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元帥,爲人忠正,卻是這個下場

先軫,春秋時晉國卿大夫。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以謀略見稱。先軫多獻奇策、屢立戰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

中國第一位元帥,為人忠正,卻是這個下場

先軫

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城濮地區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先軫為下軍佐。

中國第一位元帥,為人忠正,卻是這個下場

城濮之戰

崤之戰

周襄王二十四年冬(前628年),晉文公逝世,晉襄公繼位。秦國乘文公新逝,派孟明視為大將,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發兵偷越晉境襲擊鄭國。先軫對晉襄公說:“秦國違背蹇叔的諫言,由於貪婪而勞動百姓,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機會。機會不能丟失,敵人不能放走。放走敵人,就會留下禍患;違背天意,就不吉利。一定要進攻秦國軍隊!”欒枝提出:“沒有報答秦國的恩施而進攻它的軍隊,豈不是忘記了先君的遺命嗎?”先軫回答:“秦不為我們的喪事悲傷,反而趁機攻打我們的同姓國家,這是他們的無禮,還講什麼恩施?一日縱敵,數世之患,為子孫後代打算,怎麼能說是忘了先君的遺命呢?”於是發佈命令,緊急動員姜戎的軍隊,襄公把喪服染成黑色,決計出征。四月十三日,乘秦軍襲鄭歸途中不備,率軍在崤(今河南陝縣東南)的隘道設伏,全殲秦軍,俘虜了秦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史稱”崤之戰“。

中國第一位元帥,為人忠正,卻是這個下場

秦將孟明視

箕之戰

文公的夫人懷嬴本是秦穆公的女兒,晉襄公的嫡母。她請求把崤之戰俘獲的三員秦將釋放回國,讓秦穆公去懲罰、殺死他們,以免兩國結怨過深。襄公答應了,隨即將三人釋放。

中國第一位元帥,為人忠正,卻是這個下場

晉襄公

《左氏春秋》記載:先軫朝見時問起秦國囚犯,襄公說:“應母親的請求,我已經把他們給放了。”先軫非常氣憤:“武將花了很大力氣才在戰場上擒獲他們,婦人說幾句謊話轉眼之間就把他們赦免:毀傷戰果而長敵人的志氣,晉國要不了多久就會滅亡了!”頭也不回就往地上啐唾沫。

襄公醒悟後,急派人追趕,但為時已晚。——先軫盛怒之下,不顧尊卑而口不擇言,稱襄公之母懷嬴為“婦人”,又當著襄公的面“不顧而唾”。事後先軫很後悔,然而襄公卻沒有討伐先軫的罪過,讓其繼續擔任元帥,甚至還向他道歉。先軫思前想後,越發自責。

免冑殉翟

同一年,狄人侵晉。先軫作為晉國主帥,出兵抗擊,在箕設伏大敗狄人,狄人首領被郤缺俘獲。史稱“箕之戰”。戰後,因為失禮於襄公而心懷愧疚的先軫說道:“匹夫逞志於君而無討,敢不自討乎(討,處罰懲治)?”遂脫掉頭盔鎧甲,單車弛入狄人陣中,戰死(“自討”以贖罪)。之後狄人將先軫的首級送還給了晉國,其面色如同活人一般。先軫以死明志,這是堅守清白的古人的作風,是他高尚精神的體現。

先軫死後,襄公任命當時將下軍的先軫之子先且居代先軫而將中軍,成為晉國主帥。

晉國權臣趙衰以識人薦舉賢能出名,他對先軫的評價就是“先軫有謀”。

的確,無論是城濮之戰還是崤之戰,先軫以其出眾的謀略,處處考慮得當,讓晉國順利大敗強敵楚、秦,開創文、襄霸業。這位富於韜略的軍事家,既有籌謀策慮之長,又有臨陣指揮之能,而他的謀略頗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然而,這位傑出的軍事家卻不是政治家。他為人公忠體國,耿正忠誠,最終以身殉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