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合肥一25歲學生高考復讀6年考上二本,執意要「七年抗戰」考一本?

合肥生活通


我也是家長,個人覺得家裡有這種情況需要檢討首先是家長。

無疑高考成功是改變命運的方法,但肯定不是唯一的方法,現在的情況是孩子連考6年成績不理想,自己還是要再考一次,非要上一本。即使明年真考上了,他已經26歲,別的同學是18歲,四年後畢業是30歲。有點兒悲涼……


01.是父母先教給孩子“考上一本,一切ok”的想法,之後才有如此的執著

肯定是父母把考入一本就能翻身的思想傳遞給孩子的,再之後孩子堅信不移,以至於產生了執念——非要考上一本。
身為父母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現在的生活真的那麼不堪嗎?考不上大學(無論幾本)那就是不成功,人生就完了嗎?我看未必,很多學歷不高的人過的也不錯。父母不就是希望孩子能平安度過一生嗎?啥學歷不學歷的,能有份工作,結婚生子,沒病沒災到老就挺好。

年輕時不太理解父母這種期望,升級為父母之後我感覺越來越深。“做正常人,別出事”就是基本要求。


02.考試這事兒除了跟方法有關係,跟能力確實也是有關聯的——以前80歲還沒考上秀才的多半是能力不成

之前看過幾本講科舉的書,清末還有人以考功名為終身志向,80歲了還要進考場,考不上不算完。
這裡面有一點,我們還是需要承認的,無論是科舉還是今天的高考某種程度上是能力測試,除學習方法、投入時間之外,如果成績不高那多半是能力不行。
我並不是說能力不能提高,而是要找到問題所在,有針對性地解決。6次參加高考仍然成績不理想,那多半是對短板缺乏反思。

之前新聞還報道過70多歲大爺多次考研的事情,我也想問同樣的問題:“難道您不應該檢討一下備考方法和能力嗎?”


03.認知升級:每個人都在承擔選擇的後果

人生而自由,只要是自願選擇,選什麼都成。如果這位同學就是要考上一本,明年不行就後年,家裡也願意支持,那繼續考就成了。
只有一點要認清,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選擇的後果。你選擇反覆考試,現在不找工作,那之後會出現的一系列情況的結局都要自己來擔。
想清楚就成,別人無權干涉你的選擇。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494個長篇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歡迎關注轉發或者留言討論,讓我們用更全面的視角認識周圍的世界。


張大志leo


執著有什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孩子有夢想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為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想把自己的青春搭上去。為了考上一本學校,複習了七年,七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真的希望這個學生好好想一下,如果自己都複習了七年還沒有考上一本大學,那是不是自己的能力確實難以達到,是不是可以考慮先去上大學,人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夢想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一本大學,應該還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那麼七年時間上一個二本早已經畢業,可能因為本科的努力已經有機會繼續上研究生都可以畢業了。但是這個孩子卻還要執著於一本,把七年時間用在補習上。

青春的歲月多麼可貴的,就算26歲考上了一本,四年之後30歲畢業,在自己而立之年才剛剛踏入社會,和身邊已經工作多年的同齡人比較起來,社會實踐上就差了很多,而現在很多好的工作機會對於年齡也有要求,即要求年齡還會要求有相對應的工作經驗,對於這位同學來說到時候心中肯定不只有惶恐吧。

我們常說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過來了,一步走錯,步步踩不上點,那麼就會影響到很多事情,對於一個人的打擊應該要比一個一本院校要大。

特別希望這個孩子警醒過來,大學只是一個途徑,如果走不了一本,可以選擇其他途徑,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可以。


趙媛姐姐


成才必先成人。堅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一個人能夠走多遠或做到好,教育學歷也許會有很大的影響,但不是關鍵的。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基本的擔當,那麼成才的可能性,更小。

