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關頭,他爲自保說了7個字,如今成爲人人熟知的成語

提到劉禪,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等,似乎劉禪真的就是一位不思進取的亡國之君。其實不是這樣的,劉禪本人非常聰明而且善良仁厚,他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他知道蜀國的軍事實力無法與魏國抗衡,如果繼續僵持下去,受苦的將是無辜的百姓。

危難關頭,他為自保說了7個字,如今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

為什麼說劉禪非常聰明呢?兩件事足以證明。第一件事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主張北伐,雖然劉禪內心不同意,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來,因為他知道君臣不和必將引起內憂外患。雖然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但他也沒有責備諸葛亮,反而誇讚諸葛亮足智多謀。

第二件事就是劉禪投降後僅說了7個字就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有人說亡國之君為何要苟且偷生還不如轟轟烈烈地死去,但如果命都沒有了如何報仇呢?只是劉禪還沒有熬到為蜀國報仇雪恨就死了,因此人們便說他是貪圖享樂的亡國之君,這樣實在太不公平了。

危難關頭,他為自保說了7個字,如今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

當時司馬昭設宴招待投降的臣子,為了試探劉禪是否在裝傻投降,他找了一群會蜀國歌舞的人來彈奏蜀國的樂曲,跳蜀國的舞蹈。歌舞期間,司馬昭一邊觀察劉禪的神情,一邊又問他有沒有想念蜀國。危難關頭,劉禪表現的一副毫不在意的荒唐樣子,一邊吃著美食,一邊欣賞歌舞,嘴裡說著:“期間樂,不思蜀矣”,就這樣劉禪逃過了一劫。

危難關頭,他為自保說了7個字,如今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

後來劉禪從前的手下卻正給劉禪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這個問題,就回答說祖先的墳墓皆在蜀國,自己每日都在思念,這樣的話司馬昭就會放他回去了,也不知道這個卻正是想幫助他還是害他。

沒過多久,司馬昭真的又一次問劉禪這個問題了,劉禪學著卻正的樣子,先閉上眼睛而後又睜開,淚眼婆地道:“祖先都在蜀國,怎麼可能不想念呢?”司馬昭聽了之後大笑說,這話聽著怎麼那麼像卻正說的呢,此時劉禪笑嘻嘻地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旁人聽著劉禪的詢問捧腹大笑,他也因此再一次逃過了一劫。

危難關頭,他為自保說了7個字,如今成為人人熟知的成語

經過多次試探之後,司馬昭對劉禪放下了戒備之心,而劉禪則背上了貪圖享樂的罵名,成語“樂不思蜀”也因此流傳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