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喜歡有能力的混蛋!

哈佛大學有一位學者叫羅伯特·凱根,他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的員工,雖然表面上乾的是一份工作,但其實做的是兩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他原本要完成的本職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要管理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印象,尤其要隱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展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

那麼,你要讓別人對你有怎樣的看法和印象,別人才會覺得你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怎樣的印象才能讓其他的員工願意被你管理,讓領導願意給你升職加薪?

這個世界喜歡有能力的混蛋!

答案不是做一個老實人,不是要你和藹可親,而是「你要做一個有能力的混蛋」!

這有點厚黑學的味道,也很容易被人罵,但在現實的職業中,混蛋就是過的比一般人要舒服的多。

一、不要做一個老實人

你要敢於拒絕一些平時看似合理的請求,但在必要的時候,要幫助別人度過難關,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救人只救急。

這裡就牽扯到了一種「趨向認知」,就像「妓女成為了大學生」,大家會認為這很勵志,她在由壞變好。而「大學生去做妓女」,大家會認為是一件不怎麼好的事,因為她在由好往壞的方向發展。

你平時不幫助他人,偶爾幫一下,別人就會心存感激。但如果你經常幫助他人,突然因為某些緣故而不能夠幫了,別人會覺得你吝嗇、小氣,連這點忙都不願意幫。

若一個人很好說話,平時經常幫助自己的同事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例如倒杯咖啡、簡單的P張圖、處理一些簡單的表格,這些額外的工作十分的輕鬆,可能不需要10分鐘就能夠完成。但當你一次兩次接受他人的委託後,別人會形成一種認知,覺得你是一個好說話、容易打發的人

雖然他們表面上會誇獎你、感謝你,但實際上他們最多隻會把你當成是同一水平線上的人(甚至有些人,會認為你和他不在同一高度)。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升職了,老闆讓你管理他們,他們並不會認真的聽從你的安排,即使聽了,他們工作時也很可能會顯得很低效。領導們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提拔人的時候,會優先排除掉這些老好人。連提拔你的想法都不會有!

在漲工資方面也是如此,你的領導知道你是一個容易打發的人。他們最多就在所有人都漲工資的時候,象徵性的為你加一部分工資,然後和你說幾句好話:「小劉啊,我看你最近工作都很勤奮,我和上級申請了一下,給你漲了點工資,雖然不多,但這只是開始。好好幹,以後有升職加薪的機會,首先就提拔你!」

但實際上,你漲工資的原因,是因為大家都漲了~這個現象看起來會很多人不爽,但是站在領導和HR的角度,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絕大多數人當了領導,成為了HR也會這樣子做。當然,你也確實可以評判這個現象的不公,但我只是把這點寫出來,怎麼看待、怎麼運用,都隨你喜歡。

我也猜到了,有些人看到這裡,會想「雖然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可能沒辦法升職加薪,但我學到了本事,這些本事是別人拿不走的」。

可現實是,大多數這類額外的工作,你所學到的東西與你消耗的代價,是不匹配的。它們只不過是對你過去的知識的重複利用,或許你以前需要做某件事需要5分鐘,現在只需要4分鐘了,但那又怎樣呢?你又不是那批拔尖的人,節約一分鐘能做很多事,你也不能去挑戰世界紀錄,提高的那麼點東西,與你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給他人留下這種印象所帶來的後果,真的匹配嗎?

二、要敢於拒絕他人

一個有能力的混蛋就不一樣了,只要你能夠認真完成直系領導交代的任務,這就夠了。拒絕掉那些沒有必要的、來自同事或其他非直系領導的請求(拒絕時,可以搬出自己的直系領導,說我手上有一個他的任務,他的任務才是優先的)。

除非,一些關係很好的人請求你幫忙,或者你偶爾心情好、比較閒,可以適量幫助別人做一些急迫的工作。

這也就是之前談到的「趨向認知」,你經常幫助別人,突然因為某些緣故而不能夠幫了,別人會覺得你吝嗇、小氣,連這點忙都不願意幫。但如果你平時不幫助他人,偶爾幫下別人,別人會心存感激

甚至必要的時候,你要果斷拒絕掉,領導的一些不合理的請求,做都不去做!當然這種拒絕是有前提的,你必須保證部門其他人也無法完成這個任務,或者你得保證自己之前做出來的貢獻不小(至少這個貢獻得是別人做不出來的)。

拒絕之前,你心裡都有一個衡量。衡量的指標涉及到:領導對該任務的關心程度、部門其他人能否完成、自己成功的把握有多大、執行時需要付出多少的代價(時間、經歷、人情,會不會耽誤手頭上其他工作)等。

拒絕的時候。你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講解不同的理由:時間不夠、自己能力不足、老婆生育了(錢是掙不完的,連自己妻子都不能好好陪伴的人,哪有資格說能管理好他人),或者你能說這個項目牽扯到了過去與合作伙伴原本的規定(這個合作伙伴是自己私底下很好的朋友,對方之前為我做了哪些犧牲,我不能言而無信)。總之,你得找個充分、合理的理由。

要不然,你就得曾經做出過不小的貢獻,在領導和同事心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確定企業對你的負面評價會小於你失敗後的負面評價。在權衡好一切後,你才能做出拒絕的決定。

這種拒絕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雖然領導害怕沒有人敢接受這個任務。但領導更害怕的一種情況是:「下屬誇下海口,說自己絕對能夠完成某個任務,結果失敗了」。畢竟人都希望可以做做夢,人們希望遇到的情況是:「下屬主動請纓,然後提前完成任務,並且做的十分出色」。雖然這很不現實,但人就容易有這種妄想。

但理性上來說,自認為能力不夠的下屬,主動避開沒把握的任務,其實是一件好事。

這個世界喜歡有能力的混蛋!

