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預測分析

2018-2022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內容涵蓋工程勘察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監理、工程造價等行業,以及政府對建築市場、工程質量安全、工程標準定額、建築節能與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規劃》旨在闡明“十三五”時期建築業發展戰略意圖、明確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推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公告批准《建築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技術規範》為行業標準,自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規範》適用於各類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建築中已通過檢測程序達到驗收質量要求並正式投入使用的建築智能化系統,將逐步改變目前建築智能化系統運行維護工作中存在的技術規定缺失和管理力量缺位的無序狀況,將對提高建築智能化的運行效率和管理質量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智慧城市主體內容就是智能建築

智能建築,是現代信息通信及自動化等先進技術在建築空間的應用和融合。從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上看,智慧城市會是一個總的發展方向。而智慧城市中,大部分內容或者說主要內容都是跟我們智慧建築有關,包括工業建築,智能的交通建築,商業建築,智能的公共建築,以及智能的住宅。所以說智慧城市的主體內容,就是智能建築這方面。

目前的智能建築的產業鏈,有三個梯隊或者說三個層次:第一個就是通信運營商,它有強大的互聯網和基礎建設能力以及相關的資源;第二個層面就是IT服務提供商和設備的提供商;第三是智慧城市細分領域的耕耘者,包括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三)發展前景廣闊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在物聯網技術的推動下,現代建築擁有了新的生命,越來越懂人的心思,正所謂智能建築時代,正在澎湃而來。

而與此同時,智能建築技術的發展速度也加快,尤其是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物聯網有關的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更新,使得這個朝陽產業更加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

目前來看有三大市場,未來還是有非常好的空間:一個是建築智能的節能市場;第二個是基礎設施智能化市場;第三個就是智慧、民生建設市場。

二、不利因素

(一)發展初期

我國的智能建築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工程建設水平不高,工程質量不能令人滿意,設計意圖跟不上用戶的需求,建設投資思路保守。如某些開發商只片面的考慮成本降低,而不去深刻的剖析用戶的心理和社會的發展,跟不上科技進步的步伐;某些智能建築工程因投資資金、系統整合等原因無法竣工,導致工程延期、投資浪費;有的建築物雖然已投入使用,但智能化的功能名存實亡,不能正常工作。以上種種原因造成相當大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統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導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要想建成高水準的智能建築需要相當周密、謹慎、全面的設計和計劃,需要多專業、多學科、多工種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才能最終實現。智能化水平的高低與建築的設計、施工、運營、服務等方面息息相關。智能建築的出現對建築設計,施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裡存在著建築工程領域設計、施工、監理管理等單位對智能建築工程及其產品、設計方法、以及集成思想等諸多方面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著系統集成商對建築工程的陌生。智能建築工程既有系統各自的技術要求和應用特點,又有各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外部連接;各系統既有先進性和適用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和協調性。

(二)缺少支柱企業

中國智能建築行業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這個跟民營企業在這個中間佔的比重比較高,有比較大的關係,當然也和這個行業本身的經營管理的特點有關係,所以它是具有較為明顯的大行業和小公司的這麼一個格局。在未來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間,有必要培育出有相當規模,屬於行業支柱性的企業,行業需要大型企業的帶動,這個就需要有持續不斷的併購收購加強推進。

(三)水平還比較落後,更多是準智能建築

從我們國家智能建築發展水平來說,跟發達國家比較這個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雖然我們經過30年的發展,應該說中國的智能建設這個行業起步並不晚,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跟美國跟日本比,我們還是處在一個相對較慢的水平上。日本智能建築佔到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了50%以上,美國更高,而我們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多。我們目前的智能建築的水平,其實跟發達國家相比的話,可能更多的還是有準智能建築的特徵,在很多方面它的水平還是相對比較有限。

智能建築市場規模預測

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智能建築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168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24%,2022年將達到5,587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2018-2022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預測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