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此地,竟培養出近百名大學校長和上萬名教授,真是風水好?

要提起我國的教育大省,江蘇必定能佔一席之地。每年他們的高考卷,能虐哭無數高三學子。一些其他地方的學霸,在拿到江蘇卷後會讓他做到懷疑人生。也正是這麼高難度的人才選拔,讓江蘇出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江蘇特別厲害的一個教育大縣。

江蘇此地,竟培養出近百名大學校長和上萬名教授,真是風水好?

宜興,古稱“荊邑”或“陽羨”,位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因為當地盛產“紫砂壺”,所以又被稱為“陶都”。原本它只是江蘇省下的一個縣,但在1988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撤縣設市,成為江蘇的縣級市。近年來,宜興發展迅速,連續多年被評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市。在2017年還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稱號。而它在教育上的投入,也相當可觀。

其實宜興重視教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宋、明、清時期,宜興就出了4名狀元、10名宰相和385名進士。到了近代更是人才輩出,不僅有徐悲鴻、吳冠中這樣的藝術圈泰斗,而且還出了周培源、李壽恆這樣的理化天才。當然,最讓宜興人感到自豪的就是在當今這個時代。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宜興共走出了院士26名,大學校長近百名,職稱為教授或副教授的教職工近萬名。所以在當今的教育界一直有著“無宜不成校”的美談。

江蘇此地,竟培養出近百名大學校長和上萬名教授,真是風水好?

當談到宜興為何能成為“教授之鄉”時,一些人將原因歸結為風水。他們說宜興地處長江彎彎曲曲的大懷抱中,地理風水的氣場相當好。因為風水上一直有“山主貴,水主富”之說,宜興的“水抱”之勢,正是它源源不斷出人才的原因。但宜興教育界的同仁卻不贊同這個說法。他們認為還是多年來重視教育的習慣,才讓更多的學生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江蘇此地,竟培養出近百名大學校長和上萬名教授,真是風水好?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中如教授在南京工作期間,宜興當地的機構曾請他回家鄉看看。當吳教授在宜興眾多破舊的房屋中看到一座翻修一新的樓房時來了興趣,他問道:“那是哪家企業啊?”隨行工作人員表示:“那是學校教學樓和宿舍樓,是讓老師和學生住的。”吳教授聽完後很高興,自豪的對記者說:“宜興對待老師好,在教學上舍得花錢,這一點很好啊!”可見,重視教育才是讓人才湧現的真正原因。大家同意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