自強不應是自私的

這個小坤已經25歲了,法定的成人年齡是18歲,都成人7年了,結果依然去堅持復讀。

如果他本人認真的復讀,而且有家庭的支持,並且不會給更多的人帶來麻煩,那麼,這是支持的,畢竟大部分人對於這種認真是讚美的,有一種執著是好事。

但是,這個是有前提的,就是,你不要成為更多人的負擔,給更多的人添麻煩。

而這個小坤就恰恰相反,他只顧著自己考一本,而面對家長的害怕和擔憂以及勸阻,猶如耳旁風。從採訪裡,我們可以看出事實上,小坤的行為已經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擾。

他今年已經25了,及時考上一本,畢業也30了,然後工作,結婚,而父母漸漸老去,這種情況下,他給父母帶來的壓力將是遠期的,而且是持續不斷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重。

小坤的做法,事實上就是一種十分自私的行為,以自強為口號來掩飾了自己的自私,看起來勤奮好學,看起來要努力考一本,然而這種自私的做法,是十分不合適的。

認識自己很關鍵

事實上,有句話儘管殘忍,但是卻更加真實,那就是小坤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

一個人,復讀了這麼多年,還沒考上一本,本身就說明問題了。曾經有人問我要不要復讀,我說,如果你覺得你復讀可以提高很大的空間(比如50分以上),那麼你可以嘗試復讀,如果你僅僅覺得可以提升很小,那麼還是算了,復讀的壓力,以及不穩定性,往往會讓你的提升可能性大打折扣。

他復讀這麼多年,卻依然如此,只能說明,他的實力就是這樣子,而且隨著時間持續,人的學習能力下降,他可能維持都是困難。

所以,這種行為,真的是十分不理性的。

堅持是件好事,但是不要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李雷博士


高考,是對一個人學習態度和知識掌握的檢驗,當然根據你的偏科或者擅長,也是帶有運氣成分。

這位小夥,初中升高中時候就因為父母建議下,志願填報錯誤,復讀一年。高中期間,沉迷網絡遊戲,第一次和第二次直接本科線都未達上。結果開始了第三次復讀,這次很令人開心考上了二本,但是小夥不滿意,硬是考取一本才甘心,所以開啟了第四年和第五年的復讀之路,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兩次本科線都未達到,直至最後一次又考取二本,父母苦口婆心勸小夥放棄,畢竟壓力太大了,後果很難想象。但是小夥說道:不考到一本分數我是不會上的。

多少父母望子成龍,孩子卻不爭氣,這位小夥恰恰相反,父母不在意,自己確很是倔強,就是要考取一本。其實現在復讀那麼多年,考取一本意義已經不大。

你出來工作幾年,經歷幾年人情世道,積攢幾年工作經驗,一本與二本起跑線也就拉近了。又或者在上大學期間,努力考研,也會比一本更加優秀。所以我們凡事不可鑽牛角尖,要坦然面對,冷靜分析其中的好壞。


合肥視覺


我覺得這也太一根筋了,和我當初一樣,就像著魔一樣。

我當初高考只考了個二本,離我心儀的學校差了70多分。一本正經的想復讀,那時候英語有點差,語文有點發揮失誤,補補英語還是有希望的。

然後家裡人勸我不要復讀,什麼本來我就晚讀一年書在復讀一年你就比別人晚兩年了、二本可以了好多人還上不了二本呢!、復讀一年的壓力太大什麼的。都沒有打動我復讀的決心。

後面還是我爸,和我長談了一次。現在的失敗只是一時的,現在選擇復讀考入我心儀的學校,不如四年好好學,考研考入我心儀的學校。一下子打開了我的心結,考研考進去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就是要臥薪嚐膽四年,而且算起來我還可以節約一年時間。

隨後,進入大學。和我想的還是不一樣,寢室雖然有學霸但是都在圖書館,我們寢室遊戲玩的巨嗨!又有了女朋友。半年就把考研放到腦後去了。

現在我並不後悔當初選擇沒有復讀,有時候人真的是一根筋。我好多復讀的同學,復讀了一年,成績還沒有沒復讀考的好,所以啊!復讀這樣的事本來就是量力而行的,承受不住這個壓力就別去復讀了。


