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姜昆、劉偉、馮鞏這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現在的相聲會變成什麼樣?

陳偉衛


相聲的藝術形式,本身就是民間藝術的產物!

建國前的相聲藝人出名的在劇場,茶館表演!不出名的就乾脆路邊練攤!為的就是養家餬口!在此背景下,倫理哏,葷段子肯定比比皆是!

沒有建國後侯寶林先生對相聲的規範,那麼相聲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估計會像劇場中二人轉的發展軌跡吧!二人轉在夜總會,洗浴中心等表演出來的大都是葷段子居多!影響二人轉這種藝術形式的發展,所以,趙本山才會提出了“綠色二人轉”的命題!如果侯寶林先生沒有對高雅相聲的改革,估計如今的相聲跟二人轉發現的現狀大致相同!

因為有了侯寶林先生的改革,相聲中很多的包袱無法施展!老一輩的藝人,包括侯寶林,馬季等,畢竟底子在,十成功力留五分也可以從容搞笑!但老一代人之後,到了姜昆,馮鞏等人的時候,已然是勉強維持!相聲在小品的沖沖擊下,明顯出現發展的舉步維艱。

但一切都是時代的產物,不是姜昆,馮鞏不行,而是在框框裡,一切只能盡力而為。所以 他們的功績不可以被抹去 他們維繫了相聲的生存發展。

郭德綱出現後,時代已經得到了發展。郭德綱

拾起了曾經那些不允許,不敢於用的“糟粕”,讓相聲變得親民起來!郭德綱為了在高雅相聲的壓迫中重出一線天地,通過太平歌詞向姜昆等人宣戰,鋼絲開始罵姜昆不會說相聲!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即便是郭德綱,在春節晚會的相聲也就是那麼會事!

所以,姜昆,馮鞏一代相聲人,是有貢獻度的!他們出於相聲從低俗到高尚的轉型期!他們堅持維繫了相聲發現!郭德綱佔了當今時代發展的便宜!郭德綱罵姜昆不過是為了炒作自己,而不是姜昆一文不值!

最後聲明,我是鋼絲,是一名理智的鋼絲!腦殘粉鋼絲勿要罵街!謝謝!


雜詩堂主


必須做一個回答,以正視聽。

許多人囿於所見所聞,囿於年齡閱歷,囿於思想智慧,往往無法瞭解歷史的全貌。

談一下八九十年代的相聲——

這時的相聲是精彩紛呈,具體表現是新人不斷,新作不斷。典型的是1985年評選出的“十大笑星”。

其中,首屈一指的是馬季。馬季是建國後入行的相聲演員中取得最大成就的。他師承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四位大師,積澱深厚,傳統相聲和新相聲兼能。特別創作了歌頌類的相聲,在文革的特殊階段保留了相聲的一席之地。文化結束後,他更是煥發青春,創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吹牛》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其次,大受歡迎的是姜昆和李文華,老叟戲頑童的搭配相得益彰,表演了一系列精彩作品,如《祖爺爺的煩惱》《如此照相》《對口詞》。

其他,還有許多優秀演員和優秀作品。侯耀文石富寬是一對黃金搭檔,表演了《口吐蓮花》《糖醋活魚》等。高英培範振鈺的代表作《釣魚》,常貴田常寶華的《帽子工廠》,楊振華金炳昶的《下棋》都是精品。優秀演員和優秀作品太多,恕不逐一列舉。

八十年代後半期,有一對新人異軍突起,他們是劉偉和馮鞏。兩個人都是馬季的徒弟,是馬季發掘出的人才。他們的相聲才用了“子母哏”的形式,不分逗哏和捧哏,形式更活潑,加上兩人勃勃的青春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劉偉出國後,馮鞏與牛群搭檔,風采不減,好作品不斷,成為了春晚釘子戶。

這一時期,除了這些新人新作,還有馬三立蘇文茂等老一輩的大師重新煥發青春,為相聲舞臺增添了光彩。

這段歷史是相聲史上不可磨滅的歷史,謹記!




生活亮亮眼


說說相聲建國後的那點事兒吧。

建國後,如果沒有侯寶林等人的相聲改革,即改革為所謂的主流相聲,那相聲就會跟建國後的妓院一樣在國內沒有立足之地。

有了侯寶林等人的改革,讓相聲得以繼續在國內立足,但要讓百姓接受並喜愛,僅憑侯寶林等幾人也是不現實的,還需要有大量的新人加入,這樣就有了馬季。

粉碎四人幫後,百廢待興,相聲也一樣,這個時候,馬季已經扛起了中國相聲的大旗,但侯寶林等老一輩相聲演員逐漸老去,相聲急需人才,這時候姜昆等人出現了。

要說姜昆對相聲的貢獻,我想應該是傳承吧。如果沒有姜昆他們這一批相聲演員的出現,相聲這一文藝形式不就沒人說了嗎?

