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一個劍客,成就一個李白

李白真正的詩言志是《俠客行》。

他要做侯贏、朱亥。侯贏出謀盜竊了魏王兵符,朱亥出力刺殺了大將晉鄙,信陵君才可以存魏、救趙、抗秦。《大軍事司馬懿之軍事聯盟》中柏靈筠就表示想做司馬懿的侯贏。

少年李白不知道是不是身騎白馬,總之到了長安就千方百計想要進身。

他的運氣也算是古往今來第一個好的了,簡直青雲直上,不多久就見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收在了身邊。

相比而言,杜甫、孟浩然就一輩子沒有這種好運氣。

但是李白生性狂野,而且他不是要來做李翰林的呀!他來見唐玄宗,原本是想憑著高超的劍術,做一件比如刺殺安祿山這樣的大事,或者駐守劍閣來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談。

總之他可不是來給楊貴妃寫什麼“雲想衣裳花想容”的。玄宗是絕頂聰明的帝王、絕頂聰明的詩歌鑑賞家,他看得出李白的詩歌天才,看得出李白不會做官,所以讓他走了。

在李白,這是懷才不遇;在玄宗,這是鬆綁放生。

如果李白從此安心做一個詩人該多好!但是他不,他的俠客夢、劍客理想,他的侯贏朱亥的志向,從來沒有變過。現在玄宗不用我李白,那我就另外尋找機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嘛,老子終有一日要靠劍術流傳於世,而不是這勞什子詩歌。

上天真是眷顧李白。沒多久,當年底王九齡的話應驗,安祿山叛亂了。雖說平叛有郭子儀,沒李白什麼事兒。但是李白找到了他的“信陵君”,永王李璘。他以為他是在成就大唐版竊符救趙的信義佳話,想不到其實是捲入又一出成王敗寇的無聊權謀。

可見玄宗高明,就這樣的眼力勁,做得成侯贏才是有鬼。

他被流放了。運氣不壞,兩年以後朝廷大赦天下,他又被釋放了。

出發那天早上,寫下了一首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重獲自由多麼高興啊。但是他老了,六十歲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而且他病了,又窮——只有“窮”倒是和劍客、和侯贏朱亥有些接近了,但到底不同:一個是老病窮困,一個是大隱於市。

三年後,李白死了。

劍客李白,劍術是相當高超的。他的師父是大唐第一劍術高手,他自己說能“十步殺一人”,《新唐書》也說他“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唉。李白要是能安安心心做個醉生夢死的詩人該有多好?

不過沒有劍客夢、沒有俠客理想,李白可能寫不出這些詩來。不想做詩人的劍客不是好翰林。

人的一生啊,關鍵是自我奮鬥。至於奮鬥出個什麼結果,還要看歷史的進程。

不過話說回來,絕大多數人的一生,比如我,其實是跟“歷史的進程”完全扯不上什麼關係的。

這就是人生的全部奧義了吧?

失去一個劍客,成就一個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