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定宋代官窯的真假?

迅捷風賞石堂主


如何鑑定宋代官窯?

首先搞清主流觀點認可的宋代官窯。

目前宋代官窯有幾種說法,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

北宋官窯又有倆種說法,一是窯址在開封的官窯。有“大宋官窯”印章(未知真假)。但至今未能找到窯址,說是被黃河淹埋了。二是北宋官窯就是汝窯,即是汝官窯。

南宋官窯,主要有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但最近有人論證在修內司官窯建立之前,還有倆處官窯,一為位於江蘇蘇州的平江官窯,一為位於浙江餘姚的餘姚官窯。

我以為目前主流認可的官窯是修內司官窯與郊壇下官窯。我也只講這倆處官窯的鑑定。

首先看器形,要符合宋代官窯的特徵。但是仿品也做的差不多。所以不是主要的。

第二,看紫口鐵足。為什麼會有“紫口鐵足”呢?主要是官窯瓷器的胎,多為灰黑色,深灰色,紫灰色。而修內司窯還有香灰胎。由於釉在器物的口部掛不住釉,釉層淺。故表現為“紫口”,胎色越黑,紫口色越重。相反胎色淺灰時,紫口色輕,甚至不明顯。但是“”鐵足”還是明顯的。因為露胎了。鐵元素得到充分的表現(有人測的鐵含量3--5%)。底圈足邊有倆種:平切和三角形。鐵足顏色為紫褐色。比較講究的器形如陳設用瓷,還專門加一層護胎釉。

第三看開片。官窯基本開有大小紋,即“文武開片”,只是有的大文多少而已。大文路可在放大鏡下看到頂起的痕跡,且有氧化表現(有人說當初使用黑墨劃過,或者碳水粘過。我以為是誤導大眾)。如用指甲輕輕拉,有掛指甲感覺。當然小型器物不明顯。

第四看釉面厚否。總得說來,官窯釉厚超過汝瓷,尤其是南宋後期,釉面很厚,是多次上釉的結果。甚至表現出水波之勢。在放大鏡下看,氣泡密且有深度,深不見底。零星地還會看到發黃發黑的氣泡。真品無疑。

第五釉面沒被做過舊。沒被酸鹼過,沒被茶水浸過。

第六,如果是出土於鹽鹼地方,會有鹽分參出,如冬天裡結霜的磚面上的雪花痕跡。

第七,修內司官窯精緻優雅程度高於郊壇下官窯。

第八,白胎者,有清仿者;紅裂紋者,小心為現仿品!

好了!就講這些吧。基本能夠辨別了!

補充一點:如果足底有支丁,應該是圓形的。

老根2018.09.09深夜蒐集整理不易。

若對友友們有所幫助,是為至盼!

有不妥之處,請海涵,多商榷。











oldgeng5293465


宋代官窯的鑑定首要分清宋官窯有那些?還要分清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所以這個題目大得很。這裡只說北宋官窯。中國歷史上六大名窯的柴窯與北宋有千絲萬縷的聯糸,由於被呂成龍否定己多年不見型影。定窯丶均窯這裡也不說。只說北宋官窯。現有實物有窯址的汝官窯是其一。但被馬未都胡偏,從燒造原因,時間,數量都被馬歪曲,馬把周世宗(柴世宗)燒柴瓷的歷史記載說成宋徽宗燒汝瓷的初衷。汝官窯最早起於太祖乾德年間都有實物可證。馬卻說只在徽宗朝的二十年。全世界只存六+七件等胡說八適。北宋除汝官窯另有“大宋官窯"丶“修內司官窯"丶“汴京官窯"丶“郊壇下官窯"。這些官窯都有實物存在。因為有李輝柄等人的反對,近十餘年己不見報。卻見不少磚家的否定。何時能把被否定被歪曲的事實糾正過,只有天知道。但歷史的真實是否定不了的。馬未都們胡編被徹底揭露的一天,就是北宋諸多瓷重現輝煌的時候。


雨辰13902212991


官窯泛指專為宮廷官府用瓷燒製的瓷器,宋代汴京官窯,修內司官窯,郊壇下官窯。官窯器胎色較深,施釉較厚,多為粉青色,青黃色,青灰色,有溫潤如玉的感覺。釉面有小開片,大開片,顏色如金黃色,俗稱鱔魚色。小的器物支燒,如三支,五支,七支等,大的器物墊燒,器物一般是薄胎厚釉,器口上部由於釉汁下垂,露出黑胎骨,泛紫色,底足顯黑色,所以叫紫口鐵足,有生活用瓷,仿古祭器及觀賞陳列用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