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大家都知道 "庖丁解牛" 的故事: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感嘆道:"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 《莊子集解》

庖丁解牛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其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的技藝令人歎為觀止。正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所說: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小野二郎

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廚師

小野大師專注做壽司已足足 60 載,不僅選用最好的食材,還特別關注食材的處理。比如:章魚要至少按摩 40 分鐘才能上桌,米飯的溫度和人體溫度保持一致,用 "極致" 形容可能都算輕的。

—— 如此,讓食物以最佳的狀態,最美味的理想時刻時呈現在食客面前。

小野二郎說:"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努力達到巔峰,但沒人知道巔峰在哪。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經足夠完善,我愛自己的工作,一生投入其中。"

工作與愛帶給小野二郎帶來了挑戰和行動之間的平衡。而這種平衡給小野二郎帶來了最幸福的人生體驗 —— 心流。

我們不妨反觀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不是越來越多的朋友感覺日子越過越沒勁兒,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

日復一日的上下班,一日三餐味同嚼蠟。週末看書、娛樂、逛街、K歌,盡興歸來心裡只剩空虛。偶爾的旅行也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一張張 "生無可戀" 的臉,幸福早已成為奢求而不可得的表情。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一般人認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莫過於心無牽掛、完全放鬆的時候,其實不然。雖然這些時候我們能體會到快樂,但是最愉悅,最酣暢淋漓的時刻,通常出現在一個人為了某項艱鉅的任務而辛苦付出、並把體能和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刻。

在這種時刻里人們的狀態,心理學家稱之為:

「心流(Flow)」

Flow 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英文單詞,其實就是水流的意思。想想那山間泉水的潺潺流動,如此簡單但又如此專注,如此澄澈卻又浸潤深厚 —— 若是我們的心理狀態也能 flow 起來,這種生命的流動,必須是極致的幸福體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權利,也都有獲得幸福的潛能。幸福與否,就看你是否擁有心流體驗。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的狀態。讓人生這趟旅程充滿愛、驚奇、幸福和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人生的航程中,如何才能讓心流體驗陪伴我們左右呢?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 01 -

為什麼說 "心流是人生的極致體驗"?

"心流" 這個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

米哈里通過對

運動員、藝術家、國際象棋手等不同人群的大量調研發現,這些人所描述的最幸福的時光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那就是:

全身心地沉迷於自己所喜歡的當下的活動中,並且能連貫流暢地持續下去,而這種體驗可使個人生活質量達到最大化和最優化。

米哈里這樣描述心流的體驗:

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髮揮到極致。

通俗點說:心流就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件事的一種心理狀態。如庖丁在分解牛的時候,小野二郎在做壽司的時候,作家們在寫作的時候,運動員在訓練的時候,藝術家在作畫的時候,象棋手下棋的時候......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 02 -

"怎樣才算真正的心流?"

心理能量流動的 7 大特徵

心流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在米哈里 2004 年的 TED 演講《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心流,幸福的秘訣)》中,他把人們對於心流的感受歸納為以下 7 個特徵: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1. 完全沉浸。全神貫注於你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2. 感到狂喜。脫離日常現實當中,感受一種喜悅的狀態。

3. 內心清晰。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並知道如何完成得更好。

4. 力所能及。自己的技能完全匹配所從事的任務。

5. 寧靜安詳。毫不擔心自己,甚至喪失自我覺察。

6. 時光飛逝。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飛速流逝。

7. 內在動力。正如我們常說的 "享受過程,莫問結果" 一樣,對一件事情的外部獎勵會降低本身的內部動機。我們選擇某一行業,最初多出於興趣,漸漸地我們把它當做了工作,形成了職業倦怠,失去了最初的喜愛。所以我們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就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不過,以上描述都來自於人們對自己處於 "心流" 時感受的回憶,因為正在處於心流中的人處於一種投入而忘我,甚至喪失對自我意識、感官及時空的覺察力。所以,心流更多時候存在於人們的回溯當中,太刻意去尋找心流,反而會適得其反。

