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奪得了世界冠軍。

山田本一身高不足1.6米,是典型的矮個子選手,比賽前幾乎沒有任何呼聲,此次奪冠堪稱意外。

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們,山田本一說出了自己脫穎而出的秘密“憑智慧戰勝對手”。

聽了這個答案,眾記者們紛紛表示“我要吐血”。

世人皆知,馬拉松比賽是體力和耐力的較量,速度與爆發力都還在其次,而這位之前沒有任何名氣的日本矮個子選手,竟然說“憑智慧戰勝對手”,實在太過分啦。

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賽,再次獲得冠軍。

面對記者們的詢問,他仍然說出了那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世人紛紛表示不解,這個所謂的智慧到底指的是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多年後,山田本一終於在自己的自傳中揭開了謎底:

“每次比賽之前,我都先乘車把比賽線路先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個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同樣的速度衝向第二個目標——40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目標定在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結果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遙遠的路程嚇倒了。

這就是後來激勵了無數人的“分段實現目標”理論。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要來詮釋這個理論的,但它從競技的角度詮釋了人生的多樣可能,你想打敗別人,你想實現目標,一定會有對應的方法,也絕對存在可能,只不過你還沒發現而已。

這可能就是馬拉松的衍生價值和意義吧。

1896年,為了紀念傳奇英雄斐迪庇第斯,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設立了馬拉松賽事,這麼多年過去,馬拉松對於體育運動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競技本身,它不僅是體力、耐力的較量,需要勇氣和堅韌,同時也是智慧和思想的體現。而馬拉松所代表的跑步運動也逐漸演變為一種風靡全球、男女皆宜、老少均可的全民運動。

堅持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堅持跑步,則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

到今天,跑步甚至與讀書一起,成為知識精英人士的標配,越成功,越愛讀書,越要跑步,他們被譽為追風的人。

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地產圈,從來不缺少追風的人。

比如鬱亮。與他的職務一起增加的體重,終於在45歲生日前夕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體重75公斤、大腹便便,一定程度上甚至被用來諷刺萬科的形象。在45歲生日之際,他說,要在50歲前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後來的鬱亮,開啟了跑步模式,從最初的跑800米都要喘氣,到後來每週都會雷打不動跑上一次20公里。2014年,他在上海馬拉松上甚至跑出了3小時18分的全馬個人最佳成績。

新晉地產男神丁祖昱,而立之年後,也開啟了長跑模式,用了13個月,從初次嘗試馬拉松到跑進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跑步甚至帶動了他對時間管理的水平,如今,丁祖昱每天5點起床,跑步完趕往公司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間安排以半小時來劃分,與著名的“分段實現目標”理論不謀而合,成了知名的效率達人。

SOHO中國的潘石屹張欣夫婦,更將長跑作為了摯愛,在微博上曬跑步時的風景,曾一度成為老潘的愛好,夫婦倆從北京的後海跑到紐約的中央公園,從北海公園跑到查爾斯河畔,不亦樂乎。

不僅國內的地產圈大佬愛跑步,在全球行業呼風喚雨的大佬也很愛跑步。

1995年,熱衷漢堡、薯條和可樂的“股神”巴菲特開始發胖,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在醫生建議下,64歲的巴菲特開始跑步,每週3次,不久就減去了5.4公斤體重。長跑需要忍受枯燥、控制慾望。這正合巴菲特的和經營投資理念。

2013年股東大會,巴菲特選接班人,馬拉松成績是硬指標,跑步跑贏人生!

facebook的扎克伯格甚至在受到人身安全威脅、不宜外出的時候,仍堅持帶著保鏢跑步,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西安的古城牆下都曾留下他的健跑身影。

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嗯,那些比你有錢比你有才華的人,比你還要勤奮,比你還要熱愛跑步。

天下唯一免費且能讓你超越別人建立自信的,除了讀書,就是跑步了。

讀書改變命運,擴展了人生的寬度。跑步則在某種程度延展了人生的長度。

在精英人物和行業領袖的影響下,參與跑步的人越來越多,每年的馬拉松賽事報名選手覆蓋的範圍也越來越廣。

除了個體精英外,也有不少企業在擴展馬拉松賽事、提倡健身方面貢獻不少。在鄭州,也有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了自己的健跑營。

