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日軍把全部兵力都投入蘇聯戰場後果會如何?

AstroC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拼的還是實力。二戰的時候蘇聯和日本同為工業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不及蘇聯。蘇聯在二戰爆發之前,經濟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日軍和蘇軍相比,日軍士兵的戰鬥力相對於蘇軍較高,但是火力卻弱於蘇軍,特別是火炮、坦克裝甲方面。日軍的坦克也就在中國橫行無忌,但是在蘇軍面前就像玩具似的。


歷史軍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二戰就會完全不同。


很多人認為,蘇軍比日軍強大得多,這是很大的誤解。

比如在諾門罕戰役中,日軍坦克戰並沒有落下風,當時蘇軍還只有BT3/5/7坦克這類坦克,並不強於日軍的95式。

空軍更是佔了上風,日軍戰鬥機從開始到最後,始終比蘇軍要強一截。

蘇軍完全是依靠兵力和火力的巨大優勢,才擊退了日軍。

比如合圍23師團2萬日軍的蘇軍,高達6萬多人,火炮是日軍3倍。

即便如此,蘇軍傷亡高達2萬多人,日軍只有1萬多人。


要知道,當時日軍正在陷入侵華戰爭泥潭,根本不敢集中主力和蘇軍拼。

而蘇軍當時並沒有打仗,所以敢打敢拼。

如果日軍將侵華日軍120萬和南下對付英法美的75萬南方軍,全部投入北上作戰,那是非常可怕的。

面對著200多萬日軍,蘇軍就算再強,至少也要拿出200萬以上的軍隊。

根據諾門罕戰役蘇軍的表現,恐怕200萬蘇軍還不夠。

要知道,如果是一對一單挑,蘇軍拿200萬不對自然小意思。


但當時德軍正在西線把蘇軍打的一敗塗地。

蘇軍將遠東的很多精銳部隊都掉到西線,這才獲得了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

如果有二三百萬軍隊被日軍牽制,蘇軍尚且不是損失幾百萬部隊而已,還要冒險兩線作戰。軍隊和物資要在長達1萬多公里的國土來回運輸,就算今天也是撐不住的。

那麼,蘇軍就有可能出現頂不住,全軍敗退到西伯利亞的情況。

自然,蘇軍頂不住的是德軍,日軍恐怕最多隻能佔領遠東或者外蒙古而已,不可能進入西伯利亞。

那麼蘇軍未必會垮臺,但想要獨立反攻可就難了。



甚至只能靠盟軍諾曼底登陸,佔領柏林以後,蘇軍才能收復莫斯科了。

那麼,冷戰也就沒有了,蘇聯不會是超級大國,因為他的很多加盟國必然在盟國扶持下獨立了。



只是,日本會北上嗎?

當然不會了。

就一句話:北上了,石油問題怎麼解決?


薩沙


這個題目很有趣,日軍投入全部兵力北上進攻蘇聯

如果日軍真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蘇聯戰場後果會如何?

日本進攻蘇聯必敗。    先來看一下1941年日本為什麼要南進,根本原因是關鍵性資源缺乏,石油和橡膠,因為當時中國“沒有”,在中國最可能存在石油的東北和朝鮮北部找了個遍都沒有,但東南亞有。

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已經在實行汽油配給了,而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在極其節省的情況下僅僅可以使用一年,這將對日本的軍事極為不利,日本還要支撐一支龐大的艦隊,如果日軍當時不北上,也不南進,都將因為石油儲備枯竭而使日本在中國戰場處於極其不利的局面,因為飛機坦克和卡車將毫無用武之地。此外北上首先海軍派會竭力反對,如果北上那麼聯合艦隊就變成了運輸艦隊,除了開始能用來進行空中支援,爭奪港口外,別無用處。

日本對蘇聯陸軍處於絕對劣勢,日軍缺少坦克裝甲車,而且噸位太小,裝甲太薄,一個海權國家和一個陸上霸主兼前歐洲工業第一的國家比,沒有多少勝算。而日本選擇南進也是因為海軍強大的原因。如果北進打不動,就是引火燒身,將面臨中國和蘇聯的夾擊,因為缺少油田會導致儲備的石油枯竭,接下來舉步維艱。

在39年諾門坎之前蘇聯就在東北邊界外屯下了大量軍隊,多為精銳之師,41年日軍南下後才調回部分,以遠東征召部隊進行補充,即使在生死攸關的莫斯科戰役時,遠東集團軍規模還是達到了130萬人。日軍要想北上,這些部隊必須消滅而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100多萬日軍大舉入侵,100多萬日軍對抗130萬裝備優勢的蘇軍,本土必然還要大規模徵兵,蘇聯考慮到對付德軍,會採用老手段,動員除蘇聯在東歐部分的4000萬人口,那麼德軍方面的壓力又會減少多少。

