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劉中民教授就近期伊朗局勢接受上觀網採訪

2018年8月2日,上外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教授就近期伊朗局勢接受上觀網採訪,全文如下:

深度 | 集結百餘艦船,伊朗兩天內或在波斯灣啟動大規模軍演,三大“不尋常”引關注

MESI·观点|刘中民教授就近期伊朗局势接受上观网采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2名知情人士的說法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可能很快開始一場重要的海軍演習,表明有能力封鎖能源海上運輸咽喉——霍爾木茲海峽。演習最早可能在未來兩天內開始,百餘艘艦船集結參演。在8月7日美國即將啟動對伊第一輪制裁的背景下,伊朗此舉釋放出哪些信號?

“蜂群戰術”增強版?

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海軍上校比爾·厄本在一份有關伊朗演習的聲明中說:“我們注意到,伊朗在阿拉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的海軍行動有所增加。”

CNN稱,儘管美國沒有看到伊朗的敵對意圖,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武力展示讓美國軍事情報部門深感擔憂,三點不同尋常之處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緊張程度不同尋常。演習正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美言論愈加尖銳之際。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伊朗遞出“橄欖枝”,稱願同伊朗領導人舉行無條件會談後,在伊朗引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聲討運動。火力最猛的當屬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衛隊總司令發公開信稱特朗普為“大撒旦”,這是伊朗最高官員對特朗普談判提議的直接回應。

第二,規模不同尋常。與過去的類似軍演相比,今年革命衛隊似乎正在抓緊進行更大規模的演習。伊朗軍方已經組建了一支由100多艘艦船組成的船隊,其中許多是小型快速移動船隻。過去幾年,伊朗多次使用小型快速攻擊艇的“蜂群戰術”騷擾美軍軍艦。伊朗的地面空中作戰單位、海岸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數百名士兵和一些正規軍也會參加演練。

第三,時機不同尋常。通常革命衛隊都在每年更晚些時候舉行這類演習,例行“蜂群攻艦”演習也是在秋季才啟動。美國官員們認為,演習時間提前,可能是特朗普與伊朗總統魯哈尼相互威脅升級所致。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表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如果舉行軍演,將是對美國近期一系列施壓、軍事恐嚇升級以及即將到來的制裁的強烈反應。作為國內保守勢力代表的革命衛隊認為,對美示強不能僅僅停留在輿論攻擊、隔空罵戰的層面,還需要在現實層面做出回擊。

其次,革命衛隊的軍演安排也基於國內層面考慮。受制裁影響,伊朗出現貨幣貶值、失業率增加等情況。而在西北部,庫爾德武裝也頻頻發起襲擊,伊朗軍隊不斷遭襲。伊朗方面通過高調軍演向美示威,也有凝聚民意的考量。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指出,現在還不好判斷,軍演行動是伊朗最高執政當局的決策,還是革命衛隊的一招棋。但無論怎樣都是對美國的警告——德黑蘭有辦法對付美國的制裁。相比革命衛隊反美立場的連續性,魯哈尼政府的態度同三年前不一樣,由於美國單邊退出伊核協議將魯哈尼逼到牆角,使其揹負空前政治壓力,伊朗當局如今對美言辭也趨於激烈,甚至說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等狠話。

真刀真槍還是虛張聲勢?

軍演如若舉行,將是一場真刀實槍的“鎖喉”預演,還是一出帶有威懾意味的表演?

美國媒體認為,伊朗封鎖海峽的威脅很可能是虛張聲勢。“如果伊朗選擇軍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國和我們的阿拉伯海灣盟友將能夠在幾天內打開它,”美國退役海軍上將詹姆斯·斯塔夫里斯對美國財經媒體CNBC表示。

美國前駐土耳其大使、現為華盛頓研究所專家的詹姆斯·傑弗裡對《商業內幕》表示,德黑蘭這樣做只能嚇唬消費者,因為威脅將導致油價上漲。

眼下,美國只有一艘軍艦,即導彈驅逐艦“沙利文號”位於波斯灣。在巴林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總部,有10艘美國巡邏船,另有一些英國和法國軍艦部署在波斯灣附近。外界擔心,一旦伊朗展示軍事肌肉,美國及其盟友的“中東集結號”將被吹響,增加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先前,已經有不少國家派遣海軍赴該地區演習,為保持國際航道暢通做準備。

劉中民認為,伊朗“真刀真槍”和“做給美國看”的成分都有。假設伊朗高調軍演,美國可能在軍事上做出反應。但儘管雙方對峙在升級,它們還會留有一定餘地。因為一旦伊朗真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容易觸發戰爭,重現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時的情景。美國有可能為沙特等海灣盟國護航。對於伊朗來說,當務之急是從下半年到11月4日前,爭取歐洲、中國等各方守住伊核協議。如果到11月,美國的政策使伊朗石油出口歸零或大規模銳減,那屆時伊朗將進一步採取何種舉動有待觀察。

華黎明認為,伊朗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走“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步棋。軍演更可能是對美方的威懾行動。至於美國作何反應,要看特朗普的“戲要唱到什麼地步”。如果把戲唱到頭,要推翻伊朗政權,那麼可能大動干戈。但現在看不到這樣的跡象,因為特朗普現在的戰略重點在亞太、在中國,在伊朗問題上陷入太深與其全球戰略不符。特朗普現在想做到的事,就是把伊朗嚇退,嚇妥協。

至於美伊實現和談的前景,在伊朗國內,即便是像議會副發言人莫塔哈里那樣的溫和派,也聲稱現在與特朗普協商將是一種侮辱。改革派們的表態也十分謹慎。華黎明認為,2015年魯哈尼賭注押得太大,為伊核協議把政治資本都押上去,如今除了迫使美國改變立場、重新回到伊核協議之外別無他法。劉中民認為,由於美伊互不信任根深蒂固,再加上特朗普反覆無常,短期內舉行有級別和實質內容的雙邊談判可能性非常小。特朗普很可能想通過“和談”表態攪亂伊朗國內政治生態,然而對此伊朗改革勢力和保守勢力都看得很清楚。從某種程度上,他們“不談”的態度折射出對特朗普話語的真實性、以及短期內雙方形成共識不抱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