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你怎麼看?

小朱說骨病


我對兩家央媒在“娘炮”問題上“掐架”的看法,不涉及對“娘炮”本身的支持與反對,只就在法律和紀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積極的思想討論與爭辯,形成良好的自由發表意見的空間和生態,發表些個人的見解,不正確的地方,誠望與網友們商榷。

一,允許人們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展開自由討論,是法制社會必須經歷的階段,是我們國家治理方式的進步。多年以來,由於社會發展程度的制約,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管得比較緊,比較嚴,央媒對同一問題經常有統一的宣傳報道口徑,自有道理。現在,國家的政治、法制、經濟和社會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樣的“放開”,體現了“法無禁止即自由”的民主法制理念,為人們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展開自由討論拓展了空間,有利於新思想、新事物的發現和成長,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真是可喜可賀!

二,允許人們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自由討論,是鼓勵創新、創造性思維,促進生產力發展,促進各項改革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思想解放是改革開放的先導,觀念更新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思維多元是創新創造的土壤、陽光、水和空氣。允許討論,才能衝破傳統觀念,才能打破禁錮,才能使創造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綜觀世界先進國家發展的歷史,沒有創造創新,社會就沒有活力;沒有創造創新,經濟發展就沒有主動權;沒有創造創新,就會受制於人。

三,允許人們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開展自由討論,是探索和發現真理的有效的重要方法。理不辯不明,事不說不清,通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拿到輿論場上,讓真理插上騰飛的“翅膀”,讓更多的人認識真理,運用真理,服從真理;給謬誤戴上“籠頭”,牽住“韁繩”,讓更多的人摒棄謬誤,拋棄無知,迴歸理性,有什麼不好?!

“讓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這是我黨、我軍、我們國家的締造者的一貫思想。可以相信,在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這次“互掐”的榜樣作用昭示下,一個在法制前提下廣開言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自由自在的討論環境將會形成,一個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與論生態氛圍將會蔚然開來,必將推動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大踏步前進!


清風明月211694736


關於娘炮,新華社的觀點是:熱捧“小鮮肉”、渲染“娘炮風”的娛樂造勢傳遞出讓人擔憂的傾向,娘炮的人設正在毀掉年輕一代人的榜樣。當下流行的“娘炮風”,是一種刻意強化並扭曲呈現的“人設”

而人民日報的觀點則是:重質不重形,魂到品自高,娘不娘不是從外貌判定,而品行。外形不是問題的關鍵,內涵才更深刻地決定著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更何況開放的社會講究多元化,我們應該尊重多元化的審美。

這兩種觀點,都有相當支持者。

說實話,現在確實是娘炮之風盛行,電視劇,電影以及娛樂節目,都充斥著小鮮肉,在社交媒體上,小鮮肉的人設正在成為青少年最為追捧的偶像。這種現象到底會不會讓未來年輕的價值觀扭曲呢?

這很難說。

早些年我們的青年偶像是戰鬥英雄,是雷鋒,是王進喜,再往後,我們的偶像是歌星,影星,周杰倫、王菲、謝霆鋒、李連杰、成龍、劉德華等等,現在年輕的偶像是鹿晗,蔡徐坤、吳亦凡。雖然娘化嚴重,但發文批判就能解決問題嗎。一個時代年輕人喜歡什麼,追求什麼,不是平白無故的,一定是跟教育有關,跟社會有關,跟風氣有關。這些小鮮肉的成長,被包裝也是為了迎合當下人的口味,所以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到底是什麼呢?

這才是發人深思的。

換個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選擇偶像的自由,有自己喜好的自由,如果因為喜歡娘炮就被禁止,被抨擊,那這是社會自由的退步。央媒有引導輿論的責任,但沒有禁止的權利。

所以,觀點激辯可以,但不要越位,不要認為的去幹預。這才是一個現代社會該有的自由狀態。


跳球


作為黨報,《人民日報》這樣公開的支持偽娘,我不敢苟同,我真看不出來那些娘炮有多少內涵。重品質,那何為品質?娘娘的品質?討論也好,辯論也罷,每個人都有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引領和引導的效果,這樣堅定地選邊站是否合時宜?你們想把年輕一代引向何方?我支持新華社的立場和觀點!


卸甲歸田09


中國兩大央媒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就“娘炮”這一話題掐架。形象地說,新華社出發點是“旗幟鮮明”,人民日報出發點是“人民和諧”。新華社更多站在歷史的高度“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和“戲孑誤國”以史為籤的針砭時弊。人民日報更多強調是文化多元和包容的百花齊放。時代造“娘炮”,時勢也造“英雄”。就看人民需要什麼精神力量,主流陣地就應該大力宣揚什麼樣的主旋律。因勢利導而不是因利導勢。普通老百姓不會引經據典但也不能否認大多數人就是“不明是非、不知善惡、不辯美醜”的直腸男吧。同理對“娘炮”現象也不是不包容。人都有個成長過\\程,知錯能改善莫大蔫。長期讓“娘炮”現象汙染大眾,積壓已久暴粗反擊非常正當合理!難道就不值得反省嗎?類似的欄目還要進行到底嗎?水的形態是能包容萬物的,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堅定支持新華社!!