三、要敢於“殺掉”一些人,即使他們是好人

1707年,英國海軍上將肖維爾爵士帶著他的艦隊,一共五艘戰船,在地中海打贏了法國艦隊,那是一場贏得非常漂亮的海仗。但在回國的時候,一場大霧使得船隻失去了原本的航向。在12月22日晚上,艦隊進入了現在的錫利群島。

錫利群島位於英格蘭康沃爾(Cornwall)郡西南方島群,約由50座小島和許多礁石組成,岩石構成的海岸地勢險峻,暗礁林立。當時有經驗的航海家都知道,這裡是一個鬼門關,極其容易發生海難。果然不到幾分鐘,五艘艦船就有四艘因觸礁而沉了,一千多名海員就此被淹死。

可是在這場海難發生的前幾個小時,一位船員向肖維爾爵士(帶領艦隊打仗的上將)報告說:「我們可能正在偏離原定的航道」。船長聽到這番話後,你猜發生了什麼?

船長當場下令,在甲板上對這名船員執行了絞刑!

你可能覺得這十分的愚蠢。但要知道,當時英國海軍有明文規定:任何人只要越級向自己的上司,尤其是船長去報告關於船的位置信息,就得按叛亂罪當場處死。

這條規定在當時,其實是十分合理的。因為當時航海由於航海術的侷限,經常船在哪裡,連船長自己都不知道。但即使這樣,船長也必須得要表現出淡定、維持原有的權威。堅定的指出一個自己認為“可能是對”的航向。

因為船往哪個方向走,這可是關係到了人命!一旦你顯得猶豫,別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發生了分歧,很可能會導致內部的混亂,船員的效率也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降低,甚至還可能發生內部動亂,為了船隻的掌控權而動手(這可不是普通的打架,而是真刀實槍)。

有點扯遠了,回到這條分論點:「要敢於“殺掉”一些人,即使他們是好人」

很多項目的開展,需要的不是「最好的方案」,市場變化的那麼快,我們很少有時間去討論、驗證哪些方案是最好的,企業真正需要的是

「最快的拿出來」。很多互聯網公司,他們一開始的網站、APP,做的都很爛、各種卡頓、存在各種bug。這真的可能不是因為他們沒錢、不是他們沒有好的程序員、不是他們沒有好的項目經理。

而是因為在這個迅速變化的市場,很多互聯網公司連半年後自己能不能活下來,都不知道!他們沒有時間去把一個產品做的完美。真正經濟、效率的方法,就是做出一個大概的框架,然後趕緊丟到市場上去,然後根據反饋來思考怎麼修改這個產品、思考該不該繼續這個項目。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員工的意見是否一致、工作效率是否高效,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所以在項目執行時,如果有人與領導有太多的意見不和,即使這個人說的可能是對的,但為了領導的權威、團隊內部的效率,必要的時候就得把這個人排除在外。

1985年喬布斯曾經被趕出了蘋果公司,主要也是由於這方面的原因。站在當時董事會的角度,為了保障大多數股東的權威與利益,這一決策無可厚非。

當然,這並不是讓員工不能提出自己覺得好的想法,而這就需要企業內部一些好的機制來約束領導者,不能有太大的權利。我們不能單純的依靠領導者自己能否聽進去別人的意見,還需要很多機制來監督領導人,促使普通員工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個要解釋起來,又能夠另寫一篇回答了。

這個世界喜歡有能力的混蛋!

四、要懂得利用標籤,降低他人的信任成本

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用一些頭銜來降低他人的信任成本。例如你畢業於某個名校、做過多大的項目、是某個公司的CEO,等。這些都能夠降低他人的信任成本,讓他人更願意聽你說的話。即使打心底裡,我不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推銷自己,但這種方式確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建立他人對你的信任。

學歷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學歷並非萬能。都清楚好的學校也有一般的人,普通的學校也有牛人,但是學歷就是一個「概率」。在你沒有其他信息證明你是能人的時候,好的學歷,意味著你有更大的概率,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

但反過來,如果你有足夠的信息,能夠證明你有更大的概率,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收益。那麼,學歷就變得不重要了。

雖然有些公司的HR過於看重學歷,但只要你願意跑,你多面試幾家,總能找到幾個公司是不看學歷、而看能力的。我曾經在廣州面試過很多家公司,工資水平由2800一個月,到8k一個月+餐補

都有,重點在於多跑幾家公司,而不要就面了幾家公司,就覺得自己水平也就這樣了(當然,你可以根據市場給予的工資水平,來反向糾正自己的原以為自己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