正如哲學家密爾所說 :"自問是否幸福,幸福的感覺就已蕩然無存了。" 只有在不計較好壞,全身心投人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時,才會覺得幸福。

所謂忘記自己跟看見自己一樣重要。但我們還是可以為更好地獲得心流而做一些準備。

- 03 -

"如何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

達成心流的 3 個必備條件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根據心流 "內在動力" 這項特徵,不難想到:當人們在做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更容易獲得心流的體驗。因此,我們要嘗試更多的事情,結合自己的優勢、特長和技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和休閒活動,然後讓這些活動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就容易獲得心流:

1. 每一步都有明確而具體的目標。

具體而明確的目標能夠幫助人們清除雜念,集中注意力,對自己能否勝任有所把握。

2. 每一步行動都能得到迅速的反饋。

迅速的反饋可以幫助人們做出及時的調整,避免反覆碰壁而感到挫折。同時,能夠判斷自己是否有所改進。

3. 技能水平與挑戰難度的完美匹配。

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件事情挑戰性很強但我們的水平相對有限,那我們便會感到沮喪和焦慮。反之,如果我們的技能大大高於挑戰,我們便會感到乏味無力。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Courtesy of Oliverbeatson

處在乏味和焦慮二者之中、技能與挑戰恰到好處的平衡,並且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才是 真·愉悅 Real · Joy 的保證。

- 04 -

認真問完自己這 3 個問題

再枯燥無味的工作、學習、生活

也能收穫心流的極致體驗!

很多人認為工作很無趣,但諷刺的是:工作時間的樂趣,其實比閒暇時間豐富許多。

米哈里的調查研究顯示:工作時出現心流的概率有 54%,大大高於休閒時的 18%。這是因為:工作有類似心流活動的內在目標、反饋、遊戲規則與挑戰,能使人投入,全神貫注,渾然忘我。

——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發現了,上面這句話裡,就藏著 "達成心流狀態的 3 個必備條件"!

下面就讓我們這 3 個必備條件來探究一下:我們平日的工作和學習狀態,離心流還有多遠?(或者說,其實我們離心流,其實有多近?)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1. 問問自己: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還記得壽司之神小野二郎說:"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

這句話闡釋了小野二郎對工作的心態以及目標,那就是用盡一生時間去做一件熱愛的事情,不斷精進,最後獲得全世界人的尊敬。

試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是否有這樣的心態,我們的目標是漲工資?當領導?還是帶團隊?這些都沒有問題,但前提是一定要熱愛自己的事業,併為之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2. 有沒有收到每一步的反饋?

小野二郎的兒子小野禎一也從父親那裡耳濡目染,從食材到手藝,從醋米的溫度,到醃魚的時間長短,再到按摩章魚的力度,在壽司製作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小野二郎的親自監督。

有人評價小野禎一的壽司:每拿起一片魚生,手揚起,如彈奏般讓食材在指與掌之間很靈巧的捏握,幻化出豐富的多層次組合,不斷變化的調味,味道由淡到濃,從清新到厚重,猶如多重奏般帶你給不斷地驚喜!

我們在工作中也會隨時收到上司、同事或者客戶對我們的反饋,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反饋,來修正自己的目標。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3. 有沒有合理匹配挑戰和技能?

之前 Mr. How 推過一篇關於《壓力》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個核心問題:

"如果你有得選,一份有壓力、一份無壓力的工作,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你會如何選擇?"

