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原來是德雲社的員工還是德雲社的合伙人呢?

臥龍wei



德雲社的股東就兩個人,分別是郭德綱的妻子王惠和妻弟王俁欽,其他所有人都是員工,包括郭德綱和于謙,更遑論李菁了,所以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來說,合夥人只有王惠和王俁欽二人。


但是,郭德綱雖然沒有股份,但是郭德綱是這個團體最核心的競爭力,再加上與王惠的夫妻關係,所以郭德綱理所當然也是合夥人。


至於李菁,說的好聽一點,可以是公司元老,或者是創始人之一,實際就是資深員工。說的難聽一點,可能連公司員工都不是,因為在2010年之前,德雲社並沒有和所有演員簽訂正式的合同,只是憑藉私人關係組成的鬆散合作關係,演員到德雲社演出是按場次拿錢,沒有演出的時候可以在外面走穴,所得收入和德雲社無關,可能和現在的兼職差不多吧。


當然了,如果李菁不離開,郭德綱可能會給予他很多身份,就如同現在的高峰一樣,甚至地位比高峰還要高一些,但是很遺憾,雙方一拍兩散以後,互不相干了。


和德雲社簽訂合同,是需要放棄一些東西的,比如自由安排的時間以及走穴的收入等,但是得到的會更多,絕對是名利雙收,關鍵看個人如何選擇了。從結果來看,李菁明顯選錯了!


相聲演義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明確的回答題主,李菁與郭德綱、張文順是德雲社的創始人,是德雲社的元老,但不是投資人,德雲社的投資人是郭德綱的夫人王惠,所以說當年在德雲社的時候,李菁和于謙一樣只是德雲社的普通員工。

從2005年就開始關注郭德綱德雲社的朋友都清楚,郭德綱早期的相聲段子,李菁的出現頻率並不比現在的于謙父親王老爺子低。當初那些諸如用杯子接水救火,高速上刺激的飆車的梗,也都是都是久演不衰。可以不誇張的說,李菁的走紅,有一半郭德綱的砸掛的功勞。

郭德綱、張文順、李菁三人於1995年創立了德雲社的前身——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改為北京德雲社。三個人創辦的北京相聲大會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宗旨,歷經風雨,從當初的慘淡經營,給一個觀眾表演,到2004底開始漸漸走紅,再到如今的如日中天,這二十三年的風雨歷程走的實屬艱辛,雖然張文順等老藝人已經離世,李菁何雲偉曹雲金徐德亮等早期的中流砥柱先後出走,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一直在努力堅持。



但是不得不說,郭德綱與李菁兩人的關係很複雜,是合夥人,是師兄弟,同時也亦師亦友,李菁雖然不是郭德綱的徒弟,但是也沒少和老郭學功夫。做為德雲社的創始人之一,曾經的元老,沒人能否認李菁為德雲社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德雲社有今天的成績,少不了他的努力。


李菁自2010年退出德雲社之後,參演了多部影視劇,上過幾次春晚,得到觀眾的熱烈好評。而且與何雲偉曹雲金公開懟郭德綱不同,李菁離開德雲社後,從來沒有公開罵過郭德綱,而且提到郭德綱還總是一口一個郭老師。這多少說明兩人的關係還是有緩和的餘地,如今的李菁與何雲偉已經裂穴,發展的不太好,有很多善良的觀眾希望李菁迴歸德雲社,但是小編覺得,以李菁的個性以及現在德雲社的狀況,這恐怕只是美好願望而已!


靖逸軒主


德雲社真正的投資人是王惠,當年因為看好了老郭這支潛力股,不顧家人反對,義無反顧的嫁給郭德綱,和郭德綱一起選擇北漂。德雲社的前身是北京相聲大會,是以郭德綱夫婦為班主,召集了一批在京的混不了體質和上不了電視的非主流相聲演員組團演出,場地的費用是郭德綱夫婦出資的,演員是鬆散式的,鐵打營盤流水兵,演出完就拿酬勞,不承擔門票風險。直到李菁,張文順加入後,所謂德雲四少,德雲四老的陣容才算固定。因此可以說,從北京相聲大會發展到德雲社,雖然郭德綱的徒弟們,李菁,張文順等創始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都不是實際投資人,只是員工。包括老郭自己,窮在大街上飯都吃不上,背後的金主就是王惠。是王惠的資金撐著讓德雲社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承擔著經營風險。所以德雲社的法人一直是王惠,這並不是因為他是郭德綱老婆的原因,別看德雲社一開始只是個草臺班子,演員當時有多清苦,那也是幾百萬的運營資金,畢竟是北京,幹什麼成本都高,不是個會說相聲就能投資得起的。


劉軍易溯科技


這事分幾個層面:

一、作為一個自發的民間演出團體。李菁當然是創始人、合夥人之一。

二、作為一傢俱有經營性質的公司或企業。那他可能只是員工。

因為正常情況下,對商業合夥人不僅有注資要求,當事各方還須有管理職責和能力。

三、具體看當事方的初始協議和約定。

據現有的資訊,郭德綱並非德雲社前身(原北京相聲大會)最早的成員,他加入時,已有幾個演員在某個小茶館說相聲。但那些人只能算作第一層面的合夥人,除非符合二、三項的要求。


圖文無關一世


準確的講老李屬於創始員工,當初他與老郭的關係算得上鐵哥們,郭因經歷坎坷,在臺上就能看出稜角分明,當時又正值德雲社低落之時,相處之時難免能面面俱到。這可能是兩人分手的主要原因。但雖不相處仁義在,李在其它場合並沒有攻擊老郭。李是一個不錯的相聲演員,這點是肯定的。他的出走對老郭來講無疑是一種打擊。然細想一下,李也想闖出一片天下,人各有志,不可強求。現在說他離開德雲社是對還是錯已沒有意義。相聲界最大的問題是能否放下彼此成見,學一學馬三立,楊少華等老一輩藝術家創做出好的作品。說實話我真想還能看到郭李再次同臺演出,但這要看二人彼此的肚量。


溫馨188823870


應該是員工。如果是合夥人早就跟老郭打上法庭了,就是因為德雲社馬上被主流勢力封殺了,前途黯淡,自己已經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果這時德雲社陷入萬劫不復,傻子才跟著吃瓜落,市井小民之態或者是人的本性這時候就完全暴露了


子在吾上曰


準確的講,李算是創始員工,最多算是技術入股。沒他不行,轉不起來。園子沒錢他也不掏,至多不拿。老郭對他還是感恩的。李的出走也是正常。當年的付出沒有換來特殊的待遇,他心裡不舒服。老郭要統一管理又不能給他個別優待。況且,又和郭徒弟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