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誰來守護?護士竟已成爲這種病的高危人羣!

白衣天使谁来守护?护士竟已成为这种病的高危人群!

“職業枯竭症”又稱“職業倦怠症”,是一種源自心理的疲憊。眾所周知,愛情有審美疲勞,再漂亮的美女,看久了,也就成了“一般人兒”。護理工作其實也一樣。

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觀念的更新、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護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嚴格、護士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分工不科學、護士的心理及體力負荷隨之日趨繁重,導致“職業倦怠”現象更加普遍,護士常表現為:失眠、頭痛、胃腸道功能紊亂、易激惹等症狀。

你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一天工作之後感到筋疲力盡。

2、對病人慢慢變的冷漠,處理完事情後就避免跟他們接觸。

3、經常有換個工作的想法。

4、工作使你變得對待家人性情暴躁。

5、由於人手不足,經常感到自己處於超負荷狀態。

如果你符合以上五種情況,有可能患了“職業倦怠症”。

職業倦怠的危害

1、影響身心健康

工作倦怠的個體,常出現焦慮、煩躁、失眠、憂鬱等問題。也有研究發現會帶來生理上的影響,對疾病抵抗力的下降,出現食慾不振、胃腸道功能紊亂、血脂、血糖、血壓出現異常等問題。

2、影響工作態度及行為

有研究發現,工作倦怠高的個體,工作滿意度低、工作承諾低、工作效率差。

如果護士產生了倦怠感,就會對工作無激情、無熱情、在工作中會出現漫不經心、注意力不集中、警惕性下降的情況,那必然會導致醫療差錯的發生,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與安全。

同時,護士會覺得自己工作意義不大,又髒又累,不受社會尊重,出現離職轉行現象。

3、影響人際關係

倦怠感高的護士,會減少與同事及他人的交往,容易急躁,產生工作之外的衝突,導致和家人、同事及朋友關係緊張。

如何應對職業倦怠?

1、更新管理觀念

護士長要更新管理觀念,要尊重和賞識護士,在管理過程中樹立“以患者為中心”和“以護士為中心”的觀念,多於護士溝通,讓護士參與科室管理,調動其積極性。

如:可利用宣傳欄等方式表彰護士先進事蹟。平時多關心護士,瞭解護士的工作能力,挖掘他們的才華和潛力。

通過人性化的管理,激發護士的成就感,不但能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也可緩解護士工作倦怠感的產生。

2、建立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種資源,壓力管理的根本是要有意識的調節自我的全部內在與外在的資源區應對壓力。

若要改變護士的職業疲勞,需要社會摒棄偏見,調整輿論導向,尊重護士,理解護士,對護士工作予以肯定。而來自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支持可減少護士倦怠的發生。

有些國家已對護士工作壓力問題開始立法,並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保護護士權益。

3、加強自我疏導

護士應培養健康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同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解壓。平時要養成規律的生活,改變不良習慣,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營養,要適當運動和參加娛樂活動。

記住,良好的心態是生活快樂的秘訣。

4、學會及時傾訴

當你自覺陷入了職業枯竭的狀態時,不妨學著向家人、朋友或同事傾訴,把心裡的消極情感及時說出來,而不是悶在心中。

也許他們會給你一些懇切的建議,即便不能給你明確指導,也可以在心理上給你一些安慰,舒緩你的壓力和緊張情緒。

5、提高護士待遇

醫院領導要把護理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對待。醫院應加大對護士的培養,提高護士地位。做好護理人員的合理分配,就不會感到角色過重現象。

提高護士待遇,實行崗位管理,建立公平、公正、科學的績效分配製度並向臨床護士傾斜。

醫院管理者要時刻關心護士,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幫助護士解決問題,激勵工作熱情。要儘可能的為護士創造各種學習機會,提高護士業務素質。

職業倦怠嚴重影響了護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影響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護士已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而我國對職業倦怠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如何幫助護士預防並遠離職業倦怠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滿意的、優質的護理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