可以這樣說,沒有侯寶林等人改革的主流相聲,相聲不會有現在的舞臺。沒有馬季等人的堅持,不會有現在的規模,沒有姜昆等人的傳承,相聲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地位。

再順便說一下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的爭議吧。我就說一個大家愛說的票房的是,能買票的就是好的嗎?我看未必,前兩天看了一個新聞,一個直播平臺,一個人,每天收入13多萬元。直播平臺那可是先看節目後交錢的,一個人的收入,一天就十幾萬,不知道非主流相聲們能不能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話,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非主流相聲趕不上這個直播呢?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直播就是老百姓需要的呢?

我要說的是,這個直播主播被抓了,原因是表演淫穢節目。


老匪讀紅樓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如題主所說,如果沒有姜昆馮鞏等主流相聲藝人的話,相聲早就死了!就好像現在的北京琴書,京東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樂亭大鼓,還有人聽嗎?如果不是郭德綱的出現,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些曲藝種類吧?

我們不能因為以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界打壓郭德綱,就把以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界貶低的一無是處。我們也不能抹殺姜昆等人為相聲事業的傳承與發展所做的貢獻。

姜昆馮鞏等人的相聲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烙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不光是相聲藝術,所有的文藝種類,都要歌頌。這不是姜昆等人所能改變的。另外公平的說,姜昆馮鞏等人的歌頌型相聲,在當時也確實出現過不少的精品。他們的相聲作品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帶來過無數的歡樂,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這些事實不容抹殺。



不管以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界,在傳承上做過什麼,不管他們成沒成功,也不管他們相聲說得有多麼的不可笑,但是他們確實是做工作了。如果沒有他們,中國相聲不可能由馬季,直接跳到郭德綱!如果沒有姜昆馮鞏劉偉等人,郭德綱根本沒有機會從事他所愛的相聲。

想一想那些各種大鼓吧!它們也曾經輝煌過,也出過很多的名家,但是都消聲滅跡了。郭德綱的老婆王慧還是京韻大鼓名家呢,年輕輕就紅遍天津衛,可是如果沒有郭德綱,你能知道京韻大鼓有王慧這一號嗎?


相聲百年,到如今演出市場依舊紅紅火火,除了郭德綱中興相聲事業之外,也離不開姜昆馮鞏劉偉等人的傳承,儘管他們做得並不好,但是他們確實是在做!如果我們一味的把相聲能有今天,所有的功勞都算在郭德綱的頭上,其實是有失公允的。


靖逸軒主


毛主席說的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但是離開了市場。就是一潭死水。進了系統。不用賣力。收入穩定、。強烈建議。讓他們自食其力。


帥小夥他爹3


早期的相聲是一些藝人為了餬口不餓肚子,在街邊說一些俏皮話、吉利話、貫口等小段子給行人聽,一些行人開心了就會打賞錢,從而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相聲,其實相聲的起源只是為了吃口飯。到了馬季這輩其實已經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扶持,演變成了一種逗大家開心的曲藝形式。馬季師承大師侯寶林(他給毛主席說過專場相聲),馬季按照現在的分類屬於主流相聲,他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他的作品“五官爭功”、“宇宙牌香菸”等廣受觀眾的喜愛,並且培養了姜昆、劉偉、馮鞏等一大批的相聲人才,也就是如今的主流相聲演員。



姜昆是馬季的大弟子,青年時的他經常下鄉採風,創作並表演了很多主旋律、針砭時弊的作品,在80年代火爆程度不亞於如今的郭德綱,要不然第一屆春晚也不會讓他主持的,姜昆後期作品並沒有突破固有的形態,他的作品往往是講一些事情從而反應某些問題,在作品主旨上是高雅的,不過在笑點方面便很弱了。他創辦了第一個相聲網,參加了無數義演,編纂了相聲選集,為相聲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培養相聲人才方面則差了很多,雖然收了很多徒弟,比如說唐愛國(糖葫蘆)、周煒等,基本上都不說相聲了,主持的主持,拍戲的拍戲。

劉偉,馬季的學生,也是馬季最為喜愛的學生(沒有之一),他與師傅馬季長期搭檔,表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不過在培養相聲人才和相聲發展上沒有什麼成績,如今他早已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中了。

馮鞏,春晚釘子戶,一個春晚符號,一種春晚的情懷。他是馬季最優秀的弟子之一(姜昆也是),他從90年代的“牛群馮鞏”黃金搭檔,到後來的“相聲劇”,以至於今年迴歸相聲,總是受大家歡迎,是一個火了30多年的男人,他的作品中很多堪稱經典,90年代錄音機必備選段,例如“點子公司”、“明天會更好”、“瞧這倆爹”等。在相聲的推廣和培養相聲人才方面也不怎麼給力,他的學生火是很火,可都不說相聲了,比如說賈玲、曹隨風等。


