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在社交網絡「視奸」的人,上輩子都是偵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世上有這麼一種人,很不樂意自己的社交網絡被不喜歡的人視奸,但自己視奸起別人來,那勁頭用在高考複習上早就清華北大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視奸”,在流行文化的語境中指的是默默偷看別人的社交網絡但不會採取任何行動、也絕對不想讓對方知道的行為,猥瑣中透著一絲羞澀,羞澀中又透著一絲雞賊。

特別是當你處於一段戀愛中,或是心裡有偷偷喜歡的人,那各種對象的社交網絡怕是都要被翻爛了,一個個都是的當代福爾摩斯。

先從朋友圈入手,看看暗戀的男神今天分享晚安曲了嗎?嗯?隔壁宿舍那誰竟然跟他互動了?心頭苦澀10秒。

打開微博,看看已經互相拉黑的前男友今天又在裝什麼X?(太尷尬了搜他ID太多,輸入法都記住了……)順便再從評論入手,看看初中跟他表過白的女生最近有啥動靜,不知咋的又順藤摸瓜摸到了自己大學時喜歡過的學長的微博。

實在閒得無聊,甚至會去看看閨蜜的那個渣前任的現任在微博又發了什麼P得親媽都不認的自拍……

總之,大半夜的(特別是失眠的時候)把現任,前任,前前任,前任的現任,現任的前任,前任的前任……直到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排好隊挨個視奸個遍,這一天才算圓滿過完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有些人不僅愛視奸,還愛挖墳,沒事兒就拿著洛陽鏟去那些早已被遺忘的互聯網墳場裡考古,尋找著愛情的遺蹟。

如果各位有這麼一個伴侶,最近可能會很怕ta看到這條引發各種回憶和討論的消息: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人家要是突然來了興致,跑去翻你人人網的老底兒,翻完之後你怕是會遭不住。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事無鉅細地視奸已經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這些互聯網的廢墟中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等著被後來者挖掘出來、重見天日。

就比如剛才說的人人網,2006-2012年間中國年輕人社交網絡的巨頭之一,毫無疑問是挖墳的重點對象。

儘管它現在已經在艱難求生中變成了這樣↓↓↓一打開撲面而來的網紅臉女主播能讓你懷疑自己點錯了網站——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可是撥開這些障眼法之後,你依然能迅速聞到一股味道——你想看的那個人,他的愛情在這片墳墓中腐朽的味道。

還記得校內網這個名字的,現在都被催生孩子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如果你視奸的那位在告別人人網時比較隨意,沒有故意銷燬作案證據,那有可能相冊、狀態、日誌(這詞感覺都快入土了)這些案發現場還原封不動地保留著,等著讓你氣個大跟頭。

這些東西,特別適合順藤摸瓜。

比如可以圈人的相冊,當時流行的“點名”和“回點”遊戲,都是曖昧的高發場所。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當然,和今天一樣,戀愛的時候敢秀,分手的時候就敢刪……這些心理亙古不變。

所以你想在人人網視奸男朋友的情史,也有可能一無所獲,只看到那些缺了一半的對話孤零零地留在無人問津的角落,因為他早就拿人人網分手器這種黑科技刪乾淨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除了可以人為刪除的東西,有一個當年特別戳心的功能似乎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土堆裡了:特別好友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十年前的人,對待感情都特別坦誠,跟誰好就把他掛在特別好友名單裡,甚至還要認真地寫個描述,讓點進首頁的所有人都能看到。

現在那些苦於另一半不喜歡秀恩愛的人一定很喜歡當年這個功能,掛那兒就完事兒了,和今天把男朋友的朋友圈封面改成自己的自拍一個效果。

當然,不這麼做的人基本就是死路一條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別說,其實當年的人人網真的有蠻多神奇的功能,它的挖墳樂趣也不止於找姦情。

比如我在寫稿途中就發現了同事和領導的諸多黑歷史,get到他們殺馬特髮型激吻女友的照片不在話下。

不過,視奸這件事不管是抱著什麼目的,有一點都特別重要:要想人不知,除非記得開隱藏腳印功能。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雖說當年玩人人網的人都以被踩、回踩為榮,訪問量越高越好,然而你肯定不好意思讓自己暗戀的人,或是前男友發現你三天兩頭就去看望他一眼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想想也很感慨,當年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藏起自己的訪問痕跡,現在再去挖墳的時候倒完全不會顧忌了——誰還會登人人網看自己的最近來訪啊?(看完這篇文章就不保證了)

說到視奸留下的訪問痕跡,雙方鬥智鬥勇最狠的應該還屬QQ空間。

你視奸別人後可以刪掉自己的訪問記錄還不算啥,最騷的操作是,黃鑽會員甚至可以看到誰想偷偷看我的主頁但是被擋在了門外,雙方的心理活動堪稱諜戰+宮斗大戲。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不過對於如今二三十歲的成年人來說,在他們的QQ空間挖墳,意義似乎並不大。

QQ空間曾在一代人的小學初中時期風靡,就像後來風水輪流轉它又成了00後的寵兒,它總是在見證著人在中二時期的幼稚、感情充沛,和幼稚地感情充沛

這就導致,你挖墳看見的東西可能自己都嫌尷尬。

就像如今在00後中風靡的QQ空間豪言▽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而且最可怕的是,萬一看到他還留著十幾年前的殺馬特頭像和非主流簽名,你說你是笑還是不笑?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不過論網絡簽名檔的羞恥黑歷史,重災區應該還是以百度貼吧為首的論壇。

雖說每個人在QQ年代都用過幾個矯情的簽名檔,但是論簽名檔的華麗和走心程度,更換的頻繁程度,與個人形象的匹配程度,誰也無法和玩轉貼吧的大佬抗衡。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如果你連對方的百度賬號都視奸過了,那麼恭喜你,來到了連底褲都不肯給他剩的新境界。