比如康橋。

我們前面說到,知識精英的兩個標配,一個是讀書,一個是跑步。

而對於知識精英企業來說,同樣如此,讀書對應的是企業的人文精神,跑步對應的是企業的運動基因。

說起人文精神,這個可以當作是康橋的標籤了。

康橋論壇從創立到現在已經累計舉辦五十餘屆,這種堅持的韌勁,與馬拉松的精神本就一脈相通。

康橋知園的三知書局、棋語軒和悅讀社,都堪稱是地產圈人本之作的標準。

而說起康橋的運動基因,也不遑多讓。就拿一年一度的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事與康橋的淵源來說。

2014年,配合鄭開國際小馬拉松賽,康橋集團與康橋物業聯合舉辦“康橋第二屆粉絲節暨鄭汴小馬拉松賽”,300餘名康橋業主、粉絲和客戶積極參與其中,是當時鄭州地產圈最具規模的一次小馬拉松賽,也是為數不多的帶領自己的粉絲和業主一起參賽的房企。

2015年,康橋義工清理賽道的新聞刷屏了每一個鄭州人的朋友圈,

2015年的鄭開馬拉松被評為全國城市馬拉松中最乾淨、最文明的一站!作為對馬拉松賽事的支持,康橋身體力行,開始介入賽事服務,讓選手們更舒服的完成賽程。

2016年,鄭州國際馬拉松組委會官方與康橋地產達成戰略合作,集結康橋地產的公益號召力,積極融合社會力量,徵集社會綠色志願服務組織、家庭及市民,打造史上最“花哨”的一屆中國鄭開國際馬拉松賽

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2017年,鄭開國際馬拉松與康橋集團達成合作,將位於綠博組團的康橋香溪郡做為半程終點,這一年,堪稱是一場競技+服務相交融的盛宴

為了激勵更多人參與賽跑盛事,同時讓大家保持科學的賽前訓練,避免意外情況發生,2017年3月12日,康橋集團聯合鄭開馬拉松組委會共同舉辦了跑友健康論壇,20餘個跑團、近千位跑友參與論壇,並聯合向全城發起跑友公約徵集,社會效應明顯。

為了最大程度上保持選手的競技舒服性,康橋嚴苛規劃半程終點的動線,拿出項目35000㎡的景觀示範區作為跑友休息區,更有特別設置的霧森系統為跑友降溫提神。

為了提供無瑕疵的服務,讓選手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最佳狀態,康橋徵集了500餘物業人員和義工,組成史上最強大的服務軍團,一場“康橋式服務”的旋風颳遍鄭州,見證了康橋的執念和品質。

2018鄭開馬拉松即將開跑!那些追風的人和賽道上的風景

歷屆馬拉松盛事,現場垃圾的處理一直都是個頭疼事,為此,康橋派出1萬名“義工”——可循環利用的環保紙質垃圾箱,加入到本次賽事浩大的清潔工程之中,還選手們一個綠色無汙染的競跑環境,博得廣泛讚譽。

回頭看這幾年,康橋邂逅馬拉松,賦予了這一國際盛事不同的味道和色彩,有故事的賽事,有故事的房企,有故事的服務。康橋的人本精神與馬拉松的競技理念結合,成了每年一度的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事上的超級IP。

作為房企,服務是品質的延伸,而健身跑步則是企業文化的塑造,將此嫁接馬拉松賽事,無縫融入,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如今,2018鄭開馬拉松開跑在即,位於綠博組團的康橋香溪郡再次成為半程終點,女子10公里預熱賽也於3月11日在康橋香溪郡火熱開跑。

而“康橋式”服務已經成為鄭開馬拉松賽事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鄭開賽事的規格和形象,服務與運動一起,成了賽事上的超級正能量,相信這一次,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可以享受到體貼入微的“康式服務”。

除了與鄭開國際馬拉松的合作,康橋還成立了自己的樂跑團,支持員工、粉絲和業主加入樂跑團,為了激勵更多人參與,形成良好的跑步習慣,康橋為此還提供了豐富的獎品。

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群人,一個企業則可能影響一個行業。放到人生的維度上看,我們所遭遇的一切憤懣和不滿,都可以通過讀書和跑步來解決。

仰望星空,不如追逐星空,心靈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而馬拉松賽道上的康式服務,或許會成為你沿途的最美風景。

面對翹首以盼的康橋,一次進階人生狀態的機會,你是否樂意成為那個追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