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北大教授孔慶東?

電影院看了電視


孔慶東似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公開發言了,起碼是他的喊叫聲逐漸進入不了大眾的視野內,不是大眾遺忘了他,而是像孔慶東,司馬南之流必然被忘卻冷落的結果。孔慶東最近說的參觀某企業,說對方“熱情失禮”,倒是感覺比他過往發言正常了一些,溫和了不少,不說別的,招待的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孔慶東面前背誦餘秋雨的文章,確實是過分了。


多年前在北大課堂上聽過孔慶東講金庸的公開課,最大的階梯教室,連坐帶站,估計不止四百人去聽他的課。而孔慶東的課確實講得好,把金庸的武俠小說剖析得脈絡清晰,同時還有趣並能帶著激情來講,名師的名頭當之無愧。

講課好,有才華,也是孔慶東當年能夠收穫一批擁躉的根本。除了金庸,他還主講魯迅,雖然沒有金庸講得那麼好,但他的口才還是讓他的魯迅課堂人滿為患。


但孔慶東的社會名聲就完全分裂了,課堂外和課堂裡的孔慶東像是兩個人,課堂外孔慶東的發言都是罵人隨意拿來,斯文掃地,前些年還有個學生告孔慶東罵人案勝訴。也不知為何,課堂外的孔慶東會那樣,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只不過方式有些走火入魔。

你對孔慶東有哪些印象?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孔慶東作為“北大教授”,無論歷史還是現實,大概都是其中惡名最重又最莫名其妙的一個。在那個中國最高學府中,還未曾有他這樣的“師者”,以不務正業名噪一時,同時不是以特立獨行而是借裝瘋賣傻贏得譭譽交雜的存在感。

就價值取向和立場操守而言,他實是“兩截人”,前後瓦解裂變的面目前非。他的人生,當然尚未能論定,但已在時光的過濾下,留給旁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


他在知識界,被鄙夷為投機分子 ,但是他的前半生,其實是個著名的理想主義者,一介清流 。他的前後半生,立身之駁雜反差,出處之調性不一,可謂光怪陸離,世所罕見。

2000年以前的孔慶東,是個典型的熱血青年、批判型學者、啟蒙運動導師、自由主義知識人。出身哈爾濱,滿懷理想,理科優異但志在可以改良人心的中文事業,少年心事所期就不是一飯之溫飽、遺世之清雅;考取北大,如願入中文系,投師名家,治現代文學,是嚴家炎錢理群等前輩耆舊尤為看中的學術接班人;倡幽默文學,寫《47樓207》,灑然醉俠,以才華與銳利驚人耳目;熱衷公共事務,雅擅團結同道,被推為學生會主席,愛遊行,喜“抗上”,時時醞釀“造反”,事事嫉惡如仇,自視甚高,狂妄過頭,當黑雲壓國時毫不猶豫挺身而鬥,在最危機四伏的兇險時刻不惜以身試血。那時的他,作為一個堅定的懷疑論者、才華橫溢的作家、不妥協的準啟蒙思想家、激情澎湃反抗威權的鬥士,贏得肅然起敬。

因為某段期間的作為,他被迫離開北大,屈抑心願以中學教師的身份謀生,這段歲月他未曾告訴我們他到底作了多少努力以抵抗那些使人心灰意冷的不眠之夜;風平浪靜之後,他重歸北大,攻讀博士學位,以錢理群的精神後學自居,溺愛青年學子餘傑的才華,精心栽培日後以自由主義信仰名聞海內的許知遠童鞋——雖然恰恰正是這些最密切的同道者,後來以最決絕的姿態與他割袍斷義,分道揚鑣,以其為恥。

那時候的孔慶東,讓人看到了當代北大若存若亡的批判精神,與獨立學人的夢想,當青春與知識、當獨立與批判邂逅相逢時,它散發出斑斕的光彩。很多人視他為“五四”與北大精神的繼承人,他也有著強烈的歷史自覺性,凜凜然國士之風。

這是一段無論擁躉還是厭惡他的人,恐怕大都陌生未聞的“孔慶東前傳”。


當大眾傳媒興起,他的人格形象已經崩塌為奸險而猥瑣“武丑”之角,輿論起鬨,網名追擊,四面楚歌,八方聲討,無論在民間還是在知識圈同行,幾乎都是“公敵”。

他似乎特別樂意將一個精英理想主義知識分子“自我謀殺”的過程現場暴露給所有人看:言行自我喜劇性矮化,插科打諢;迷戀“階集鬥爭”的暴力文化,相信槍桿子裡出美女;不竭餘力為鼓吹威權,譽朝但口是心非,反美又色厲內荏;政治化妝為新左與權力打手,政治理念本不妨孤芳自賞,但他的言論罔顧事實,曲學阿世,沒有一絲真誠,所謂信仰只成賞玩的裝飾、知識套現的終南捷徑;

