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城」的未來圖景

“千年之城”的未来图景

發展目標

到2035年

●碳高效的綠色城市

●藍綠交織的森林城市

●自然生態的海綿城市

●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

●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古今同輝的人文城市

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彰顯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現代化城區。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作用全面顯現、城鄉一體化新格局基本實現,與河北雄安新區共同建成北京新的兩翼。

規模與結構

常住人口規模:到2035年控制在130萬人以內

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到2035年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

地上建築規模:到2035年約1億平方米

戰略留白:9平方公里,為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技術變革、重大項目預留空間

優化三生空間結構:壓縮生產空間規模,適度提高居住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大幅提高生態空間的規模與質量,強化生態底線管控。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生態空間面積達到總面積的40%以上。

空間佈局

一帶:依託大運河構建城市水綠空間格局,形成一條藍綠交織的生態文明帶。

一軸:依託六環路建設功能融合活力地區,形成一條清新明亮的創新發展軸。

多組團:依託水網、綠網、路網,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街區)。構建集成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設施服務環,有機串聯組團和家園,建設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城市社區。

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設置,以形成可識別的公共服務中心。

新京報製圖/陳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