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比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更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爲什麼?

隴州核桃之窗


感謝

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題主的這個邏輯,小西沒太理的順。"以前的中等師範學校"不少已升格為高等專科院校,剩餘的消失、轉為高職、普通中學等。

2000年以後,中等師範專業停止招生。小西在8月曾回答過一個"曉莊學院為啥不改名大學的問答?",就提到陶行知先生1927年在南京創辦曉莊師範學校。中等師範學校為我國培養大批小學教師,小西的小學老師和校長都是那時候的中師畢業生。他們當時素質好、知識面廣、適應力強,後期基本都是各個學校的骨幹。現在的話,他們依然活躍在教育的一線,如重點中學的老師、文聯幹部、青年作家等。

"現在大學培養的老師"不是不優秀,而是優秀的老師不願意去鄉村,不少省市的鄉村定向師範生、撤併"麻雀學校"等措施都希望解決農村小學的師資問題,可是都不太理想。在普高率50%、大學錄取率50%的今天,初中生5年制的鄉村師範生就曾引發過"差生能否教育好孩子"的討論。雖然學歷不等於能力,可是北師大、華東師大等知名教育類大學的本科、碩士在省會城市的知名小學教育幾年後,同樣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績。

相對來說,為農村培養基層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生源來自於農村,回鄉任教的他們熟悉農村、瞭解農村、紮根農村,這樣的情感融入到教學中,更容易和孩子相處。知名院校的大學不少在農村僅僅是因為公費師範生2年的要求,熬到2年回城的思想是主流。

直白的講,不是大學培養的老師不優秀,而是農村家長/學生見到的這些畢業生都不是最優秀的一批,更多的是專科院校的畢業生。大學擴招之前的中專可是比現在的專科優秀不少啊...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2018-08-31-03


帥小西De


以前的(大概是1996年)師範生是提前錄取,畢業後統一分配,招進去的都是班級裡尖子生,之後各地擴招,大多開始自己找工作,師範生絕大多都是那些重點高中上不了的學生,兩者的區別一目瞭然,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的教育好,就是在八幾年、九幾年如皋示範、南通師範、南通師專找了一批優秀的學生進入師範,這一幫學生學習好、素質高、責任心強,所以一直創造了教育“奇蹟”。現在這一幫畢業的師範生,年齡小的大概也有40歲了,走出南通,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是教育的骨幹。所以,現在要想好好教育,還是要尊重教師,提高教師待遇,真正招進那些學習成績好、悟性高的學生做老師,否則一個連自己都沒有學好的人,絕對教不好學生的。


真心的好人111


我是80年代的中師生,我也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考上的中師生是現在教師中最優秀的一批人,沒有之一。當時每個縣能考上中師的不超過50個,每個鄉鎮中學一般一到兩人,錄取率低的令人髮指,有許多應該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滑入這個群體,舉個例子吧,當年和我同級一個學生考了613分(總分640,而且當時政治最高分是83分)。這些同學都是因為窮和國家戶口(懂的人不多了)最終變成鄉村中小學中一員,實在令人唏噓。

第二,這些學生在當時讀書時受當時信息傳播所限,思想單純,品德高尚。絕大部分人以學高為師,德高為範,努力學習,振興教育的師德標準要求自己。加上天資又高,真正是藏龍臥虎

在教學中自然得心應手,備受學生喜歡

第三,因為出生大都貧寒,在求學過程歷經坎坷,他們對貧寒學生自然多了幾分關愛,學習上要求嚴格,也使他們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敬

第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都即將老去,他們也是自己人生最失敗一批人,他們不會掙大錢,不屑於溜鬚拍馬,自我清高,買不起房,送不了子女出國,都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連他們的子女都瞧不起他們,而且子女們都發誓不再成為他們(這也是他們希望的),希望社會能善待他們吧


邊角見


本人農村中學從教三十六年整,高初中都教過,對當時情況比較瞭解。我七八年初中畢業,為了高考取得好成績,我縣成績前一百名,按自願原則,一半走中師,其餘全集中到了剛成建的一市重點中學辦了一個和尚班。八0年安徽三十三萬人高考,文理科共錄取八千人(含高中專),文科三千人,理科五千人。文科專科以上大約兩千人,理科專科以上大約三千人,總錄取率0.8/33,專科以上錄取率0.5/33。所以當時無論上中師,還是上高中走出去的都是拔尖的。我工作以後上中師復讀的生不少,應屆的也有。但九十年代中期後上中師都是好的應屆生。他們為農村中小學教育確實作出了貢獻。