隨著德軍的停滯不前,希特勒的野心不會停滯不前,他分兵計劃依舊。(25的噸謝爾曼和日軍的小坦克合影)

於此同時一旦日軍打進遠東,其天氣不適合飛機飛行,日軍少有的坦克,運輸的汽車因地形天氣原因舉步維艱,而蘇聯有遠東鐵路,物資源源不斷,日軍後勤緊張,石油越來越少,前線攻勢受挫,日軍的小坦克就連T-26也打不過,被困在遠東,考慮到中國的問題,在東北還有留下一支規模很大的部隊,你去打蘇聯的同時,德國的德械裝備源源不斷的運到中國,這不得不提防。


參考德國一方入侵時美國一共給了蘇聯僅坦克1.25萬輛,飛機1萬多架和數量龐大的汽車物資,如果兩個法西斯同時夾擊蘇聯,雖然美蘇意識形態不同,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我們不會把世界拱手送人,恐怕援助物資要翻倍。德國本身機械化部隊就強,有了這些援助頂多由攻變守,那本來就被拖死在遠東的日軍豈不是~~。二戰中僅僅中國就能拖住100多萬日軍,遠東的地形更適合拖住大兵團,裝備優勢強於中國太多的遠東集團軍在加上新徵召的遠東士兵,以遠東人守遠東土,猶如明末的遼人守遼土效果一樣,
近200萬士兵在優勢地形裝備下可拖住數百萬缺少後勤的日軍,甚至可以一戰。但這是設想,日軍北上圖什麼,他們想要石油可此時蘇聯主要石油產區在高加索地區,德軍那麼近都奪取不了,更何況遠在遠東的日軍,日軍呼應德軍,那麼德軍會把到手的油田分給日本嗎?如果分了高加索地區給日本,那日本豈不是控制了3/5的蘇聯。打下遠東,日軍能得到的只有
鐵礦煤炭和這一片貧瘠的土地這些中國有的是,東北有的是鐵礦煤炭,山西煤炭更多,石油想要只有東南亞最方便,最快捷。

由此日軍北上必敗,進攻中國是當時環境下的必然選擇,日本的基本國策。(HB)


兵器世界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國集中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莫斯科發動代號為“颱風”的“閃擊戰”,企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打敗蘇聯。而此時在蘇聯的東部邊境,中國的東北也駐紮著一支120萬的軸心國軍事集團,那就是日本戰鬥力最強的關東軍。莫斯科蘇德激戰正酣時,如果這支百萬的關東軍對蘇聯遠東駐紮的近145萬西伯利亞軍團發動攻擊,使其不能抽調23個師的兵力西援莫斯科,那莫斯科戰役蘇聯可能真的守不住莫斯科。之所以在這關鍵時刻,關東軍按兵不動。是因為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關東軍偽滿軍隊和蘇蒙軍隊先後發生邊界軍事衝突。這就是著名的張鼓峰事件和諾門罕戰役!關東軍損兵折將,顏面盡失,蘇軍則大獲全勝。狠狠羞辱了不可一世的關東軍。也使得日本關東軍談蘇色變,不敢再越雷池一步,去邊境挑釁蘇軍。

也正是日本和蘇聯的這兩次交峰失敗,使得日軍內部北進派失勢,南進派取得優勢。然後南進和美國發生戰爭,發動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爆發。如果諾門罕戰爭日軍取勝,或取得優勢,那等到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行動時和希特勒配合,東西同時夾擊蘇聯,那蘇聯必敗!亞洲歐洲都將成為德日的勢力範圍,世界危矣!



愛歷史的三哥


日本在二戰期間的戰略規劃,註定了它不可能大舉進攻蘇聯。這倒不是說日本沒想過進攻蘇聯,而是日本從一開始就沒有根據蘇聯的特殊環境,做一個針對性的進攻方案。所謂的聯德攻蘇的設想,一直都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罷了。