閒卒


最近坐地鐵過程中看到兩張廣告海報留下印象,一張是蔡徐坤的,另外一張是王菊的,可能王菊已經被大眾忘記了,她在公眾層面最高光的時候很可能也就是那一個星期的王菊熱了,而蔡徐坤可能是當前最為火熱的流量明星。王菊和蔡徐坤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通過近一年來的選秀節目為大眾所熟知。

兩人的廣告風格也完全不同,王菊的廣告還是在呈現一種獨立,而蔡的廣告則完全是一種孃的風格。注意,娘是中義詞,只是對一種社會氣質的描述。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這次對“娘炮”的評論,也是對公眾關注問題的一種回應,前者明確對娘炮表示了擔憂,後者則表示對娘炮也要有所寬容,兩者並沒有本質的衝突。

男性,特別是流量男性明星越來越“娘炮化”,並不是當前才有的現象,只不過這幾年這個現象日益突出,一直到了前幾天《開學第一課》裡面的幾個娘炮式男明星,引起了大量家長的擔心,家長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那樣。

無論是男女的天性氣質的分別,還是社會的整體氣質氣氛,社會的整體男性氣質還是更應該陽剛一些,男性就應該有男子漢的氣概。

你覺得現在男性娘炮化嚴重嗎?你覺得需要改變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舉個例子吧!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對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影響至深。紋身、長髮、奇裝異服、敞胸露乳大金鍊子(不論真假),年輕人學到了什麼?《古惑仔》傳播的是做人“忠義信智仁勇”,國內小青年學到的是滿嘴髒話,拉幫結派、掙狠鬥勇,動不動就是單挑或群毆,不敬師長、不尊父母,做事衝動極端,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毀了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年輕人尤其是學生還沒有完善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又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喜歡模仿。模仿什麼?只能模仿外邊、模仿行為,這樣就會讓孩子們誤以為這就是潮流、是今後生活的樣子。一顆小樹苗不在小時候給它扶正立直,想讓它長大後自己長成筆直的可用之材,有這種想法的的人們,你們的腦子是不是被驢踢了?

現在滿社會都是“小鮮肉”、“小蘿莉”之類的“引領潮流”之流,男孩子說話嗲聲嗲語,毫無陽剛之氣。一個是家人給慣的,另一個就是社會上太多娘炮之流的貨色,我不反對小鮮肉、小蘿莉的存在,但是在主流媒體上他(她)們不應該是主流,至少不應該是年輕人追捧的主流!


小城男人6


二篇報道都看了。個人認為,新華社文章,有力,有理,對民族的發展,祖國的強大有利。人民日報的文章,越看越酸,越看越沒勁,作者可能是娘炮,我是瞎猜,別當真。男人化妝不男不女,娘娘腔,小鮮肉在民間並不看好,在印象中小鮮肉是為富婆服務的鴨仔。為新華社文章鼓掌點贊。如果有問題就別發。


常書信1


娘炮會毀掉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夕陽無限好78矣


新華社的觀點和人民日報的觀點其實並不矛盾,新華社的意思是弘揚傳統男性魅力才是社會主流價值觀,人民日報說的是社會多元化,有了別樣審美也應理解包容,我認為都沒錯。但是問題起源於開學第一課中的小鮮肉問題,我覺得央視是有問題的,作為一個國家媒體,應該提現國家弘揚的主流價值觀,花美男不是不可以,但是不應該作為輿論導向的主流,作為一個被賦予絕對影響力的媒體應該是引領時代的審美及價值觀取向,應該有媒體人的獨立意志,而不是為了迎合目前社會出現的新潮流,去哈韓哈日哈美男,看到第一課的某位參與者的回應,我感覺第一課製作出問題,關鍵在於參與制作的人的媒體價值觀有問題,一切以利益為王,商業取向在在這種公益活動中佔比太高了。要是真的是商業行為,不如行政要求學生家長觀看,也沒關係,但是既然想提現國家價值觀,你這樣做就不妥了。打著公益行為其實為了迎合市場,為了錢包利益,央視真的辜負國家委託了!看看央視的廣告吧,多少騙子廣告,多少假產品,你們這是再敗壞國家公權形象!


小范先生56707732


娘炮由來已久了,自從春哥硬氣了一回,之後就是娘炮當道,熒幕一直陰鬱之氣,陰盛陽衰。

一大群小鮮肉常年霸佔著大小熒屏,幸好現在不看電視了,否則忍不住要吐。

引爆對娘炮的批評還是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當天一大群小鮮肉群魔亂舞,加上13分鐘的廣告,徹底把大家激怒了。

由此引發了大眾對娘炮的一致抨擊。也因此引起了兩大央媒的互懟。


新華網發文抨擊娘炮

人民日報回懟

今天早上,人民日報又懟新華網了

輸了就輸了,承認嘛,你不是說包容嗎,這樣懟來對去,像是包容的樣子?!

感覺也是輸不起啊。

就連波波也出來支持新華網了。

是的,娘炮,走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支持的是一種正能量和價值觀,大大說了嘛,只有民族有力量,國家才有希望!

一些娘炮,濃妝豔抹的,能希望他們保家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