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老人7歲離開家17歲出嫁,丈夫比她大20歲,媽媽是俄羅斯人


92歲的劉墨蘭,還有一個俄羅斯名字,叫尼娜。85年前,年僅7歲的她跟隨父母從俄羅斯來到中國,17歲時嫁給年長自己20歲的丈夫。68年前,她跟隨丈夫回到婆家,這一住就是60多年。在中國生活85年的她,已經完全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在她7歲時,她跟隨父母遠離家鄉俄羅斯來到新疆伊犁,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她的父親是中國人。媽媽是俄羅斯人,父親在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母親。在她7歲那年,她和哥哥跟隨父母來到中國。

老人家回憶稱,當時跟隨父母到新疆,坐不上飛機,只能坐火車、坐船,甚至坐牛車,整整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從俄羅斯來到新疆。老人家說,自己有一個哥哥名叫劉振海,當時7歲的她就是和哥哥一起來到的這裡。17歲那年,有人給她介紹對象,再後來她就嫁給了當時比她大20歲的丈夫。

婚後,她和丈夫的生活過得很幸福。然而婚後兩年,她19歲的時候,家中突發變故,父母和哥哥在一次意外中走了。好在丈夫對她關愛有加,失去親人的她也就漸漸習慣了這裡的生活。

再後來,她跟隨丈夫一起輾轉多地,並在期間收養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直到68年前,她才跟丈夫一起回到丈夫老家的村子裡定居下來。回到丈夫老家的她和其他農民一樣,勤儉持家,下地幹活。過著簡樸的農村人生活,她說自己這麼多年來,並沒有感覺到辛苦。

後來,為了上戶口,丈夫專門給她起了一箇中國名字劉墨蘭,她也就正式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年輕時候的她,勤儉持家,對丈夫關愛有加。生活不好的時候,為了讓丈夫少受累,她就主動外出找零活掙錢,推車送飯,撿煤炭,補衣服等等,她都幹過。雖然過去的生活有苦有累,但是她從來沒後悔過。

在他看來,能夠和丈夫在一起,就是最大幸福。然而,就在兒女成家立業時,丈夫卻癱瘓了。她花光了家裡的積蓄為丈夫治病,她就一邊照顧丈夫,一邊撿拾破爛維持生計。丈夫癱瘓了15年,她就照顧了他15年,最後也沒能留住丈夫。再後來,她的女兒、女婿和兒子相繼離世,留下她和自己的兒媳一起生活。


儘管老人已過耄耋之年,但她的身體依然非常硬朗。受過累、過過苦日子的她深知今天生活的不易,偶爾她會到街上撿拾一些別人不要的垃圾來賣錢。兒媳和村民都勸她這麼大年紀就不要再撿垃圾了,她卻笑著說“我身體還好,出去動動主要是鍛鍊身體!”她說,在她來到這個村子裡生活的60多年時間裡,幾乎沒有生過病。唯獨眼睛,隨著年齡的增長得了白內障。老人耳不聾,牙口也好,身體非常健朗。

她在村裡還享受著多項政府的政策補助,村裡還專門給她建立了貧困戶檔案。“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雖然離開俄羅斯85年,但是她依然還記得一些簡單的俄語。尤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喀秋莎》,時隔85年,老人依然能用俄語完整唱完。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