1939年的時候,當時在日軍高層中,主張北進的一派占主導地位。就連一向主張南下的海軍中,也有人支持陸軍打蘇聯,於是諾門坎戰役爆發了。蘇聯對於日軍的挑釁,準備了兩套方案。一是在軍事上堅決反擊,二是積極拉攏英法兩國領導人,爭取英法蘇三國組成聯盟,共同對付德國和日本。希特勒當然是不希望這個聯盟成功的,便在私下裡給了蘇聯很多英法給不了的好處,比如共同瓜分波蘭之類的。於是在日本還跟蘇聯激戰正酣的時候,希特勒和斯大林媾和了,雙方簽署了《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當時的這份蘇德媾和條約,猶如一記重重的耳光甩在了日本人的臉上!裕仁天皇感覺自己被希特勒玩弄了,盛怒之下將主張北進的板垣徵四郎和東條英機罵了個狗血淋頭。主張北上進攻蘇聯的平沼內閣下臺,其餘主張北上的高層將領也不敢再吭聲。日軍的北上政策,因為希特勒的小算盤,告吹了……

一年後,德國揮師西進,把西歐諸國殺的雞飛狗跳。日本看著德國大哥這麼厲害,於是就加入了希特勒主導的三國軸心集團。但是結盟歸結盟,前一年被耍的經歷還歷歷在目呢,日本對德國夾攻蘇聯的提議,仍然還是沒有任何的預案。所以這個三國軸心集團說的難聽點,就是個草臺班子。名為同盟,實則各有小心思。

1941年,日本人的報復來了!

當年四月,也就是希特勒對蘇聯宣戰之前的兩個月。日本也學德國,如法炮製了《蘇日中立條約》。這一個中立條約,也是穩如一悶拳砸到了希特勒的胸口!小樣,論拆臺的本事,東瀛小國也不是吃素的……



既然日本方面不配合,希特勒就只能拉著僕從國自己幹了。首戰十天,德軍突進蘇聯境內六百公里。僅第一天的戰鬥,蘇聯紅軍就損失了一千多架飛機,其中八百架還未起飛就被德軍的轟炸機炸燬在機場跑道了。希特勒狂言三個月滅亡蘇聯!

日本方面當時已經確定了南下對英、美開戰的計劃。但是看到希特勒這麼猛,打的蘇軍丟盔棄甲,主張北方的一撥人瞬間又嘚瑟了。咱德國大哥,就是厲害啊!在這些支持北進政策的人的影響下,日本臨時制定了一個非常不靠譜的新國策

這個新國策的具體方案如下:日本陸軍以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的名義,集結二十五個師團的兵力和物資進攻蘇聯。其中關東軍和朝鮮駐屯軍出動十四個師團;日本國內和中國關內調入十一個師團。另外再從中國關內抽調六個師團作為總預備隊。也就是說,一線作戰部隊為二十五個師團,二線預備部隊為六個師團,總計三十一個師團

1941年7月7日,日本陸相東條英機正式下令實施“關特演”計劃。各地區的日軍部隊,向滿洲和朝鮮調動。


當時日本總共有五十一個師團,按照關東軍特別大演習當時計劃,要抽調一半以上,將近一百五十萬人的兵力投入到蘇聯戰場。其中機械化部隊要被抽調九成以上,日本人這是砸鍋賣鐵的跟蘇聯人幹仗了。

然而現實卻給東條英機潑了一盆冷水。因為

按照日軍的設想,希特勒在西線把蘇軍打的那麼慘,蘇軍在遠東的部隊應該調回到蘇德戰場增援,日軍乘此時再進攻,渾水摸魚撈一把。結果蘇軍任憑西線如何慘,就是不調遠東的部隊增援。蘇聯也防著日本這一手呢!

蘇聯的間諜很清楚,東洋鬼子手上根本就沒有多少資源。當時日本的戰略物資上,彈藥最多隻夠三十個師團三個月作戰消耗;糧食只夠一個月的需求;最關鍵的汽油只能撐兩個半月之用。這麼點資源,日本打不到歐洲,甚至連西伯利亞都打不到,撐死了也就夠佔領遠東和外蒙古。如果要擴大戰爭規模,就必須要從日本本土運去大批的作戰物資。蘇聯的遠東地區窮的叮噹響,如果日軍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卻什麼有用的資源都搶不到的話,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行動了!



於是,日本最終放棄了對蘇宣戰的計劃,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南下作戰中。

在對美宣戰前,日本提前通告了德國。希特勒聽說日本要對美宣戰後,感到十分的氣憤,他讓東條英機再等一等,並且還說如果日本對美開戰,德國將會推遲對美宣戰的時間,不配合日本的作戰。結果東條英機根本不鳥他,你不配合就不配合吧,日本單幹!

