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蕭山旅遊形象宣傳圖
登陸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
在世界最密集流動的路口
蕭山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霸屏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的這座橋
就是蕭山湘湖的四亭橋
極具東方古韻的四亭橋橫跨在湘湖之上,似乎在訴說著長達8000年的跨湖橋文化。以四亭橋為背景的蕭山旅遊形象宣傳圖,一經發布就引來無數境外媒體的報道。
那麼,為什麼是四亭橋
這座橋背後又藏著如何婉轉動人的故事?
四亭橋
四亭橋上的獅子
四亭橋因橋樑上有四亭而得名。橋長92米,寬21.6—17.6米,高10.7米,共有9孔。橋上有四亭,分別命名為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拱衛在橋兩側。
四亭橋的石欄上是一座座小石獅子,整體看去倒有些氣勢,單個去看倒像是一隻只小哈皮,小心翼翼的趴在吹飽的氣球上,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來。粗獷的線條憨態可愛,倒應了湘湖的景。
據說,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謝靈運,曾經模擬前朝詩人曹丕的口氣寫了幾首詩,他在序言中寫道:“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那麼這“四者”為什麼“難並”呢?
謝靈運認為,一是朋友們聚到一起很難,二是即使聚到一起,而主人卻往往缺乏雅興和情趣。這又被稱作“二難”。
其實,湘湖有橋百座
儼然是一個橋樑博物園
關於湘湖,關於橋的故事
還有很多很多......
跨湖橋
說到跨湖橋,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身長89米,高6.5米,位處極地海洋公園北面的那座橋。這種結構和尺度既可滿足交通的需要,又可保證上游的來水自然通暢。
然而就在它旁邊,還有一座單孔馬蹄形石拱橋,是老跨湖橋,它是根據民國時期舊照片的模樣精心恢復的。這兩座橋一古,一今,映了湘湖的歷史變遷。
別看這座小橋現在不起眼,在古代,它可是湘湖上最著名的橋。湘湖自宋代建成後,南北之間沒有陸路可通,但是當時的湘湖面積又特別的大,所以住在湖兩岸的人們如果要過去對岸的話就得繞大半個湘湖才能到對岸。到了明代的嘉靖年間,家住湘湖北岸的中書舍人孫學思在湘湖那形似葫蘆的葫蘆腰處,建了一座單孔石拱橋,取名“跨湖橋”。從此湘湖被一分為二橋的西面為上湘湖,東面為下湘湖。
不過老跨湖橋雖美,但已不能適應新湘湖的發展需要,因此二期工程在它的旁邊建造了新跨湖橋。
越王橋
越王橋是一座仿古石拱橋,古樸典雅,氣勢不凡,橋拱近似圓形,顯得特別高峻。在橋上仰望鬱鬱蔥蔥的城山,令人心曠神怡,俯視波光瀲灩的湖水,令人悠然自得。
越王橋與越王城山遙相呼應,是為了紀念2500年前越王勾踐曾在這裡臥薪嚐膽、勵志圖強的歷史功績而建。在橋的兩面,題有兩副對聯。北面一副是“水上已銷戈劍影,天中曾湧越吳雲”;南面一副是“一柱城山薪膽在,半湖煙水鷺鷗眠”。兩聯都寫得筆力蒼勁,氣度恢宏。
採蓮橋
採蓮橋是一座帶著橋廊的別緻小橋。橋北側水面為荷塘,廣植湘湖的著名特產蓮藕,遊人可以在這裡登橋觀荷。夏日臨風,小舟輕搖,荷葉翻飛,荷香撲懷,蓮塘深處採蓮歌起,足以重現昔日村姑的採蓮情景,所以取名採蓮橋。這座橋是一座仿古石拱廊橋,橋洞是三曲半圓拱,橋欄曲折;橋面以石階砌成;橋廊是廡殿頂,朱柱黛瓦,簷角飛翹,散發著濃濃的懷古格調。
亭上的兩副楹聯。一副聯為“幾處清香縈短棹,一天疏雨滴圓荷”,另一副聯為“香淡催荷夢,漣清浣我心”。楹聯給美麗的亭廊更增添了一種動人的意境。
政和橋
政和橋是湘湖最長的一座橋,它靜臥水面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氣勢非凡。政和橋取“政通人和”之意,也為紀念楊時在北宋政和年間修築湘湖。
