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河南許昌著名的道教宮觀距今778年,天寶宮要“手術”啦!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道教宮觀天寶宮由於部分建築結構部位出現瀕危狀況,在河南省文物專家的指導下,目前天寶宮的關聖殿和東廡、西廡正在接受搶險加固“手術”。

天寶宮位於建安區艾莊回族鄉北的石樑河畔,創建於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初稱“天寶觀”,後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易觀為宮,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的道教宮觀,自宋、元以來,就是四川、江北、陝西、河南等地“真大道派”活動之樞紐,常有道祖、真人、舉師、大師駐此篤教,終成為“真大道派”第九、第十祖祖庭。

天寶宮距今已有778年的歷史,隨朝代更迭,經歷了戰亂被毀,繼而重修,後又屢次修葺、增建的過程,至今仍保持較大的宮觀規模,佔地面積 26000平方米。文物建築及建築遺址集中於中軸線,由南至北有山門、拜亭、兩側東廡、西廡、嶽王殿、關聖殿、雷祖殿、真武殿等,除拜亭及兩側東廡、西廡為民國時期建造外,其餘建築以明清時期風格為主。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民國之後,天寶宮曾作為當地學校、地區監獄使用,後又恢復道觀,其自身的存在,已成為歷史的見證。宮內現留存有元代以來的碑刻數十通,其中,《大元宣諭聖旨之碑》俗稱《八思巴字蒙古語聖旨碑》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據文物專家介紹,天寶宮自創建以來,沒有進行過全面、規範的保護。1984年、1986年,河南省文物局4次撥款進行局部修繕,對象包括真武殿、玉皇殿、嶽王殿、關聖殿。1987年更換了拜亭的部分瓦件並對其進行了彩繪。1990年,修繕雷祖殿。1998年,落架大修嶽王殿、關聖殿,修復山門閣樓。目前,文物建築殘損問題較普遍,部分建築結構部位出現瀕危狀況。2016年6月,國家文物局下達了《關於天寶宮修繕工程立項的批覆》,同意對天寶宮維修工程進行立項。由於天寶宮關聖殿及東廡、西廡已經出現了結構安全問題,影響了正常功能的發揮,2016年10 月,建安區文管部門委託專業機構開展搶險加固方案設計。

據悉,本次搶險加固工程主要涉及關聖殿和東廡、西廡。關聖殿創建於元代,明崇禎八年重修,為供奉“關聖帝君”之所;東廡、 西廡修建於民國時期,為供奉“土地爺” 和“財神爺”之所。其不同時期建築與功能均反映了自身的時代特徵和功用,是天寶宮發展的實物見證。

關聖殿最近一次維修時間是1998年,目前牆體、屋面漏雨較為嚴重,下部木基層多有糟朽;建築四周排水不暢,牆體砌磚有風化酥鹼現象。東廡及西廡整體殘損較為嚴重,多處木構件佚失,屋面變形明顯,局部牆體歪閃傾斜明顯,牆體下部風化酥鹼現象出現較多,個別柱礎石佚失。

“這三座建築分別為明清、民國時期建築,雖然時代不同,其構造看起來與中原區域同時代文物建築特點也有明顯差異,但都在其平面格局、構造上保留了部分早期建築的信息。維修過程中,我們會最大程度地保護這些歷史信息,貫徹‘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重點消除其結構病害和安全隱患,儘量縮減工程量,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傳承保護對象的歷史文化基因。”承擔本次修繕任務的河南宏昌古建園林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說。

真大道派

真大道是金初中國北方興起的三道派之一。流傳至元代,後併入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創始人為劉德仁(1122~1180),號無憂子。

天寶宮是河南真大道第一座真大道觀,在元泰定和元惠宗兩代皇帝頒佈聖旨保護下,真大道流傳日廣,許州天寶宮影響日大。真大道第九祖凝神妙元應真人從華山來到天寶宮,使這裡成為全國真大道第九祖祖庭。天寶宮明照湛然普化真人趙德松被奉為真大道第十祖,因而許州天寶宮被尊為全國真大道第十祖祖庭,天寶宮成為研究中國宗教文化史、中國道教發展史生動的活教材。

1980年,天寶宮被公佈為許昌縣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元中葉至今,天寶宮大門前每年例行兩次廟會,尤其是農曆三月初三的廟會,熱鬧異常,是當地民俗文化的延續。

《八思巴字蒙古語聖旨碑》

天寶宮的碑碣曾有200餘通,現僅餘數十通,其跨越元、明、清、民國時期,碑刻記載內容成為天寶宮歷史發展的重要資料,特別是幾通元碑,既補充了真大道教史的若干空白,也可以印證教史中的若干問題,是研究金、元宗教史的重要資料。《大元宣諭聖旨之碑》俗稱《八思巴字蒙古語聖旨碑》,碑上部為八思巴字蒙古語,下部為八思巴字蒙古語的漢文譯,該碑立於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七月十二。碑高4.1米,寬1.1米,厚0.32米。盤龍碑首篆刻“大元宣諭聖旨之碑”,碑文是元惠宗(順帝)妥觀帖睦爾於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頒發給天寶宮提點王清貴的聖旨,對我們研究元代的宗教政策和蒙古語的演變發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廡[wǔ]

在高臺基址上,周邊連續建屋,以圍成一個內向空間的院落,其周長屋,即古文獻所謂的“廡”。奴隸制時代的廡,是一種防禦性的設置。後世,宮廷外周更加築宮牆、宮城,然而廡作為一種設置,一直被保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