希特勒眼看日本這麼鐵了心的要把美國也拉進戰爭,便對日本提了一個要求:希望日本能夠在對美開戰後,截斷美國送往蘇聯海參崴的援助運輸航線

應該說希特勒的這個要求並不過分,既然德國對蘇聯開戰了,日本也對美國開戰了。那麼日本跟美國就是交戰國關係,炮轟美國的運輸艦也沒關係嘛。多炸沉一艘援助船,蘇聯就少得到一艘船的援助物資,德國的壓力也不會那麼大。結果這個合理的建議,被日本方面也以避免引發對蘇戰爭為由而拒絕了。因此,在二戰期間。任憑日本跟美國在太平洋上面打的如何慘,蘇聯的運輸船一點影響都沒有。

由此可見,日本高層雖然一直有進攻蘇聯的企圖,但卻一直沒有具體的計劃。並且日本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小算盤,就是不管蘇德雙方誰打贏了,它都有退路。如果德國打贏了,它作為盟友跟著沾光。如果蘇聯打贏了,它就以中國為條件,與蘇聯平分中國的領土。



由此可見,日本陸軍落後的機械化水平和糟糕的資源儲備拖了後腿。

從張鼓峰和諾門坎兩次戰役的過程來看,日軍甲級師團的戰鬥力沒什麼問題,蘇軍跟日軍較量,實際上佔不到什麼便宜。但如果日軍大規模進攻蘇聯,它的後勤補給是跟不上的。而且在西伯利亞作戰,最要命的是特殊裝備。畢竟零下五十幾度不是鬧著玩的,槍械和裝備都有特殊的要求。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日軍一直都沒有對進攻蘇聯有具體預案。

但是不是說日本如果鐵了心的跟蘇聯開戰就一定會死的很慘呢?那倒也不是!關鍵要看時間點。

如果日本不跟德國結盟,不觸犯英、美的利益底線,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是有能力跟蘇聯一戰的。畢竟在英、美眼裡,希特勒是王八犢子,斯大林也是王八羔子。納粹和蘇聯都是要剷除的對象。有英美支持,日本在資源上有保障,這場戰爭才有希望。



所以總的來說,日本如果把所有的兵力投入到蘇聯,它會有兩種假設的結果:

第一、不激怒美國。死心塌地的給英、美當馬前卒,它有可能打垮蘇聯的遠東軍事力量。鞏固它在遠東的利益。但是這種假設不符合日本當時的自身利益,所以它選擇了第二種出路。

第二、聯合德國打蘇聯,跟希特勒一起東西夾攻。由於日本跟美國的矛盾,英國跟德國的矛盾。所以日本最終選擇跟德國和意大利站在了一起。然而三國軸心並沒有什麼卵用。日、德之間各自為戰,沒有一點聯盟的樣子。並且還徹底激怒了美國的利益底線。在同時對付中國和美國的前提下,日本不可能再招惹蘇聯了。如果一意孤行,必然是摟草打兔子,得不償失的下場。

日本跟蘇聯交戰,搶不到資源,不符合它的利益;擴大戰爭規模,它又負擔不起。這才是最關鍵的。


Mer86


在二戰中,蘇聯是反法西斯戰場上的一大主力,它在東線死死擋住了德軍主力的同時,還在西線和妄圖試探其實力的日軍進行了交火,諾門坎一役,成功的將妄圖北上的日本精銳關東軍擊敗,打的日軍再也不敢再提進攻蘇聯,轉而試圖在太平洋開戰。那麼假如歷史的車輪出現了一些問題,讓當時的日軍孤注一擲全力進攻蘇聯,那又會是什麼結局呢?事實上,在中國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隊放在歐洲戰場的根本不夠看,如果日本真的作死進攻,那麼下場就會是被吊著打不說,還會一路戰敗甚至比歷史上提前投降。

有人認為,當日本全面進攻蘇聯時,蘇聯就會在東線和東部被法西斯陣營兩面夾擊,甚至有可能會導致輸掉戰爭,讓德日兩大法西斯國家會師,改變二戰歷史。但是這個設想有一個非常令人尷尬的漏洞:日本打不過蘇聯。沒錯,當時堪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尚被蘇聯二線衛戍部隊加上蒙古民兵打敗,如果雙方精銳盡出,日本只會死的更加悽慘。況且諾門坎時期的蘇軍其實裝備非常落後,僅僅只有落後的i16戰鬥機,和bt7等輕型坦克,如果在之後日本和蘇聯進入全面戰爭,那麼面對t34和米格戰鬥機,別說打不打得過,日本是否會被蘇軍登陸本土都還是未知數。

並且,當時的日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進攻蘇聯,日本在當時的軍費支出已經佔GDP的一半還多,堪稱窮兵黷武,如果不能一次性快速的佔領資源發達地區反哺本土,那麼即使蘇聯不進攻,日本也會自己瓦解。