王大良先生


被邀請回答很高興,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更高興。因為,我有一位高中師兄情況極其相似,每年都能考上二本,執著地復讀8年考取了一本,我們的高中數學老師就是他當年的同班同學。

當年的我們,看待那位師兄像看待怪物一樣,遠遠避之。既有年齡差距帶來的溝通障礙,也有對其做法的不解。現在想來,這也許就是執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堅持夢想何錯之有。我們理解就說是對的,不理解就說是錯的,這樣做太主觀,對人太不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追逐夢想的權利,在此真心祝福追逐夢想的人們夢想成真。


航空漫談


在孩子成長的教育問題上,首先我必須強調的是培養他的責任感和擔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現在社會下的教育,逐漸傾向於右腦思維的培育,即情商,想象力,決策力。而不是一味強調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了。成才先立德立品。

考一本學校重要嗎

考一本學校當然重要,但是現在就業缺口如此之大,考一本學校又顯得不重要,985,211才是最好看的就業通行證。考不上一本,那就請努力。努力還考不上一本,那就請放棄。即使是二本學校,那也是你的歸屬,而你更應該換個方向去考慮,如何在當下規劃適合自己去走的人生道路。你的人生不止只有你一個角色,還有你的家人和很多你需要考慮的責任,舵掌握在自己手裡,但船上還有其他人。

學會反思

抗戰7年奮鬥清北,那我無話可說,即使你的價值觀偏頗,但必須承認,清北確實難考。但你說用7年時間考個一本,我笑了,浪費的是家裡的錢,流失的是自己的時間,丟掉的是你現有年齡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固執己見地追求失敗多次的目的,卻得不到成功,那確實應該學會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偏頗。否則這種死循環只會讓你越陷越深。

總之,這種屢教不改,固執己見的人,他成長過程中的教育一定是扭曲的,這種行為可能是有心理障礙的存在,所以對孩子的教育,不應該一味告訴他們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成功,而應該告訴他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需要考慮什麼,如何做選擇,做好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昭惜說


這是在是一個自私和不適合讀書的人。

為什麼說他自私呢?他已經歲了,和他同時畢業的人現在都已經研二了他卻還在讀高中,另外25歲本科早就畢業,已經是自己養活自己的年紀了,他卻還賴在學校讀書,繼續享受父母的恩惠,這實在是對父母不公平。家裡人勸他不要去復讀也有這個意思,就是想讓他早點上完大學就業,家裡人已經老了。


為什麼說他不適合讀書呢?復讀6年,在難的題也會做了吧,只要一遍一遍的做下去,書早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可是還是隻考了個二本。這就說明了他要麼沒有認真讀書,要麼,就不是讀書的料。6年時間,你對教材和高考的動向比老師還熟,甚至你自己都可以猜題了,那麼有針對性的學習,哪所大學你考不上?

看到一個復讀8年上北大的人,無疑,這個人也是和那個人一樣,總想著自己佔便宜,卻沒有考慮到家庭的負擔。25歲以後,人的學習能力早已經不在巔峰,許多知識也會遺忘,這個時候趕緊去大學吧,還有機會,以後去大學都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的。

另外,一本二本區別不大,除非是211,985,不然還真沒有多大的區別。為什麼要執意考個一本呢?


陳老二452


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學生已經有了很重的心理疾病,需要家長及時去找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加以干預治療。

本人就是老師,一般來講如果當年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有毅力的同學會選擇復讀一年,最多也就復讀兩年或三年,而且此類現象很少見。

而這位同學已經復讀6年,也證明了自己在學習上的能力,而執拗地要上一本已經有偏執的心理疾病。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做過相應的勸說,卻並沒有從心理上去追尋學生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

青春是短暫的,二本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如果有理想有追求,大可以繼續在大學裡努力,可以接著考碩士、博士,而不是沉迷於想象之中的一本有多麼好。

建議家長及時請心理醫生加以疏導開解,不要讓學生繼續執拗地沉迷於幻想之中。


一船小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