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隊是否也是按種姓進行編制的?

超強颶風


種姓制度作為一種在印度存在了三千餘年的階級固化手段,長久以來都是制約印度發展的最大原因之一!雖然在1949年的時候,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正式廢除,但它的影響仍然存在於印度社會的各個角落。

按照種姓制度,印度人的社會地位從高到低依次被劃分為四類: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除此以外,還有一類人被稱作"賤民",這部分人在印度社會不具備享受"人"的權力,被視為"不可接觸者"。

如此盛行的種姓制度不禁讓人疑惑:負責保家衛國的軍隊也存在同樣的制度嗎?答案是肯定的!現在的印度軍隊不僅存在種姓歧視,還伴隨著難以調和的民族矛盾。

在印度軍隊的構成上,雖然並沒有刻意去按照種姓高低劃分、編制,但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還是潛移默化的形成了一個傳統:低種姓大多擔任普通士兵、低級軍官等職務;高種姓則把控著軍隊的高層。至於被排除在四大種姓以外的"賤民",則只能在特殊時期充當"炮灰"。

如今的印度軍隊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保留了英國殖民統治時的一些特徵,包括管理方式和思想體系。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印度雖然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仍屬於英聯邦成員國,所以名義上的國家最高元首依然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因此,在現代印度軍隊中部分軍官也被分為兩類:女王委任和總督委任,均由高種姓印度人擔任。另外,印度成立的MK-1"光輝"戰鬥機中隊在飛行員挑選上就有一個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必須是吠舍(不含吠舍)以上的高種姓印度人!

所以說,印度的種姓制度不僅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應該以戰鬥力為主旨的軍隊也不能倖免,因此低種姓想要在軍職上獲得晉升也變得異常困難。不過,印度統治階級有時候為了照顧民眾情緒(維護統治地位),也會破例提升一些低種姓,但絕不會被委以重任!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印度軍隊本身就是“種姓制度”的產物,換言之印軍是一個將“賤民”和低種姓階層排斥在外的“高種姓武裝集團”。

眾所周知,印軍脫胎於東印度公司時期的英印殖民軍,當時英國人組建這支軍隊的一大原則就是根據種姓、教派招募士兵,特別是印軍各步兵聯隊人員均選拔自高種姓階層。有分析稱,這是英國殖民當局為了收買、分化印度人,而故意將種姓制度中關於“嚴禁首陀羅(奴隸)持有武器”的荒謬“傳統”引入軍中

英國人的狡詐之處還在於他們通過對印度社會的觀察研究,

刻意將治下的印度民眾劃分為“軍事種族”和“非軍事種族”2大類,其中錫克教徒、拉吉普特人(旁遮普族系)、廓爾喀人、賈特人(旁遮普族系)、馬赫拉特斯人被劃入“軍事種族”。

特別是錫克教徒和廓爾喀人在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戰鬥中表現英勇,戰後英國人隨即將之收買編入殖民部隊,以至於錫克教徒佔印度人口僅2%,卻佔到英印殖民軍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廓爾喀人直到今天,仍在英軍、印軍和國際僱傭兵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而從獨立後印度陸軍步兵聯隊的名稱上,仍可清晰看到殖民時代的影子——比如印軍“王牌”賈特聯隊,號稱是2次入侵鄰邦、參與火燒圓明園的所謂“常勝軍”,結果在1962年被鄰邦軍隊全殲

幾百年演變至今,種姓制度在印軍內部早已根深蒂固、難以動搖,這方面還有一個明顯例證——印軍官兵等級極其森嚴、階層差別十分懸殊,像鄰邦軍隊那樣強調“官兵一致、愛兵如子”在印軍是無法想象的

外軍訪問印度的兵營時,會發現連食堂都要嚴格區分為中高級軍官食堂、低級委任軍官食堂和士兵食堂,普通大頭兵吃的也就能果腹而已,更有邊防軍人在網上發視頻吐槽“軍官貪汙、倒賣軍用口糧,導致他們營養不良”。反觀美軍雖然也分官兵食堂但食物都一樣,而且軍官吃飯要付更多錢以示公平

由於受種姓制度長期洗腦,印軍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很有秩序”,實則官兵之間隔閡嚴重、軍心不穩,這一致命弱點在印軍與強大對手交鋒時便會暴露無遺,1962年戰爭中多次發生二線印軍聽聞前方戰敗消息就軍心散亂,乃至剛遭到對手小分隊奇襲便“炸了鍋”,丟下武器、輜重即刻崩潰逃竄,無論印度軍官怎麼威嚇、約束也控制不住亂局。

而在戰俘營裡,印軍種姓制度所產生的問題和矛盾更讓鄰邦大開眼界——大部分印軍士兵只會講本民族語言,結果不同民族、種姓被混編在一起時經常抱團幹架,勸都勸不住。高種姓軍官更是放不下臭架子,不僅對於把自己跟普通士兵關在一起大發雷霆,還拒絕參與、觀看普通士兵的日常文體活動。至於像鄰邦軍隊那樣軍官對普通戰士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的情況,印軍戰俘先是目瞪口呆,進而深有感觸,盛讚鄰邦軍隊才是奉行真正的人道主義精神

最後說一句,直到今天印度軍方仍在不遺餘力地為頑固堅持種姓制度辯護。2018年8月25日印度軍事媒體“印度國防評論”網站還刊文宣揚印軍中的拉吉普特官兵(屬於高種姓的婆羅門階層)是“優秀的運動員、專業的摔跤手,在力量方面表現出色,享有勇士的聲譽”,並認為只有婆羅門軍人“才能在最艱苦的氣候條件下保持軍人形象和尊嚴”,這馬屁拍得也真是簡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