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當今社會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不管是窮是富,是官是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擁有人權。甚至官員在很多時候是為人民服務的,這一切都要感謝我們偉大的黨。然而在古代,等級體系森嚴,貴賤分別明顯。在那樣一個封建體制之下,官員是官員,百姓是百姓,兩者註定就是不平等的。官員擁有許多百姓沒有的特權,而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官員說了算,官員發佈的任何指令不論對錯,百姓只能去遵守,不能有任何的反駁。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如果敢反駁的話,那就是對官員的不敬,嚴重點是會被砍頭的。在宋朝,就有兩位平民怒懟過當朝宰相,但是解決卻很是不相同。第一位是在宋仁宗時期,當時國運平穩,政治清廉而且宋仁宗又是一位奉行仁義、寬容和善,善於聽取他人建議的皇帝,所以在他的統治之下,宋王朝正處於一個盛世階段。有一天宋仁宗來到汴梁城郊外的一個農村巡視,陪同的還有當朝宰相李若谷。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李若谷看到田間有一位老漢正在忙著收糧食,便上前作了個揖,打趣說到:“老先生,看來您今年是大豐收啊!”田裡忙著收糧食的老漢頭也沒抬得回覆到:“是啊,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自然就要大豐收了。”李若谷接著打趣問到:“那你覺著你今年的豐收是應該感謝老天爺呢還是應該感謝當今聖上呢?”李若谷說到當今聖上的時候,故意加重了音,本以為這樣詢問,老漢肯定會回到當然是感謝當今聖上。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可是沒想到,老漢卻哈哈大笑起來。李若谷有些不快,面色尷尬的問道:“老先生,請問您笑什麼?”老漢回答到:“自然是笑你問的問題太過可笑。我能有今天的收穫,全靠我每日的辛勤耕作,我每日早起晚歸,這樣的收穫都是我用一滴滴的汗水換來的,為何要感謝老天爺?我辛勤耕作,遵守法律,不給政府添麻煩,還按時繳納稅款,為什麼要感謝皇上?我活了麼久還是第一次聽見有人問這麼可笑的問題。”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李若谷聽了老漢的回答之後心中很是不快,準備教訓一下這個不會說話的老漢,卻被宋仁宗攔住了。宋仁宗非但沒有把老漢怎麼樣,反而命令手下獎勵了他。李若谷很是不解,宋仁宗解釋道:“老先生並沒有說錯什麼話,都只是實話而已,為什麼要懲罰他。他按時納稅,勤懇耕作,為國家做出了貢獻,自然要獎勵他。”通過此事,足以證明宋仁宗的寬容仁慈。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相比這位老漢,另一位怒懟宰相的人就不那麼幸運了,因為他遇到的是宋朝的一位昏君——宋徽宗。說起宋徽宗,就不得不說一下他的經歷,宋徽宗是一個在詞畫方面天賦很高的人,但是卻缺乏治國之能,他在位期間醉心於創作,對待國事很不上心,重用了一批奸臣宦官,百姓對他很是不滿。相傳,宋徽宗去到贛州微服私訪,在途中馬匹卻生了病,剛好不遠處有一個村莊,於是他們便決定暫時借住一宿。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誰知道了村莊之後才發現,村子裡的熱人別少,牲口家禽也沒有幾隻,大部分土地都荒蕪了。他們來到一戶人家發現這家人居然在煮食地上的野草。當時陪同宋徽宗一起微服私訪的是著名的奸臣蔡京,他上前詢問道:“你們平常難道就只吃這些嗎?”誰知那男主人回答道:“不吃這些還能吃什麼?連年的天災,土地已經荒蕪很久了,當地政府的官員對我們也是不聞不問,都這樣了時不時地壓榨我們。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村子裡本來以前有好多人的,現在餓死的餓死,逃荒的逃荒,已經沒剩下幾戶人家了。周圍能吃得野菜竟被吃得差不多了,現在只能食這些野草充飢。”蔡京又繼續問道:“那你們為什麼不想辦法向當今聖上舉報呢?”男主人冷笑一聲說道:“當今皇帝昏庸無能,從來不關心國事民情,災害發生了這麼久對我們也從來沒有幫助過一點。我們向他稟報又有什麼用,搞不好還會掉腦袋。看你們的穿衣打扮應該都是普通人,自是理解不了我們這些人的痛苦。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如今外敵入侵,國內也是很不安穩,照這麼下去國將亡矣啊!”宋徽宗聽完此番話之後很是生氣,當即命令手下將一家人捉了起來準備問罪,理由是侮辱皇帝。在知道面前這個是皇帝之後,男戶主哈哈大笑,接著就開始大罵他是昏君,不懂治國之道。宋徽宗聽聞之後更加生氣了,當即命令手下斬殺了這一家人。同樣是怒對宰相,在不同的時期卻發生了不同的結果,可見一個開明的君主是多麼的重要。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宋仁宗之所以能夠被稱作宋仁宗,並不是沒有道理。他在位的時候,整個大宋風氣極好,政治開明,百姓安居。宋仁宗不管對待手下大臣還是不同百姓都是極為寬容。相傳有一次宋仁宗吃飯,突然嚼到了一塊小石頭,幾乎都快把他的牙硌掉了,他趕忙將石頭吐掉,然後囑咐服侍他吃飯的宮女千萬不要將此事傳出去,因為對於她來說只是咯了一下牙齒,但對於做飯的廚子來說可能就是掉腦袋的大罪。

他們都曾怒懟當朝宰相,結局卻截然不同,只因後者遇到了這位皇帝

再看看宋徽宗,人家只是說出來了一些可能讓他感覺不快的實情便惹來了殺身之禍。其實,這種事情放到普通人身上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好壞最主要還是看他對周圍人犯錯時的態度。很多時候,寬容是一個人美德的集中體現,對待身邊那些無意犯錯的人,如果沒有傷害到你的根本利益的時候,還是寬容一下的比較好,這是一個人美德的體現,更是一個人風度的體現。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先到這裡,喜歡的話可千萬不要忘記點贊。如果有什麼建議或者對故事有什麼想法,都可以發表在評論區,小編會認真看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