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全:兩登珠峯的中國藝術家

5月20日上午,尼泊爾當地時間5時整,北京時間7時15分。珠峰的天空還是灰濛濛的,來自瀋陽的藝術家孫義全,經過最後長達10個小時的攀登,從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心情稍平復,他舉起國旗,面向祖國,打開閃光燈,拍下一張照片……幾分鐘後,開始艱難的下山之旅。

時隔5年,孫義全再次登上珠峰。兩登珠峰,孫義全創下多項紀錄:南坡攀登珠峰年齡最小的中國人,世界首位登頂珠峰的藝術家,南坡登頂珠峰次數最多的中國人。

他是一位藝術家,作品曾拍賣出千萬元;他又是一名登山家,10餘年時間,曾先後登頂哈巴雪山、啟孜峰,乞力馬扎羅山、寧金抗沙峰、等世界著名山峰。

孫義全:兩登珠峰的中國藝術家

作為一名藝術家,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兩登珠峰?

登山讓我重新理解生命

盛夏午後,瀋陽的一個茶吧。

面前削瘦的青年,頭髮短粗,眼眉濃郁,面部輪廓鮮明,目光中透著堅毅。脖子、下巴上大片未完全結痂的黑紅的皮膚,似在高調地張揚著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珠峰紫外線強,曬傷嚴重,回來一個多月,現在好多了。”孫義全感受到目光的停留,解釋道。

藝術家為什麼要遭登山這罪?孫義全講述了他和珠峰的對話。“《一毫升水》,《時空》是我比較滿意的作品,都是攀登珠峰後創作的。”《時空》是將在珠峰上盛有空氣的塑料瓶子擰緊封閉,將瓶子帶回低海拔地區,氣壓變化,瓶子發生變形,各自都形成獨特形狀。孫義全將這些形態各異的瓶子用石膏翻制,將扭曲的形狀永遠定格。原有的瓶子數年後會逐漸恢復原型,這又與石膏定格的瓶子形成強烈對比。

“在這樣的作品裡,你可以感受到在浮躁的社會里,人性被擠壓變形與迴歸本我的鮮明對照、強烈衝擊。不到珠峰,是不會有這樣的體驗的。”孫義全說,“藝術源於生活,但生活必須親自去體驗,哪怕是再困難,甚至有生命危險。”

多年來,孫義全一直認為自己的創作與登山血肉相連。山給了他對於生命全新的理解和體驗,永不枯竭的創作靈感。諸多作品都是以雪山為創作背景,壯美是其基本的格調,雄偉之勢撲面而來,寂靜凜然之氣絲絲入扣。“雪山的巍峨、雄渾、壯美、沉靜、聖潔、闊達、清奇、洗煉這些大美的境界,讓我找到了創作的靈感。”孫義全說。

2017年,孫義全的個人作品展《珠峰造物》成功舉辦。藝術評論家夏可君說,這是經歷過生死、上過世界最高處,並且從最高處帶回給我們藝術作品的系列展覽。這是藝術家以多年的登山經驗與生命感懷所做出的系列作品展。這些作品並非僅僅是藝術的想象與創作,更多是超越生死的見證。

珠峰我想要攀登十次

“第一次攀登珠峰,2013年5月19日,恐懼之中,我激動、興奮,甚至有一絲絲征服者的滿足。”2018年,再上珠峰,孫義全感受更多的是平靜,是人在大山之前的渺小。“不是我戰勝了珠峰,而是珠峰眷顧了我,接納了我。讓我感受到他的雄偉、他的博大、他的包容。哪怕他有一絲絲的發怒,一塊積雪翻滾下來,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人類永遠不要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孫義全:兩登珠峰的中國藝術家

即使曾經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4.43米也在那裡,死神總在伺機捕獲每個人。在第二次攀登十餘天裡,孫義全同樣經歷了生死考驗。身體的失溫、冰面的融化、山腰的狂風、給頭燈換電池時手指露在外面時的失去知覺……最不利的是,在衝頂階段,由於體能極限,意志開始消退,從2時到3時30分,孫義全鬼使神差有三次閃出放棄衝頂的念頭,很多人就是因失去意志後喪失了和山較勁的能力,而失去生命。孫義全用手使勁敲腦袋、掐臉,終於喚回了自己不屈的靈魂,最終再次登頂。

出於挑戰自我和征服自然的想法,很多登山者會去各大山峰登頂打卡,孫義全如今卻只鍾情於珠峰。“登頂珠峰後,登山之於我的魅力便不再是山頂的風光,而是沿途的風景。人生不也是如此?”孫義全說,第一次登珠峰,內心會有很多欲望:登頂那一刻會有怎樣的成就感、外界將如何認識和看待自己、將有多少隨之而來的名與利……有慾望就會有恐懼,害怕失敗,成功之後也曾有過迷失,用了5年重新沉澱。第二次登珠峰,沉思、痛苦、感悟、堅持、重生,孫義全開始享受過程中的一切。

“當你不去在意最後的結果時,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恐懼也就消失了。人把自己交給自然,過程中每一次的體驗和收穫都是不同的。珠峰,我想要攀登十次。”

登山給予藝術以新的空間

孫義全出生於遼寧瓦房店一個偏僻美麗的小村莊,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幼時,父母每天忙於生計,幼小的孫義全要到村裡的水井挑水。有一次,當他用轆轤往井口放桶時,驚奇地發現井中倒影很好看,於是他用手指沾水,在青石板的井臺上畫了一個井口和一個小孩半身剪影。從此,孫義全就喜歡上了畫畫。畫養的雞、鴨、鵝、犬,畫房前屋後花、草、樹、木,畫村裡村外炊煙裊裊、阡陌縱橫……從一個繪畫愛好者成為一個青年藝術家。

與藝術創作一樣,孫義全與登山的結緣,也始於這樣的一場驚奇。

孫義全:兩登珠峰的中國藝術家

沉浸在藝術世界的孫義全,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群登山的朋友,登山的場景、心靈的震撼,又把孫義全深深吸引了。這一登又是十年,從一個登山愛好者成為一個登山家。

“登雪山,讓我悟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 孫義全說。純淨而豔麗的色彩,奇特而玄妙的構思,對焦灼而孤獨、追求與慾望、世俗束縛與心靈解脫等關乎現代人生存的哲學問題的關切,這些嶄新的藝術表達都是登山賦予孫義全的。

從珠峰歸來,稍作休息,孫義全個展《信仰的溫度》又將在瀋陽啟幕。在他的最新作品中,將看到一位自然之子從信仰中獲取的驚人力量,還有深沉的愛。“人需要詩與遠方,需要自我拯救。只要掙脫出那些有形或無形的網,就能親近最美的山峰,找到最真實的自己,步入一個自由自在的境界。”

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