楊時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師從北宋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被推為“程學正宗”,楊時同時也是成語“程門立雪”的主人公。政和年間任蕭山縣令。當時百姓苦於屢旱,楊時“以山為界,築土為塘”,建成了一個人工水庫,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湘湖。用湘湖的蓄水,灌溉9鄉14萬畝稻田。“水能蓄潦容幹澗,旱足分流達九鄉”,這是後人對楊時的歌頌。
政和橋位於湘湖路原長灘村位置,為湘湖最長的橋樑。政和橋全長210米,最寬處21米,高13米,共21孔。橋面平坦,幾乎與湖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2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於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是中國古代石拱橋中的聯拱石橋。
政和橋造型古樸莊嚴,與湘湖勝景融為一體,遠看如長虹臥波,寶帶浮水。整橋不設立杆式景觀燈,在望柱上設計了石燈籠,夜晚如明珠串聯,光輝流轉。
湘湖的橋從來都是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蕭紹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水多自然橋也多,自古以來就有“無橋不成村,無橋不成路,無橋不成市”的說法,而歷史悠久的橋史、千姿百態的橋樑又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橋文化。
湘湖水域遼闊,山湖之間溪澗縱橫,自古以來就有不少橋,如三善橋、仙人橋、跨湖橋、鎖龍橋等,一座座古橋把湘湖點綴得古韻悠悠。
湘湖曾經的一些古橋,歷盡滄桑,已經難覓蹤影。如今湘湖的保護開發過程中,通過原址重建、仿古新建進行創新設計,湘湖景區修建起了108座橋樑。這些橋種類豐富,橋型各異,有亭橋、廊橋、纖道、平橋、拱橋、吊橋等。各色橋樑各具功能,有能通車的,有能通船的,還建有一段古人行舟背纖的仿古纖道。
橋樑成了湘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這些橋有的是貼著水面,彎彎曲曲的延伸開去,像一條白練漂浮在湖面上,如古纖道、定瀾橋、落雁橋;有的顯得體形龐大,大氣恢弘,如湘湖最長的橋樑政和橋、造型華麗的四亭橋;有的則很小巧,看起來簡潔樸實,如步魚橋,一座簡簡單單的便橋,幾步就能跨過,也有的橋沒有用水泥鋼筋,好像就是幾塊長長的石條簡簡單單搭放著的,如天鵝池邊上就是一座五跨木欄排柱仿古石板橋。
一座座橋散落在湘湖的六點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這一方山水因為這些橋的存在,變得富有情趣。
湘湖歷史厚重,人文薈萃,讓這裡的每座橋也都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這108 座橋樑串起了湘湖八千年的悠久文化。
一組組橋群也個性鮮明富有情趣,湘湖除了單座橋,還有是幾個意義相近的橋組合在一起,這些橋的組合不妨稱之為橋群,仔細找來,可以有“十二生肖橋”群、“九鄉橋”群、“金融橋”群、“四歌橋”群等。
“十二生肖橋群”裡有金鼠橋、牽牛橋、臥虎橋、玉兔橋、天馬橋、聞雞橋、騰蛇橋、寶豬橋、神猴橋、吉羊橋、靈犬橋,這裡還少一座肖龍的橋,也許是龍會飛橋也飛走了。金融小鎮附近的一組橋都沾金帶銀,富有財氣,如傳說湘湖是“日進一隻金元寶”的元寶橋、紀念善於經商被尊為商祖范蠡的陶朱橋、延續金融文脈的裕源橋以及金西橋、金秀橋等,不妨可以稱之為“金融橋”群;
定山廣場邊上有四座橋挨在一起,造型別致,分別是取自“湘湖八景”之“橫塘棹歌”的棹歌橋、取自清代才女詩人黃巽《湘湖採菱曲》的菱歌橋、取自明代丁克振《登越王城》詩“扶筇蒯履踏歌還”的踏歌橋以及取自明代劉伯溫《題湘湖圖》詩“浩歌不見濯纓人”的浩歌橋,形成了一組“四歌橋”群,意境深遠,令人回味。
湘湖在歷史上曾灌溉周邊九鄉農田,有九座橋就是這些鄉的名字,也成為一個“九鄉橋”群,橋的名字分別是崇化、安養、許賢、來蘇、長興、夏孝、新義、由化、昭明,幾百年來,這些鄉名在今天已經沒有一個是蕭山鄉鎮街道的名字了,有些作為地名還在用,有些已經很陌生了。
三二的魚、STC大鐵
閱讀更多 杭州市旅遊委員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