郭德綱,一個草根逆襲的代表,如今相聲界的翹楚,德雲社的社長,他的相聲作品分三類,一類是傳統相聲,一類是先掛(就是他和於大媽先定個主題,然後上臺現聊現演),一類是主流相聲(2013年春晚“敗家子”就是典型)。郭德綱之所以受歡迎不光在於他對傳統相聲繼承廣全深,更多在於他接地氣,與觀眾互動頻繁,現掛很多。郭德綱將相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愛相聲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當今培養和推廣相聲方面郭德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其實在這麼講究門戶的相聲界,說起來郭德綱也屬於主流相聲圈,畢竟他是侯耀文先生的徒弟,根紅苗正,候派相聲,再者說若不是侯耀文,能有今天的郭德綱嗎?顯然沒有。其實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都是為觀眾服務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未來會告訴我們孰是孰非。如果沒出郭德綱,還會有這個問題嗎?如果侯耀文沒收郭德綱為徒,還會有這個問題嗎?顯然沒有。在這裡我只想說,沒有主流相聲,其實就沒有非主流相聲,這句話如果你看懂了,也就明白了。

我是“金簪雪裡埋”,專注相聲小品(娛樂),喜歡就關注吧。


金簪雪裡埋


我猜,題主應該年齡不會太大,聽了比較多的劇場相聲,或者直接點說,聽了比較多德雲社和郭德綱的相聲,所以言辭間才對這些主流相聲演員懷了那麼一點鄙夷和敵意。


題主想得到的答案,大概是相聲不受拘束參天而立,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的景象,然後痛斥這些人只是披著演員的外皮來爭權奪利禍害藝術的。


但我想說,如果針對沒有這些人,相聲很可能並不會有什麼好處,反而會經歷更長的沒落期,甚至被一代人遺忘。


新中國的相聲第一個輝煌,由馬三立、侯寶林等人一手開創。這些藝人來源於民間。舊社會的相聲不像京劇有那麼高的地位那麼多粉絲,捧梅蘭芳、馬連良的能往戲臺扔首飾,狂熱度更勝現在小鮮肉。但相聲幾乎沒有專場,想進劇場就得跟其他曲藝搭夥,這還算是不錯,更多的相聲演員是在街邊賣藝。總沒人見過唱京劇的街頭撂地的吧。


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助於緩解壓力增添歡笑,這是它在一個百廢待興壓力巨大的時代登堂入室的原因之一。老一輩相聲演員們其實早已走入主流,主流也為他們帶來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聲和更廣闊的舞臺。


而他們既然進入主流,門下正式弟子自然也是主流裡的人,這些就是題主所說的那些。他們沒經歷過艱辛困苦和市場淘汰,地位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裙帶,水平肯定存在良莠不齊,作品也很難再有為生存破釜沉舟的犀利決絕。但是相聲大師們收弟子多少也得看材料,門下弟子眾多將他們推向臺前,也多少說明他們有過人之處,也不至於那麼不堪。

那個年代劇場尚未興起,社會不夠開放,人們缺少消費能力也缺少消費意識,晚會、演出,到處都是這些主流相聲演員的作品,可以說他們填補了時代的空白,讓相聲這種藝術形式能夠一直留在舞臺上和公眾眼前。


在此之後,才會有郭德綱興起的劇場相聲熱潮。


捕魚小分隊


如果沒有姜昆,劉偉,馮鞏,這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現在的相聲會變成什麼樣?

當下沒有姜昆,劉偉,馮鞏,這些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現在的相聲還是現在的樣子,逐步的發展壯大和不斷完善著自身的體系。

為什麼呢?

這3位現在基本很久都沒有新的作品了,基本都在靠老本和名聲存活著,所以有沒有他們,相聲界無所謂。

但在10-20年前就沒有 他們可不行,那是的老一屆相聲藝人都相繼去世,新生代沒有出現,他們就是當時的新生代相聲的後起之秀。當下實境過遷,他們都老了,該需要新的相聲界藝人開始發芽生存了,在霸佔著就不明智了,該退就退吧!

新生代的代表人物郭德綱出現了,能文能武,並且有一大幫德雲社人員,會扛起相聲界的大旗的。為此有沒有他們 三人,基本都不重要了,人們對他們也審美疲勞了,在說年齡大了,創作思維和自身定位的問題也就沒有優勢了,他們需要的是急流勇退,而不是佔著茅坑不拉屎的姿態。

現在說他們還是主流相聲演員真有點言過其實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就是他們的現狀呀?

你們看到這角四胖子的嶽嶽沒,那眼神就是告訴你們,你們該歇歇了。新生代不缺主力軍的相聲演員了。


琅琊榜爆料王


現在看起來有沒有你們?無所謂呀。郭德綱已經拿下了天下。而你們只在背後瞎哄哄。吃嘛嘛,不剩幹啥啥不行。鬧哄哄的,漲了又插,還要送雞蛋才有人看,你們不覺得無聊嗎?


我偉大的國


首先這種設定就有問題,他們不是相聲的代表,只是以此為進階的社會謀士。他們隨時都可能變更方向,不是研究傳承這門手藝為一生追求。他們只是一任書記,團長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