老德徐


第一,在高校沒擴招前,能上中師、師專、師大的都是優秀學生。現在有些省份,以前的中師升為五年一貫制專科,併入當地的綜合性學院,招的學生多是很差的學生。

第二,以前也有各種不好的教師,只是沒有現在網絡無處不在,各種不良信息被放大了。


一切盡在不言中156


為什麼以前的師範生較受歡迎,有幾個原因:一是早起都是學習優秀的學生才報考師範,本身生源質量好,當然當教師也是槓槓的,二是以前學校師資奇缺,一所學校大都是半路出家的民辦,代課教師,能有三兩個公辦的師範生,那是學校的絕對教學骨幹,並能在學校中起到引領作用,對指導民辦,代課老師的教學幫助大,受人尊重,3是以前師範學校培養師資針對性強,即面對小學,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所以學生一出師範校門,能第一時間適應學校的教學工作,4是以前師範畢業學生思想單純,工作熱惰高,沒有太多的功利心及社會上虛名浮利的影響。


依一一依214921735


我是80年代考上的中師生,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入學成績優異。當時考中師時先錄取中師再錄取高中,所以中師生是學習成績最優異的。

2.文化知識功底深厚,我上的是老牌師範學校,教我們的很多教師都是名牌師範大學畢業,教師素質很高。學校管理很嚴,學校的作息管理、考試管理等都和高中一樣,所以中師生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功底。而中師生學習課程又很廣,語數音美體無所不及。所以中師生能勝任中小學很多課程,因此中師生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3.勤奮踏實樂於奉獻的工作精神。因從小接受的教育思想就是勇於奉獻,舍小家顧大家,所以中師生的工作態度決定了家長學生喜歡他們。

4.中師生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參加工作較早,同樣年齡,中師畢業的教師教齡長,教學經驗豐富。再加上中師畢業的教師現在年齡很多在四十歲左右,精力充沛,年富力強,因此中師生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lucky134624


確實這樣。以前中等師範學校都很專業,全都是按教師的要求來培養師範生,什麼基本功,簡筆畫,視唱,備課,試上課,兒童心理學……因為現在招聘老師面向社會,現在的老師有很多並非師範院校出來的,而是社會上的其他職業的人通過考教師資格證進入教師行業的,所以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修養,都不能和以前得師範生(中師生)相比。雖然學歷更好,但不是學歷高就能當好老師的。所以,教師真的不能面向全社會招聘,還是需要專門的院校培養的。


花非花69232330


我是80後中師畢業的,也曾是學校的中層領導,被學校領導派去督查和聽學校很多教師的課。九幾年,零幾年,二0一幾年都聽了不少課。說句實話,從九幾年開始,到現在的二0一幾年,不少大學畢業的教師,比那時的中師畢業的教師,不管是素養,胸懷,愛國護生,教育教學能力,都有所不及。特別是在愛國愛集體,教育教學等素養差的更遠。現在大多數教師只關心個人利益得失,個人娛樂好惡,對國家對發展類毫不關心。這實質是應試教育只學文化知識追求高分,不管學生素質教育培養選成的。應試教育關鍵時刻將害國害民!!!


望星空154397213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在現實中,題主提到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作為當年的中師生,今日的老教師,我對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下面是我得出的結論:打個比方,現在有兩種麵粉,準備用來做麵包,一種是做麵包的優質小麥,快要成熟卻還沒有成熟就收穫了,另一種是做麵包的劣質小麥,是在充分成熟後收穫的。你說,哪一種做出的麵包質量好?更受顧客的歡迎?可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第一種,不會去選第二種,因為,第一種做出來的麵包有可能好,而第二種做出來的麵包絕對不會好!過去的中師生和現在的師大生的區別就像這兩種麵粉一樣!當年的中師生雖然參加工作早,可是招的全部是學生中的精英,再加上畢業參加工作後的繼續深造,當然就成了好老師!現在的師大雖然學歷高,可是招的卻不是一流的人才,好些人自己都不愛學習,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高效,何談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當然也就不受學生和家長歡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