後撒上來自臺灣的綿白糖,放上來自杭州的桂花,用手捧著吃,這樣的一份在當時大概需要大洋八毛錢。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至於冰碗,則是用碗盛的,鮮桃仁、鮮藕、鮮荸薺放在裡邊,用冰糖水衝調出來,為口感更好、酸甜適中,有時會放上兩三片山楂糕。吃了這冰盤冰碗,入口清香,冰涼爽口,暑熱盡消。這種"什錦水果冰盤",老北京大飯莊子均在開宴前後為客人敬奉在席面上,很受歡迎。

哪能吃到?

似乎已經絕跡,如果你知道哪裡有,請馬上通知小編。

2.甑糕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很多人都誤解甑糕是源於陝西的小吃,其實陝西甑糕是用花盆蒸的,該叫"盆糕"。而北京甑糕用的器皿,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中國就發明了一種器物叫"鬲",有點像扎啤杯,底下有三足,點上火就用來煮肉,上面又置了一個特別像屜一樣用來蒸的帶蓋陶器,這個東西就叫做"甑"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北京的甑糕,用的甑是木製或是竹製的,尺寸相當小,直徑都在7釐米以內,底下有小洞,上面蓋帽。製作時,用的不是糯米,而是大米,把大米粉碎拌溼成大米幹漿置入甑中,旺火蒸之。蒸好後,起開蓋,就會問客人了:"您想要什麼口味?有山楂味、玫瑰味、桂花味和豆沙、棗泥味。"客人要哪種,就往上淋哪種料。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豆沙和棗泥的,是在蒸一半時,把料放裡邊,上面再鋪上一層米粉繼續蒸,所以這兩樣是屬於裡面帶餡的。弄好料後,就用小木棒從甑底的小洞將甑糕捅出,出來的甑糕類似元寶狀,吃起來的口感是爽口、筋道、口味多變。

哪能吃到?

牛街的伊寶荷葉甑糕店還可以買到。

3.蒸而炸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蒸而炸"類似於大餃子,但要有褶兒,形如元寶。老北京的"蒸而炸"其實是素食--"西葫蘆、小香菜、胡椒麵兒、醋、蒜等",用黃醬拌餡,再撒上點兒熟芝麻,包成餃子型。賣"蒸而炸"的小販先在家蒸好後,賣時現炸加熱。炸的時候油位要高,半煎半炸,炸出來表面佈滿珍珠狀的小泡,表明這"蒸而炸"非常酥,吃一口非常好,非常香。

哪能吃到?

似乎已經絕跡,如果你知道哪裡有,請馬上通知小編。

4.打面倉

這也是北京小吃裡"官承民俗"的一個代表。打面倉屬於官府小吃,但它其實是從民間老百姓做的豆麵糕和驢打滾那裡學來的。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老百姓做的豆麵糕和驢打滾都是黏面的,裹上豆沙、紅糖餡,上鍋一蒸,再裹上豆麵,挺好吃的。那麼到了官府裡,也就提升了一個檔次,用熟芝麻代替黃豆麵,用煎炸取代驢打滾的蒸制,總體來說口味也就要更香、更好吃。

郭德綱相聲裡的北京小吃,老北京都不一定認識兩種以上!

之所以叫"打面倉",是因為這是官府裡過年的時候吃的,除了屬於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之外,更有"倉也滿,糧也多"的這層吉祥寓意,表年年有餘。

哪能吃到?

似乎已經絕跡,如果你知道哪裡有,請馬上通知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