楠竹一


如果日本進攻蘇俄,那日本要先於德國被滅亡了,當時日本已經陷於中國大陸,和共產黨,國民黨兩線作戰,一百多萬帝國軍人疲於奔命,機動兵力捉襟見肘,美國人歐洲人又聯合制裁,能源,資源,經濟瀕於奔潰,怎麼進攻西伯利亞的蘇俄,難道讓一百多萬日本人去玉碎,除非德國人緊急援助日本軍火,那交通線必須打通,無論海陸,幾千里路,談何容易!日本鬼子雖然是賭徒性格,但是這明擺的失敗,他還是看得明白的,不過真打了,外蒙古現在應該是我們的了,可惜這種笨蛋戰略,日本鬼子是不可能做的,諾門坎事件,本身就是日本人試水的進攻,結果就是南進,搶奪資源,繼續戰爭,對了,這裡還要提一提一戰末期協約國聯合干預蘇俄內戰,當時日本人可是有盟軍的,都沒成功佔領西伯利亞,遠東,何況四十年代初,已經完成工業化進程的蘇俄呢,所以,日本那時進攻蘇俄,我個人認為不可能!


lily的天空


其實當時日本在南下和北上的過程中產生過分歧的,當時日本軍部也是有一部分人堅持北上的,諾門罕事件就是日本對於蘇聯的試探。但是日本最後還是選擇了南下,因為但是東南亞有日本急需的石油。

其實日本是很難把全部軍隊投放到別的戰場上的,不管是蘇聯戰場,或者是東南亞戰場,太平洋戰場等等。當時中國牽制了日本一百多萬的軍隊,這個時候日本已經是佔領了中國很多地區,這個時候不可能撤出中國的,那麼這一部分的軍隊就必須要留在中國。

日本整個二戰動員了差不多800萬軍隊,可以看到日本的軍隊數量還是非常龐大的,但是跨度有點長,有十年的時間,所以不是一次性能夠動員這麼多的。但是如果北上的話,三百萬的軍隊還是可以派出的。

但是看看蘇聯,蘇聯有一千多萬的軍隊,最多的時候有1280萬軍隊,整個二戰動員了三千多萬軍隊,可以看到蘇聯在人數上還是碾壓日本的,如果日本是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後,聯合德國的話,可能還是有一些希望能夠瓜分蘇聯的。德國入侵蘇聯總動員的軍隊也達到了1420萬,最多的時候有780萬軍隊,如果和日本東西兩面夾擊的話,蘇聯可能就堅持不了多久了。

蘇聯的面積雖然很大,戰略縱深很長,但是日本和德國都是機械化部隊,可以快速的推進,加上德國戰鬥力,相信蘇聯應該會失敗。

一旦蘇聯被瓜分,那麼德國和日本在聯合對於美國的話,可能二戰的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了。

不過如果是日本單獨進攻蘇聯的話,那麼則是肯定不可能打贏蘇聯的,當時不管是軍隊數量,還是戰略縱深,還有戰略物資,機械化程度等等這些日本還是比不上蘇聯的,蘇聯在斯大林時代,大力發展軍工業,開始計劃經濟,蘇聯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日本當時無法比的。單憑日本一己之力,能堅持兩三年就不錯了。


小伍講歷史


即便日俄戰爭中大撈了一筆,日本在二戰期間也不敢這麼亂來。很簡單,資源匱乏,他們後勤能保障嗎?保障了後勤,還有諾門坎呢,就算諾門坎失手了,日本穿過了西伯利亞無人區,蘇聯以逸待勞還不是欺負小孩子?無論空軍,裝甲部隊,還是陸軍的武器配備,完全碾壓日本。

有人會說日本還有聯合艦隊……問題是蘇聯不是島國,你想封鎖了蘇聯的海運,那是不現實的。那聯合艦隊開到伏爾加河?那就是炮兵訓練新兵的移動靶子……所以可以pass掉了。

正是因為日軍對於蘇軍來說太水了,所以當年朱可夫才可以放心大膽的調回西伯利亞守軍回來馳援斯大林格勒……

總而言之,無論怎麼白活,日本進攻蘇聯本土都是蚍蜉撼樹,以鵪鶉蛋擊石——玉碎


趴著等扶


如果這樣假設,也需要假設蘇聯能把全部兵力投入到這場戰爭這才算公平,如果蘇聯把所有兵力集中對付日本,那對日本就是屠殺。蘇軍總兵力537.3萬,蘇聯坦克飛機的生產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日本也很強但絕對比不過蘇聯。如果這樣假設日本必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