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執著在他所煩惱的地方

一直執著在他所煩惱的地方

“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詞辯智”,眾生有很多語言,你要的話,叫菩薩音聲智輪陀羅尼門。四十二字母裡面,他有這個法門。但是,我們現在在講的不是這個部分。這個地方跟下面“轉法輪詞辯智”跟最後“與得一切佛音聲智”一樣,這三個,當然從語言上來講他有不同,相上來講有不同,基本上是一樣的,他是同一類。

從眾生語言海來講,我們怎麼看呢?譬如說,好多人都跟我們談,我有很多煩惱,你去聽聽看,每一個人講的煩惱都不一樣。你要是有轉法輪的詞辯智,你知眾生語言海,你現在怎麼跟他轉法輪呢?很簡單,就是叫他再講一遍,再分析一下,讓他再深入一點,就把他通通給瓦解掉了。剩下來只知道他有煩惱的業而已,很簡單,你通了吧。你只要這麼一個功夫,再進一步就好。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一般的眾生就是停留在最表面的地方,只要你把他往內推一下,他就自己會解決的。我們告訴各位,每一位普賢行者,你不要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告訴人家,你要訓練自己往內去找,這個問題怎麼樣,你自己再往內再走一步看看,你那些煩惱全部瓦解了,不用再講了。

但是你假如問我,我要這樣告訴你的話,你會說這師父真不負責任,有問題才問他,他就叫我回去想一想。而事實上你自己可以這樣想,因為你只要往內一步,那問題也就解決了。剩下來“哎呀,這我為什麼要去煩他呢?”為什麼要去煩他?你這個答案出來的時候你的煩惱業就要消了。你要是不會這樣進一步去想的話,你那煩惱業永遠存在,而且相會很複雜。其實根本上沒有問題的,你只要往內一步,你就可以把他給除掉了,這就叫做“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詞辯智”。

你要轉,並不是要你講很多。你會發現,當那個人要跟你訴苦的時候,我告訴你,你根本沒有講話的餘地。當你一直要講的時候,我要跟你講,你會說“你還不知道,你沒有弄清楚我的情況”。當你把你的情況講完了,我就不用講了,為什麼?因為你也夠累我也夠累的,因為我要講下去,你也聽不下去,因為你夠累了,而我也夠累,為什麼,因為你垃圾已經倒滿了我還講什麼,沒什麼好講了,變成這種狀況。

當一個人在向另外一個人抱怨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就要把垃圾桶拿特大號來裝。因為你要給他倒乾淨,只有這樣子而已。你要幫他解決,你沒有辦法解決,你插不進去。他不是要你幫他解決問題,他只是要倒出來而已,他倒完就沒有了,你還要幫他解決什麼?所以等他倒完以後,你還是一句話“你往後往深一點,再進一步去看看你的問題”,他要有善根的話,他的問題就解決了,他要沒善根,業力還在,你跟他講沒用。

那些有問題的人,他問題提出來後,你要幫他,提出問題幫他解決,他說,哦,不,還有一個問題我忘了講,當他講完,你要給他解決,哦,還有一個問題他又來了,所以你只要一開口,他又有一個問題,一開口又有一個問題,那你什麼話也沒有講到,他就一直講他的問題。所以這就是他的“我執”,一直執著在他所煩惱的地方。這個就是眾生語言海,你能不能聽得出來?

現在你也應該養成這樣,當你要開口要跟他解決,你不要執著你一定要幫他解決問題,因為他的問題還會再出來,等他問題全部出完以後,他問題也差不多解決了,因為他的問題不在於你幫他解決問題,他的問題是在於發洩,把他的苦講給人家聽而已。那我們呢,也要有耐心聽,不是我們不幫他解決問題,而是你提出來的他不能接受。所以當他講完以後,我們就是要讓他進一步去反省,自己去解決那些問題,所以問題很簡單,不難。

擷自《普賢三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