—— 其實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去選擇那份對你有意義的事情,然後相信:"我有處理好伴隨而來的壓力的能力"、或是 "我有培養出抗壓策略的潛力"。

藝術家、運動員、外科醫生、音樂家、遊戲玩家,當他們專注於藝術或技能中時,這些領域高手都表現出明顯的 "挑戰反應" 跡象。

這個 "挑戰反應" 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獲得心流的必要條件之一:技能和挑戰的完美匹配。

該反應使他們獲取到更多的腦力和身體資源,讓他們處於一種很享受、完全沉浸其中的心流狀態。我們才會看到他們自信滿滿、無比專注的巔峰表現。

日本另一位頂級天婦羅料理大師,早乙女哲哉曾這樣評價小野二郎:

"二郎的壽司似乎每天都在進步,他不斷地在嘗試,口感卻沒有絲毫下降,反而越來越精湛。他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他知道捏哪個位置做出來的味道絕對好吃,一邊捏一邊琢磨是否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施加力道的過程中不斷探索。"

可見,作為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還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技藝,來做出更加頂級的壽司,滿足老饕的不斷升級的口味。

試問,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會不斷提升的自己的技能來應對更高的挑戰嗎?還是滿足於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尤其是奮鬥到一定崗位或者具備某些特殊技能的人,是否停下了自己不斷精進,追求卓越的腳步了呢?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OK,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上面的 "心流達成之 3 大必要條件":清晰的目標、及時的反饋、技能和挑戰的匹配。

由此可知,要想在工作中增加心流體驗,就要主動去設計、規劃、安排自己的工作:

1. 對自己的工作計劃有清晰的目標,可以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就像遊戲升級一樣;

2. 然後不斷獲得上司、同事、客戶的反饋,即時修正目標或工作成果;

3. 最後要找到適合自己,能夠發揮自己最大優勢的工作,不斷提升工作技能,讓技能和挑戰儘可能相匹配。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談完工作,我們再來談談休閒。

"啥?休閒不就是玩玩鬧鬧或者睡睡覺嗎?還用得著你教??"

誒~ 心流狀態下的閒暇時間,大有不同!

很多人都很期待下班或週末,準備好好享受這些閒暇時光,可是他們並不知道如何利用休閒時間。不去運動,而是坐在電視機前觀賞體育比賽;不去畫畫,而是去畫廊看畫展;不去創作音樂,而是去聽人山人海的演唱會;不去讀書,而是去聽別人的讀後感;不去自己動手製作美食,而是吃遍大街小巷……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已經是非常高級的休閒活動了,最起碼沒有躺在沙發上,薯片外賣電視劇。

當然,這裡也並不是想說看體育比賽、看畫展、聽音樂會、享受美食是不好的,它們讓我們放鬆,讓我們開闊眼界,讓我們享受生活。但是,我想強調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幸福體驗。

雖然以上這些方式暫時粉飾了浪費時間的空虛感,但是與投入在真實挑戰的專注相比,還是太薄弱了。這種享樂除了給我們帶來瞬間的快感之外,很難給我們留下任何紀念。

被動娛樂過後,可能什麼也沒有,更多人是成為了朋友圈的炫耀,贏得消極的關注,就像心靈的 "寄生蟲" 一般,吸收我們的精神能量,使我們變得比原來更疲倦、更空虛,最後只剩下一副空殼。

美國休閒研究專家 布萊特比爾 在其著作《休閒的挑戰》中寫道:

"未來不僅屬於受過教育的人,更屬於那些懂得善用閒暇的人。"

我們要儘可能找到自己能專注沉浸的愛好,然後在探索各種不同可能性的過程中發現更多面的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最重要的是,獲得幸福的心流體驗。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 寫在最後 -

心流,這個詞真的很美。生命是流動的,心的節奏和能量,也是如此。

真正幸福的人,無論是在工作學習之時,還是在閒暇娛樂之時,都能把握這種流動,跟上這種節奏。

而獲得幸福生活的秘密就在於:學會盡可能地從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中創造樂趣,獲得心流的體驗。

日積月累,這些體驗會匯聚成一種掌控感,一種能夠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掌控感。而這種感覺,無疑是一生中最愉悅的時光。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無窮無盡的 "心流",找到屬於自己豐盈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