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人的悲哀

這段時間,心情真得很壓抑,好想放肆地大哭一場,也想站在高山上大聲呼喊:公平嗎?對他們,還有她們;忍心嗎?於你,於我;懺悔嗎?於表,於心;

幾代人的悲哀

五十年代初,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在這個時代出生的人是幸運的,至少他們不用面臨戰爭,面臨生命地威脅,他們翻身做主,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同時,他們也是可憐的,在一片動盪過後的荒涼中長大,在一個浪頭接著一個浪頭的棒打之下成長,經歷了整風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大躍進、三年饑荒,他們用自己的毅力與智慧存活了下來,在一片抗壓之下用頑強的意志站了起來。

幾代人的悲哀

到了1966年至1976年,持續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終於結束了,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今日的平穩生活,用自己的堅持證明了自身存在的價值,用自己的智慧譜寫了他們這一代人的精彩,迎來曙光的那一刻他們是喜悅的,迎來美好生活的那一剎那他們是激動的。

幾代人的悲哀

到了今日,他們將七十、六十歲了,他們的子女早已成家立室,他們本該安享晚年,怡孫逗樂,但理想往往是豐富的,現實卻是那麼地殘酷,他們堅持了一生,奮鬥了一輩子,腳踩黃土,頂天立地地活著,無愧於天,無愧於地,更無愧於心,用辛勤滿足一家人的溫飽,用自身教導著自己的子女,用雙手為他們撐起了一片天,只為他們能夠快樂、健康地長大,為的就是有一天,他們同樣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幾代人的悲哀

隨著層出不窮的手機貸款、身份證貸款、短期貨款、快速貸款等等,這些便捷的背後卻飽含著多少人的淚水與痛心,不斷地刺激著他們的心臟,擾亂他們平靜的生活,寢食難安;他們不懂網絡,不懂什麼是消費金融,更不懂欠錢不還將會起訴立案。他們所在乎的所理解的跟我們不一樣,子女是他們的命,口中說的不在乎,心裡卻在隱隱作痛。

幾代人的悲哀

我認識一位老奶奶,她今年將七十高齡,在家耕地,種菜,照顧孫子,雖沒有大富大貴,但三餐溫飽也不成問題,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她不攀比,怡然自樂地滿足於現狀。但上天對一個將七十歲的老人可不是那麼地仁慈。一個又一個催命的連環call打來了,你的兒子欠了我們信貸金融公司多少錢,限幾日還錢,不還將起訴立案,以詐騙罪刑罰三年左右。這樣的通話,對於一個老人來說,猶如滅頂之災,從此茶飯不思,還強顏歡笑照料著年幼的孫子,早出晚歸,多耕幾塊地,多種幾顆菜,一斤一塊錢,兩斤兩塊錢,手足無措卻咬牙前行,'籌錢"兩個字眼不斷地在她的腦海中盤旋,瘦弱的身軀快倒下來了,飽含滄桑的臉看不到一絲幸福的面容,頭眉緊鎖,鬱鬱寡歡。

幾代人的悲哀

我還認識一位年將六十的老父親,他年少時努力,向上,很有智慧也很有擔當,思想也比較超前,果斷,用自身的努力、拼搏為整個家帶來了安穩的生活。為子女供書教學,以身訓教,從不服輸。同樣,一個又一個打破他平靜生活的電話打來了,一天七個,有時甚至是十個。一個高大如樹的形象一下子塌了,傻了、呆了,不相信,無法相信這個人是自己的兒子?自己含辛如苦養大的兒子會變成如斯地步?一夜白髮,一夜變得蒼老不少,腰都無法伸直了,一個從不服輸的人,但在這一刻他妥協了,他輸得一敗塗地。

幾代人的悲哀

欠債還錢本應天經地義,但絕不允許利用道德捆綁消費,更不贊同以不法的手段盜取別人的信息進行疲勞轟炸,一個已經成年,有自主能力的人該為自已的行為負責任,不涉及第三者本身。利用父母根深蒂固的愛子情切,血緣糾葛,折磨一個又一個連腰都無法伸直的老人,試問法在哪裡?理又在哪裡?

幾代人的悲哀

我生了你,我養了你,我送你上學,教你做人,你結婚四處奔波,操持一切,你生孩子,我服侍左右,你的孩子如我的孩子,再撫養、供書教書,我老了,等不了他長大成人,再結婚生子了,我的一生也是在這一個循環中走完了。你的過於理所當然,造成了我今日的悔不當初,一生為了什麼?原來一生都在圍著血緣、親子中不停地轉呀轉。上一代人的付出,這一代人認為理所當然由他們來繼承或者索取,你是我的父親,你是我的母親,你有什麼留給我?沒有房子,沒本事;沒有錢,不應該啊,幾十年,哪怕一年存下來一萬,幾十年也有幾十萬啊!看到這裡,寫到這裡,我心萬分疼痛,萬分無奈,這是中國人的悲哀,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這是中國親子血緣關係存續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