他的論戰方式,早已跳脫學理,著意於汙名化與粗話謾罵,“王八蛋”、“西崽”、“二鬼子”、“就他媽欠抽”、“狗崽子”、“走狗”等侮辱性語言隨口即來,赤裸裸的詆譭和攻擊,散播仇恨和挑撥矛盾;他的社會身份與教授角色,本該是社會善意與中立建言的承擔,但是諸如“社會主義風景獨好”、“不說普通話就是王八蛋”、“紅契之下有漢奸”、“紅哥一聲震漢奸”、“賣國導致人民割命”、“中國互聯網言論太自由而監管過於嚴苛”、“鋼人是狗”等,實是以此換取“愛國者”的標籤,以成其政治認同合法性的來源與權力的打賞。

可以說,他的“回到民間”,實際是迴歸“愚民主義”;他的“狂言無忌”,根本就是向著權力邀功請寵的,人情世故、文史風流、功名利祿,都在這沉漬厚重的翻雲覆雨中。


孔慶東真是難以說盡的。我作為議論者,自己便身在局中,偏向也是明顯的,於此求中立、客觀的評價,無異於緣木求魚。

但是不管如何,有一點是無疑的:是孔慶東教授自己,“親自”把的人生過成了彷彿兩次投胎,前後生幻開兩朵,各表一枝。他的前半生,他的左衝右突、他的失落敗北是如此吸引我們,又如此讓我們心生敬意;但是後半頁,他熱心、野蠻、一廂情願地充任某些勢力的“愛心代理人”時,確實在不斷地付出與兌換人格代價。當權力都視其為累贅和負擔時,他一洗頹風,只能訴諸於民間極化群體的同情支持。這位聰明絕頂之人,可謂機關算盡,壯志未遂。

他到底經歷了什麼,這是怎樣一種文化現象,又潛藏著某種人何種心理動機,我們後知後不覺,已經無法理性和邏輯地解釋。就我自己而言,我只看到時間的無情留白,還有支離破碎拼湊起來的一個結果。其實,我也特別想問他本人一句:這是為甚麼?

2018,9,1,晚間閒扯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孔慶東身在北大教授,士大夫階層,高職高薪,卻能仗義執言(北大醉俠),為底層人民代言。孔老師通過傳媒,以及他的“東博書院”,不遺餘力弘揚紅色文化,宣傳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和魯迅崇高的民族精神。一個學有所成的知識分子(不是常人眼裡的知道分子),應該自覺站在人民大眾一邊,堅定自己無產階級的正確立場,他才有出息,才能壁立千仞。而力挺偉大領袖,膜拜民族精神先哲魯迅的,一般都是善良之人,都是好人,都是能夠進入人類最美好殿堂的先鋒戰士。有人用教授的長相和粗口來攻擊之。這是反動派甚至反革命慣用的伎倆。因為他們害怕孔教授的紅色之旅,害怕紅色文化一旦拓展開來,損害了他的一己之私。所以極力詆譭之。但是有什麼用呢?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凡是有心人,哪怕你是地道的反對派,你也可以抽一點時間,從頭到尾看一看孔教授各種專題演講,比如《京西端午話愛國》,《毛澤東思想》,以及關於魯迅的視頻講座。你再來說三到四。否則,你沒有資格去侮辱人。至於教授的粗口。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繡花。還有雷鋒的準則:對同志有如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有如夏天般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有如秋風掃落葉,對待敵人,有如嚴冬,殘酷無情。這四句話用在孔教授那裡,甚為合適。對待不法分子,對待階級異己分子,除了匕首除了子彈,粗口已經很溫柔很仁慈了。


化外萬民


讀大學那會兒就在關注此君,此人非常出名,言論肆無忌憚,記得當時關注孔教授的一個事情就是因為公開在電視節目上罵香港人都是“狗”,這些年來看了他的言論,感覺優點缺點都有,但是個人認為缺點大於優點:

1,靜不下心來,不專心教學,整天沉迷於一些理論的爭執和言論的發表,真正的好教授應該是靜下來好好做學問。

2,觀點言論偏激,此君的言論明顯偏向於極左,背離市場經濟發展的道路。言論裡沒有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應有的客觀性。

3,嘴炮厲害,沒有一點知識分子和文人應有的氣度,每次看孔老師節目的時候,都會發現他發表言論不像是一個知識分子,更像是一個流氓潑婦罵街。

4,敢做敢當,雖然言論偏激,但是敢承認,算是他唯一的優點了。


個人覺得孔老師不適合呆在北大,更適合去做一個說書的人。


嬌羞帝老師


北大教授孔慶東是個有本事的人。

這個人不但有本事。寫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比如《口號萬歲》、《47樓萬歲》、《1921誰主沉浮》、《獨立寒秋》等等,而且他還是個有血性有擔當的人。在很多關鍵時刻,敢於發出一個學者應有的正義聲音,為人民為民族負責。很多人以為孔慶東是個老粗,是個愛說笑話的老粗,愛說髒話的老粗。可是我要說,這都是沒有看過他的作品的人的說法,只要你認真的閱讀一部他的作品,你就會發現他的嚴肅和文雅,孤獨與悲憫,犧牲與智慧。

