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不死-神祕部族「飛頭獠」

斷頭不死-神秘部族「飛頭獠」

三國時期,江左豪門朱氏,以怪事頻發,堪稱「靈異家族」。

東吳大將朱桓府上,有天夜裡,一個婦人掌燈起夜,發現了一樁怪事。昏暗的燈光下,她隱約覺得同房一個婢女睡姿不對勁,湊過去一看,那婢女頭不見了,只剩下個身子躺在床上,而胸口還在一起一伏徐徐呼吸,好似睡眠正酣。婦人恐懼至極,下意識拉起被子,把那無頭婢女的身子蒙了個嚴嚴實實。

第二天早上,有人聽見“咚、咚”的聲音,像什麼東西在敲打地板,循聲找過去,只見婢女的人頭正在榻前地上一跳一跳的,滿臉愁容,聽見有人來,奮力轉過臉呼救道:“請把被子掀開,我的頭回不去了!”那人掀開被子,人頭冉冉升起,裝在了腔子上,皮肉合榫,須臾睜開眼睛,剛道了個謝,那人已經嚇跑了。

這件事很快在府上傳開,朱桓聞報,既驚且異,覺得這種妖人留在府上不吉利,便打發了她離開。

斷頭不死-神秘部族「飛頭獠」

後來朱桓跟同僚們說起此事,發現東吳許多朝臣家裡都豢有類似的怪人,據說是南征百越時帶回來的奴婢。

百越之地的山林深處,散落著無數神秘的原始部落,其中有一個「落頭」族,深居蠻荒,其地多瘴氣、毒草、沙蝨、蝮蛇,外人絕難進入,族人也極少外出。相傳這一族落,自秦漢時就已形成,作風純樸野蠻,族中女多男少,當婚嫁,則女子出資求男,貧家女子往往搶不到夫郎嫁不出去,只好給人作婢。

落頭族流傳著一種怪病:大多數族人脖子上,常年可見一圈淡紅色的細痕,彷彿剛剛被細繩勒過。細痕顏色時深時淺,當顏色轉深時,這人會周身難受,如患惡疾。到了晚上,漸漸昏睡,突然“嘣”的一聲,脖子沿細痕處斷裂,腦袋如同紅酒瓶的木塞般從脖子上彈起,拖著一串臟腑器官,穿窗飛去。人頭飛到外面,倒也並不為惡,只在河岸泥裡尋些蝦蟹、蚯蚓吃,破曉之前原路飛回,這人睜開眼睛,渾如一夢,而腹中已經飽了。

朱桓的一些惡趣味同僚做過一個殘忍實驗,他們故意拿銅盤子堵在飛頭人腔子上,頭顱飛回來後,無法與身體相合,不久便脫力而死。可見這些人的頭雖然可以暫離身體而不死,卻不能長久,風險極高。但落頭族人對此無可奈何,他們無法控制和抑制飛頭,這種古怪的能力,對於他們更像遺傳的詛咒。

落頭族的傳說,在中國史籍裡相當常見,以至於後世學者不得不重視這一現象,提出種種假設,當然,真相如何,難以確知。北宋官修正史《新唐書》明確了唐代落頭族的棲息範圍,大約在今重慶一帶,當時稱為「南平獠」。「獠」是漢人對南部一些化外之民的蔑稱,於是在漢地,落頭族又被稱作「飛頭獠」。後來,這個稱呼隨同傳說傳入日本,演化成了百鬼夜行的「飛頭蠻」形象。

翻看古籍,還可以找到幾種類似飛頭獠的國外怪人。東晉《拾遺記》說,魔幻盛世漢武帝時期,西域之北一個「因墀國」來朝,貢獻玉錢千緡、五足獸一頭。漢武帝從來沒見過長了五條腿的動物,大感興味,左看右看,越看這奇獸越像什麼常見的東西,可到底像什麼,就是說不上來。因墀國使臣道:“陛下且看,這五足獸像不像一隻人手?”武帝恍然大悟:是像人手,是像人手,居然有長得像人手的動物,奇怪。那使臣道:“敝國東方,有「解形之民」,能自裂身體,使頭飛於南海,左手飛於東山,右手飛於西澤,只剩肚臍以下部分,靠兩隻腳站著。至暮,頭順利飛回,兩手卻遇大風,飄於海外,流落玄洲之上,化成兩隻五足獸,五根手指,便是此獸的五條腿。”

這無疑比之飛頭獠更勝一籌,肢體四裂,且能遠遊,更奇者居然還能變成動物,「解形之民」倒像妖魔仙人一流。

以上的飛頭獠也好、解形之民也好,雖然驚世駭俗,到底還算人畜無害。東南亞有一種飛頭獠,則因為完全掌握了飛頭之術,並化入黑巫術,變成了邪惡化身。

據《酉陽雜俎》記載,倘若有人去闍婆國——也就是今印尼爪哇,在原始村落裡遇到一些眼中無瞳的女人,就要小心了,她們可能是當地的飛頭獠。夜晚,這些人的頭飛離身體,會去吃人的屎。

吃完屎,頭顱循著氣味一直找到屎的主人,在他們身邊睡下。屎的主人往往正在睡夢中,哪裡會知道身邊多了個人頭?若不小心翻身打到了頭顱,又或者睡相不好一腳把頭顱踢出去了,血光之災立至,頃刻之間即被那頭顱吃光內臟、盡奪精神而死。

到了明代,關於東南亞飛頭獠的說法,從吃屎具體成了只吃小孩的屎,乃至吞食小兒精血,致孩童殞命。中國古籍對這些飛頭獠的稱呼,可查到「屍頭蠻」一詞,有觀點認為,屍頭,就是梵文Pisaca的土語,意為「吸血鬼」。

時至今日,中國的飛頭獠早已湮沒不聞,然而在東南亞,這種詭異的能力卻很可能在民間得到傳揚發展,並演化成了一種極惡邪術、被稱為“降頭術中的禁術”的——飛頭降。

消失的部族,恐怖的秘術,離奇的傳聞,那個神秘部族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已經無從得知。只有散落在典籍裡的隻言片語,掩埋在歷史塵埃下,透著絲絲邪氣,提醒我們,也許此時此刻,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顆頭顱,正在月色下孤獨的遊蕩,徜徉。

引徵參考:

晉·張華《博物志》

晉·幹寶《搜神記》

晉·王嘉《拾遺記》

《新唐書》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

明·羅日耿《鹹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