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煩惱」兩個字以外,其他都沒有

其實除了“煩惱”兩個字以外,其他都沒有

“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一切眾生要把所有的雜染統統淨除掉,是不容易的,我們自己能除掉就已經很阿彌陀佛了,更不要講說其他眾生了。但是,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每一個眾生,在我們這個世間裡面,一時一地,他所凸顯出來的煩惱只有一個,你去注意看看。他跟你敘述的煩惱可能很多,兒子不孝、女兒不聽話、先生怎麼樣、事業怎麼樣、身體怎麼樣,是有很多沒有錯,可是你問她說“現在你最重要的是什麼?”那一個就好。一下子要把那五個統統除掉,沒有那麼簡單,所以你要幫別人淨治這些雜染的話,你可以就一個地方。其實,他有好多的煩惱,讓他這麼一講,講到最後,沒有了,都不是重要的。一個人跟你敘述他有好多煩惱的時候,你仔細跟他進一步分析,會發現他除了“煩惱”兩個字以外,其他都沒有,進一步分析,就沒有了。

後來講到最後,他也會講“對啊,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管他就好了”,那就好了。你要管你兒子、女兒幹嘛?他的事情就解決了。我還蹦蹦跳跳的,身體也不算很壞,那也不要操心了,這個煩惱也沒有了。先生為了事業到處忙碌,這個也應該的,你不要去操心那麼多,晚上回來吃飯就不錯了。出去像丟失,回來像撿到,那你日子也會很好過了。那以後還有什麼?因為他無事才會找煩惱來煩。

你這時候告訴他,很簡單,“唸佛”。剛開始你不要跟他講說深化華藏工程,不用,先念佛。他進入狀況以後,我們再談,再進一步談進去,那有可能。這就是淨治雜染了。然後他就漸漸的一直清淨了。我們不會的人,聽他說這麼多,我得菩薩發大心,來,你講,一條一條我幫你解決,那是不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會解決,你進一步讓他再陳述,他就會通通歸於零了。你會發現,他就是因為有煩惱,就只有“煩惱”兩個字。這個時候的煩惱,就是他的業。其他事情你可以發現,他根本就可以放下,那些都不是必然的。

別人要煩也可以煩。你不要說我兒子就是讀書不好,我會煩,他們兒子都會讀書,我就不必煩,那可不見得。會讀書的人煩的才多,我是讀臺大電機系還是清華資訊系?弄到最後只有去求籤和擲筊而已,因為他沒有辦法決定。我的兒子是要到哈佛去還是到劍橋去?他這也是煩惱。就像有錢的人比沒錢的人更煩惱。沒錢的人他煩一個沒錢。有錢的人就很麻煩了,我要存哪個銀行?存三年定期的還是兩年定期,去買公債還是買股票,或者買黃金。他煩惱可多了。你不要以為只有我有煩惱,他們沒煩惱。大家都有煩惱,只是你要不要煩而已。聰明的人可以不要煩,笨的人就煩進去了,到最後他就被煩掉了。是不是這樣?所以,學佛人要幫眾生處理事情是很愉快的,不是說別人的事好輕鬆,不是,是你對人性要通達。

擷自《普賢三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