誰不知道對那些無聊記者爆粗口會被他們抓住把柄,肆意凌虐。但是孔慶東教授就敢於對那些低級的記者爆粗口,這不是孔慶東無知或者粗暴,二是它用犧牲自我的方式喚醒民眾,教育民眾,這有點像魯迅在《藥》裡面描寫的情節,愚昧的民眾拿沾了革命者鮮血的饅頭治病,但是革命者是為了這些愚昧的人。這不僅僅是個喚醒愚昧的問題了太,這就已經上升到佛家的自我犧牲挽救眾生的境界了。如果和這些無良媒體配合,那麼孔慶東會得到多少利益?他沒有配合。這樣一算,對孔慶東個人而言他的經濟損失有多大?但是他並不計較。不計個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只願喚起工農千百萬的這種犧牲精神不是值得學習和讚揚嗎?

再說,孔慶東曾經主持過一個談話節目叫做《第一視頻》,節目收視率迅速躥高,短時間內從一個寂寂無聞的節目變成了一個名牌節目。這就靠孔慶東一己之力。為什麼?說明老孔有本事、有血性、有擔當。說出了很多倍的知識分子想說不敢說不願說的話,說出了很多老百姓心裡有但是說不出來的話,所以這個節目才會出現這樣驚豔的蛻變。

從開博客倒開微博,再到入住《今日頭條》,不管傳播手段如何變化,老孔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沒變,悲天憫人的情懷沒變,堅持打擊漢奸的立場沒變。正是有了孔慶東這樣的知識分子的不懈努力,才讓一片漆黑、謬種流傳的互聯網和現實社會充滿了正能量和正氣。

祝孔慶東教授身體健康,事業順利!


江南不缺水


對孔慶東確實很難評價,因為他的人格兩重性的反差太大。

我曾比較認可孔慶東。一是因為他是孔子第73代傳人,又是堂堂北大中文系教授,頗有學識水平。二是由於他對共產主義信仰比較堅定,沒有受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對魯迅等現當代文學家及其作品有客觀實在的評價,不隨波逐流。三是讀過他的一些作品,觀看過他在電視節目中對一些問題發表的見解和評論,覺得他還是敢於說真話的人,文字敘述或語言表達也比較直率幽黙,傳播過一些正能量東西,人稱"北大醉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是用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沒有問題的,孔慶東亦然。可是,他的兩件事,令我不可思議。尤其其中一件,既丟了國人之臉,也襯托了他令人無法苟同的人品。

一是"摸奶門"事件。2017年9月29日,他在自己的微博曬了9張照片,其中3張是他在意大利旅遊時,用其右手放在一尊美女雕塑的乳房上的照片。孔慶東還給這組照片命名曰:《在朱麗葉家的三種庸俗擺拍》。這3張照片豈止是庸俗,簡直是粗俗、惡俗、下流和齷齪。於是,理所當然遭到網友們的一片罵聲,可是他卻死不認錯。作為一個堂堂孔子後裔、北大教授,竟如此沒有羞恥感,可悲!

二是賣力挺郭徳綱的庸俗相聲。郭徳綱的相聲,因其"能逗人笑",因而有一定市場。但也因其內容低俗、庸俗、媚俗,同樣備受爭議,遭到一些電視臺的抵制和一些人的批評。這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事。孔慶東作為一名教授、一名共產黨員,本應旗幟鮮明地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鼓與呼。而他卻對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不加分辨地盲目力挺,口口聲聲說郭德綱不是"反三俗"的對象,而反把矛頭指向了眾多媒體。我想,這未免也太偏面了吧。

僅從這兩件事中,孔慶東在我心目的形象大打折扣,老是冒出兩個字:低俗!




玉堂行佛人


讀過一篇巜嚴禁人渣出境》的文章,內有照片,眾目睽睽之下,孔大教授摸著一尊女人塑像乳房拍照,成為絕無僅有的“摸乳教授”,丟人丟到國外去了,真乃國際水平!此人是教師之恥,北大之恥!至於他的胡說八道,這裡就不說了。應清除此等人出北大教師隊伍!


漠沙84709850


看到這麼多人罵孔狗,我就放心了!一個毫無學術水平,譁眾取寵的高校混子,一個自詡風骨文人卻在北大校慶上對著領導奴顏媚骨搖尾乞憐的乏犬,一個收著伊利黑公關錢卻從不道歉毫無良知的叫獸,一個對著49年後荒唐三十年歲月念念不忘的烏有之鄉骨幹,一個粗鄙不堪卻以此為榮的人文學科高校教師。孔慶東,真渣滓!


