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陸川塘寨村:崛起的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

廣西陸川塘寨村:崛起的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

塘寨村,地處陸川縣南邊的清湖鎮,是與廣東交界的偏僻山區,曾經是打響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第一槍的地方。

踏進塘寨村,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田野上遍地被白色薄膜覆蓋著的葡萄園,葡萄園順著山區的田野蜿蜒無盡頭;而葡萄藤沿著架子攀緣生長,一眼望過去,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掛在一片片綠色的藤條上,在陽光的照射下,好似紅色的瑪瑙,彷彿置身法國的葡萄莊園。

廣西陸川塘寨村:崛起的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

這裡有豐富的革命歷史文化和革命遺蹟;這裡是客家文化濃郁的客家聚居地,有客家人崇文尚學、耕讀傳家的濃郁風氣,有客家人文與農耕自然的和諧美。

廣西陸川塘寨村:崛起的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

客家人歷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在塘寨村可以感受這裡有很特別的客家文化歷史氛圍和濃郁的農耕文化。在村委對面的塘寨農莊,就是一個弘揚鄉土文化、展示民間技藝的農耕文明體驗園區。

廣西陸川塘寨村:崛起的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

從農莊門前的對聯看起,“文明建設原生態,山清水秀農家樂。”把整個塘寨村建設農家樂的意義全部包容在裡面。走進農家院子,最吸引眼球的當數“水磨房”,村民說這是村子裡的一位能工巧匠根據物理原理和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民間工藝製作的微縮版“水磨房”,打上電閘,水車、水碓、礱盤轉動,曾經農村碾米打粉場面就活靈活現展示出來,讓人情不自禁感嘆客家人的智慧結晶。再環顧院子裡的幾間房子,分別在門頭上寫有“瓷器”、“耕具”、“農具”、 “磨房”、 “碓房”等,下面各自配著對聯,如“耕具”房,配的是“兄弟同心翻天地,左右通割貪無厭”、“農具”房配的是“犁耙鍬巴大禾桉,簸箕秋韃小割鐮”等,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又情趣盎然,就連廚房,也配有“農家日常佳餚,鄉土時餐風味”、“烹飪土產雞鴨鵝,巧制農種蔥薑蒜”等詞句,通俗易懂,一股濃濃的農耕文明氣息撲面而來。

走進這些擺滿農具和生活用品的房間,看到的各種物品,更是可以讀到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流傳最廣,淺顯易懂,妙趣橫生,客味特濃的民間諺語。看,一雙水桶,旁邊貼有一句話“雙生兩姐妹”;一個大鐵鍋和木勺連放在一起,就叫“大口小子”;一個火籠旁貼著“暖人心”;兩個大大的用竹篾編成的書籠,就稱呼“滿腹經綸”、“藏書萬卷”; 標有“高高在上”字樣的戴在頭上的是“斗笠”;寫有“四兩撥千斤”字樣的是過去用來稱物品重量的“木秤”;“鐮刀”旁邊標有“天生我材必有用”,“木鋸”旁邊標有“你拉我扯”……

石磨、木梯、水桶、矮櫃、禾籃、豬籠、簸箕、吊籃、篩籃、蓑衣、風車、礱、轆軸、犁、耙、雞籠、酒甕、大秤、插子、米缸、鹹菜缸、茶米鬥等等……一共有200多種,謝永軍說,這是今年春節過後,村裡決定要搞一個農耕文明的展示館,全體村幹部挨家挨戶收集的。

如今的塘寨村正在經歷一場以綠色產業為主題的革命,樹立綠色產業鏈的先進理念,加大葡萄、橘紅、軟枝油茶等綠色生態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把葡萄、橘紅和油茶種植作為主導產業,讓塘寨村的每一處土地都能產生綜合效益,讓綠色與經濟的發展相得益彰。下一步,塘寨村乘著建設紅色鄉村生態旅遊區的東風,進一步挖掘和弘揚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擯棄傳統的耕作觀念,突出文化引領、旅遊帶動、生態優先,通過系統謀劃、科學規劃,促進綠色文化和紅色文化有機融合,激活各種旅遊資源,著力打造“綠色之美、古色之特、紅色之魂”的鄉村旅遊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