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巴掌大」的寶寶嗎?就在惠州!不足2斤的他們出院啦!

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三院”)新生兒科收治了兩名出生時體重僅為800克和850克的早產兒。入院時,這兩名早產寶寶胎齡都不到28周,屬於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的超早產兒,各器官和系統發育極不成熟。

筆者瞭解到,經過該院新生兒科醫生的悉心治療,2名早產寶寶的體重已分別達到2200克和2500克,體溫、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徵趨於穩定,可以正常喝奶,大小便也無異常,已於日前平安出院。

见过“巴掌大”的宝宝吗?就在惠州!不足2斤的他们出院啦!

早產兒僅如成人巴掌大小

據市三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介紹,兩名寶寶是相繼入院的。入院時,兩名寶寶胎齡都不到28周,出生後仍需插管輔助呼吸,“屬於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的超早產兒,各器官和系統發育極不成熟,死亡率及致殘率非常高。”市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韓芳解釋。

胎齡28周,意味著他們在母胎中僅僅待了7個月。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記得,兩名早產寶寶入院時大小如同成人的巴掌,皮膚透明、薄、嫩,呼吸微弱。為搶救患兒,市三院新生兒科專門成立了醫療、護理搶救小組,由管床醫生吳毓敏和張瑞彪制定每日治療計劃。

即便如此,在新生兒科救治的兩個月時間裡,該院醫生還是給家長下了多次病危通知書,患兒的生命岌岌可危……

患兒成功恢復自主呼吸

據醫護人員介紹,超早產嬰兒出生的前2周是救治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幫助他們建立呼吸,供給營養,控制腦出血和感染尤為重要。

在新生兒科,兩名寶寶的這一階段漫長而艱辛,“因超早兒肺發育不成熟,存在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影響呼吸。”入院後,該院新生兒科醫生立即對患兒給予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以促進肺成熟,同時給予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打通呼吸的生命管道。

讓人慶幸的是,由於治療效果好,不久後有創呼吸機就換成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繼而換為鼻導管高流量吸氧,箱內吸氧,最後成功脫氧,恢復自主呼吸……

作為新生兒科的護士長,熊曉萱所帶領的團隊在護理早產兒方面已有豐富的經驗。在她的指導下,兩名血管如髮絲的超早產寶寶順利完成了深靜脈置管(PICC),並通過這條“生命管道”給予營養支持及藥物治療,大大減少了患兒的痛苦,也保障了治療的需要。

在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的積極救治和精心呵護下,兩名寶寶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如今,他們的體重分別達到2200克和2500克,體溫、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徵趨於穩定,並可以正常喝奶,大小便也無異常,已達到出院標準。

韓芳表示,對於這些超早產兒,3歲前是他們追趕性生長和發育的階段,出院後家長仍要隨時監測他們的體格生長和神經發育情況,尤其是神經發育的監測,觀察寶寶的智力和運動能力是否能跟上正常的小孩。因此,在出院後,家長應定時回來複診,如果出現異常表現,及時帶回醫院檢查,隨訪醫生也會對寶寶進行跟蹤。

【記者】廖鈺嫻

【作者】 廖鈺嫻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