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最大缺陷:關係越好,越不避嫌

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一直都有一條:家和萬事興。

在許多人看來,和睦的家庭關係是一個家族走向興旺的重要條件,也是家庭經營的重要目標。

家和萬事興,沒有什麼比兄弟親戚關係和睦更重要的事了。如果一個家族能夠做到兒女聽話、兄弟親近、親戚友好,那絕對是十里八鄉內讓人稱道的好家庭。

然而,關係和睦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太過親密的關係,帶來的未必是家和事興,反而可能是家庭矛盾。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越是關係親密的家庭,成員們往往越不懂得避嫌。

不會避嫌,正是中國式家庭最大的缺點。

中國式家庭最大缺陷:關係越好,越不避嫌

在一個不懂得避嫌的家庭裡,家庭成員之間往往會有過度的經濟往來。

而這些經濟往來,恰恰是家庭矛盾的源頭。

朋友偉賢曾經和我說,因為錢的原因,他和弟弟鬧掰了。偉賢和弟弟從小一起長大,玩得很好。可出來工作後,倆人的關係漸漸發生了變化。偉賢靠做生意發了一筆小財,弟弟一看他賺了錢,就經常找他借錢,從兩三個月一借到每月一借再到半月一借,頻率越來越高,而且從來沒還過。

出於哥哥對弟弟的照顧,偉賢基本不會拒絕弟弟,但次數多了,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

有一次,弟弟又來找他要錢,他問了幾句怎麼老是借錢,結果弟弟就炸毛了:不借就不借,問那麼多幹嘛!

偉賢對他說:“我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你借我錢我沒意見,但你也不該老是借錢。”

弟弟聽了後,反而說:“都是一家人,還分你的我的,用幾個錢怎麼你了?”

偉賢聽著弟弟毫無愧疚感的話,火氣一上來,就和他大吵了一架,最後鬧得誰也不理誰了。

我相信,類似於偉賢這樣子因為過度的經濟往來而和親人鬧僵的事情並不在少數。因為在不少中國家庭裡,都有著一種觀念:我和你關係好,那我就不需要避嫌,我可以隨意用你的東西,花你的錢。

正是這種觀念,導致了許多家庭矛盾的發生。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適當的物質交流能夠增進人情往來,但過度了就會有反效果,即使你們是親人。事實上,兩個人親密無間,並不代表錢財可以共享。

學會避嫌,減少與親人之間的經濟往來,才是維護家庭關係的正確方式。畢竟,錢財上的往來最容易滋生嫌隙。

所以,除了救急之外,親人間的經濟往來不宜過多。

中國式家庭最大缺陷:關係越好,越不避嫌

很多時候,一個家庭不和睦,也源於婆婆的不避嫌。

我曾經見過一個家庭,夫妻倆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一開始,兩代人的關係還算和睦,可是因為觀念和生活習慣上的不同,時不時會發生一些摩擦。每當有摩擦時,婆婆都會要求兒媳聽她的,如果沒有,她就會甩臉色碎碎念,唸到兒媳受不了為止。

漸漸地,婆婆對兒子兒媳的干涉越來越多,也導致了婆媳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最後差點鬧到離婚。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不願意和老一輩住一起呢?一是因為需要隱私空間,二是為了避嫌。

試想一下,你想買點花草裝飾房子的時候,婆婆站出來說你浪費錢;你和丈夫習慣每週請一次鐘點工打掃衛生,省出時間精力來做其他事,婆婆卻說你們不愛乾淨;當你們苦口婆心的教育小孩不要吵鬧時,婆婆拎起雞毛撣子去恐嚇小孩……

家庭裡,如果婆婆不懂得避嫌,總喜歡在兒子和兒媳的事情上指手畫腳,得到的往往不是臣服,而是衝突。也許兒媳會攝於長幼尊卑敢怒不敢言,但沒有人會喜歡天天被幹涉。若婆婆總是如此,婆媳關係和夫妻關係遲早會出現裂縫。

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說:“兩人之間的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後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一切麻煩和衝突都起於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

人和人的交往中,都需要避嫌,避開不能觸碰的界限。如果你越過了這條線,無論是親人還是婆媳,都會惹麻煩。

夫妻小倆口的日子怎麼過該由他們自己決定,無論是誰都不該隨意干涉。

而且,最好的婆媳關係,不是俯首稱臣的上下級關係,而是互相尊重的朋友關係。

中國式家庭最大缺陷:關係越好,越不避嫌

有時候,對於孩子而言,父母才是家裡最該避嫌的人。

在不少父母心中,自己不僅是孩子的長輩,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所以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有資格干預孩子的事情,而且我是為了他好。

最典型的就是前段時間引發熱議的朱雨辰母子了。

朱雨辰已經39歲了,但朱媽媽仍然把他當成十幾歲的小孩,陪在她身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冰箱裡永遠放滿處理好的食材,每天早上4點起床熬湯,怕兒子受傷不准他接打戲,蹲守兒子貼吧為他投票,每天扒著兒子的博客抄,干預兒子的每一段感情……

這些,都是朱媽媽心甘情願的付出。她要給兒子一個“溫暖的廚房”和“賢妻良母的兒媳”,在她心裡,兒子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些也都是由她負責的。

然而她卻從來沒有想過兒子的感受。朱雨辰多次痛苦地向她表示

“你這樣子會把我搞死的”,也沒能改變這種情況。

父母固然愛孩子,但如果這份愛過度了,就會帶來壓力和窒息感。過度的愛,會讓孩子誤會:爸媽就愛管著我,爸媽不信任我,爸媽剛愎自用,就不是肯理解我……

朱媽媽和朱雨辰的關係,就是這樣子。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想過自己的生活,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也會想要自由。當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父母就該學會避嫌了。這樣才能避免孩子誤會你喜歡控制他,也避免了過於沉重的愛。

父母的避嫌其實是一種放手,孩子的路就讓孩子自己走吧。

中國式家庭最大缺陷:關係越好,越不避嫌

中國的社交關係和人情往來中,一直都講究兩個字:避嫌。

親密的關係能帶來人緣和諸多好處,但過分親密的關係,通常會過猶不及,使人反受其害。而避嫌其實就是避險,避免了過分親密,也就避開了人情往來的諸多風險,這才是維護家庭關係的關鍵。

熊培雲曾在《自由在高處》中說:“我的真理,以你不接受為邊界,在公域,我們因互相妥協而保全社會;在私域,我們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己。”

人的交往,尤其是親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會因為親密而干涉,因干涉而越界,因越界而受傷害。

越是親密的關係,就越需要有界限感,要保持距離,懂得避嫌,才能保全雙方,避免受傷。

曾看過一句話,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界限感。權力邊界、規則邊界、關係邊界,都是如此。

所以,在家庭中,請管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別人的事,順應老天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