平谷一點紅


學術未見有多大建樹,倒是領略了他的個性很偏激。作為學者,雖不一定是個完人,但至少應該理性。畢竟你為人師表,你的言行會影響許多學生。

我天天聽郭德綱的相聲,因為郭德綱的相聲比別人的好笑。三十年前,我也天天聽姜昆的相聲,那時聽姜昆的相聲也是一大樂趣。時代不同了,郭德綱的市井風戰勝了姜昆的廟堂藝術。這只是人們的口味發生了變化,或者說是人們有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郭姜二人沒有高低之分。而孔教授對姜昆的破口大罵有失做人的道德底線,令人感到震驚。姜昆插足了孔家感情生活嗎,你何來如此大的怒火?任何藝術或藝術家都不不可能被所有人接受。不喜歡不聽就是了,何必撒野?

一個缺少教養的教授!


韜諱


要客觀評價孔慶東很難。一方面,最近這些年,孔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很差,以極端的觀點和口不擇言地罵人而為很多人所厭惡,而掩蓋了他也曾經有過的輝煌,以及過去也曾做過的一些值得稱道的事情。看前面多數答主以罵他為主的回答,就能體會到他當年的那些事情沒幾個人知道,也沒幾個人在意,而更知道也更在意的是他最近這些年有些不堪的行為和形象,並可以從中輕而易舉地找到“罵點”。

另一方面,孔慶東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明顯而嚴重的前後分裂的人。從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敢說也能說的“青年代言人”到如今動不動觀點偏激、汙言穢語甚至有些恬不知恥的中年老男人,這個人的前後變化之大,前後分裂之嚴重,算是知識階層中少見的現象。這樣一個複雜的人,乃至可以說是一種複雜的現象,要客觀評價,談何容易。

公平地說,孔慶東是有才的,作為一箇中文系教授,他的個人專業素養和文學修養夠得上一個優秀教授的水平,在強手如林的北大中文系,也算一號人物,從個人水平來看,並不會辱沒北大教授這樣一個職務和稱號。

但他這些年的各種言行確實很出格,從一個曾經勇敢有風骨的知識分子,變成了一個思想極端、言行粗鄙、刻意追求惡俗的中年俗人,再經過某些媒體的刻意炒作、放大和惡意抹黑,在公眾面前,迅速變得面目可憎、心靈醜陋。

其實仔細盤點一下,他並沒有做出什麼惡行惡事,更沒有做出什麼令人髮指的事情;他也沒有多大罪惡,談不上幹了多少壞事,更談不上罪大惡極。做得最多的,也就是一方面不合時宜地在公眾面前譁眾取寵,用一些另類的方式尋找存在感;另一方面刻意和主流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對著幹。結果,兩頭不討好。當年他的那些同道自然早已決裂,而普通民眾往往對他知之甚少,只會就事論事,也很容易被帶節奏,他自然就迅速變得面目全非了。

但是,像孔慶東這樣前後判若兩人,明顯與過去決裂的人,在當代有名望的知識精英中並不多見。我搞不明白他的心路歷程是如何的,走到今天又是為了什麼。要說為名,他當年比現在更出名,而且是“美名”,而現在雖然也算有名,但恰恰是“惡名”,所以他不應該是為名;要說為利,他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完全比不上本校國發院曾經的教授薛兆豐,也未見他如何去利用自己的名聲或者行動去牟利,所以他也不是為了去牟利。說實話,以他的個人才能和名聲,要牟利並不難,不見得比那個通過講課進行知識變現而獲利數千萬並在繼續獲利的薛兆豐差。他自稱孔和尚,其實是一種不為名利的自我標榜,但他的行為,倒是真的詮釋了他是不為名利的,雖然別人稱呼“孔和尚”這三個字僅僅是嘲弄他而已。

有人說,他不配再做北大教授,其實他的水平做北大教授完全沒有問題;他的某些言行,特別是最近幾年的某些言論確實出格,但也僅僅是引起了很多爭議,並沒有什麼惡行。你可以批評他,但在一個還算自由的燕園裡,他不會也不應該被剝奪工作和思想的權利,即便很多人很反感他的言行。也有人說,他那些言行只是為了牟利和變現,其實這是明顯的以己之心度人,是明顯的誤解或者曲解。

在我看來,孔慶東與自己過去的決裂,近年來扭曲的言行,是一種“自汙”。但不管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自汙”,他確實已經很成功地把自己弄得很汙穢了。他曾經擁有過的前輩大師的風骨和北大精神——這是那些教誨他的前輩和志同道合的同道所希望的——如今在他身上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只剩下一個面目可憎看似風光而實際背影蕭索的中年老男人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