因為尷尬的是,貼吧的各種信息往往能暴露一個人的陳年喜好。

在當年玩貼吧的年紀,女生可能會喜歡各種當時被唾棄的韓流明星;男生關注的、常去的貼吧可能會有籃球明星啦、足球隊啦、電競遊戲之類的。

但是怕就怕你也不知道自己會扒出什麼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貼吧火的也早,而且人群更加魚龍混雜,堪稱網絡噴子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如果哪些天真的朋友並沒有設置隱蔽自己的發言記錄,那很有可能造成自身形象的重大地震。

畢竟,男生髮現自己女朋友以前竟然是在貼吧激情創作耽美同人的大大,女生通過挖墳發現自己暗戀的看起來文質彬彬的男神當年居然是帝吧大玩內涵的高級屌絲,也是有可能的。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不過百度有一件事做的好:幸虧百度空間這玩意兒前幾年被關閉了。

用過它的人肯定都知道自己在裡面留下了多少羞恥的文字。百度空間當年的調性與奢華浮誇的QQ空間相比,走的是低調極簡文藝路線。想一想,比QQ空間還文藝,那還得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當然,如果想欣賞視奸對象的文學創作,可以考慮新浪博客這個已經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的地方。

這年頭,似乎只有古天樂一個人還在守著和粉絲的約定,辛辛苦苦地耕耘自己在博客的一畝三分地,堪稱當代愚公。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而更多的人,則在博客永遠地留下了令自己後悔一生的激情創作——只要他們還想的起來。

就拿明星為例吧,當年寫博客的人們都一個賽一個的真性情,

告白愛人一個比一個火熱,娛樂圈這道風景的消失簡直令人惋惜。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而那些拿博客當日記隨便寫寫的普通人,跟2006年的魏大勳基本沒啥區別,有著小學生一般的情緒波動,初中生一般稚嫩的文筆,和諾貝爾文學獎一般的創作熱情。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博客這種東西在當時確實就是個全民寫作的平臺,天知道你男朋友當時在上面叨叨過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他是指點政局江山還是走小清新散文流,或者是魏大勳那樣的沙雕日記流……

他應該都不太想讓你看到。

視奸留一線,做人好相見啊朋友。

但更加文藝的青年不會滿足於此,還會把自己視奸的魔爪伸向豆瓣、音樂APP這些有關品位的平臺。

在打開這些平臺的那一刻,他們全部化身精神李大仁,堅信這才是瞭解一個人的靈魂與內在的真正方式。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的確,當你看到自己看過的書和電影,聽過的音樂,和那個人在同一個時空中有了交集,會有種別樣的浪漫與滿足感。

在暗戀的時候挖這種墳特別容易令人精神愉悅,甚至給自己灌輸“我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的暗示。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不過,通過這些小文藝傳達出來的情緒既然更隱秘、更戳心,它傷起人來也勢必更扎心。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說實在的,甭管是視奸誰,能讓自己開心的時候都不多。

要麼生氣了吃醋了,拿著陳年往事去和對象找茬,結果對方也摸不著頭腦還覺得你沒事找事;要麼自己在那兒憤恨不已,對著他們甜蜜的過往咬牙切齒也無可奈何。

更令人悲傷的是那些無疾而終的暗戀。你縱然把他社交網絡當成史料分析透了,把他發的朋友圈都一字不差背下來了,自始至終也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說白了,還不如干脆就管住自己的手別視奸呢。倒不是別的,而是因為一個更實際的理由——

一旦視奸露陷,後果實在太可怕了,更讓人承受不來。

每個愛視奸別人的人,都有一雙會壞事兒的手。任你再小心翼翼,也架不住有手機卡了、滑了、崩了的時候,一不留神就給你男朋友前任痛罵渣男的微博點了個贊,你說尷尬不尷尬?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更恐怖的是,直接手滑點了“關注”。這時壓力就來到了視奸者的一邊,讓人寢食難安:我趕緊取消了ta到底能不能看見?ta不會設置了推送提醒吧?那ta到底知不知道……

堪稱“薛定諤的知道”。

人家明星手滑了還能義正辭嚴地說自己賬號被黑了,你咋整?看來只能迅速把自己的ID改成“千元加粉+14354088xx”,把微博內容全部偽裝成殭屍粉了。

不過既然選擇了視奸,就是選擇了與心臟病為伍嘛。像是視奸QQ資料不小心給人撥出去個QQ電話這種事,也只能安慰自己,習慣了也就好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更加討厭的是,其實自己已經很受不了這個視奸的毛病了,決心想改掉,有的社交網絡卻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比如微博某一天猛然上線的“我最近經常訪問的人”功能,簡直又名“我討厭但老忍不住偷看的人”列隊集合,平時樂呵呵視奸假想敵的人們一看到這些熟悉的頭像突然出現,心跳都要停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此時真的很想質問微博到底懂不懂人性:我為什麼經常偷看他卻沒關注他,你心裡難道就沒點數嗎?為什麼要這麼赤裸裸地提醒我我有多齷齪?

不過討厭的產品經理也可能是太懂人性了才會這麼設計你。一旦這些人出現在這個名單裡,那你的心裡就總會癢癢忍不住去點開看看,他們再也別想從這個名單裡出去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日日看,夜夜看,簡直和這些被視奸的假想敵纏纏綿綿不可分割,看男友那些前任們的微博比看他本人的還上心。

問題就出在這裡:視奸這種行為,時間久了可能會有兩種結局。

第一種比較理智——在滿足了自己的求知慾一段時間後,人會逐漸發現自己這樣也挺無聊的,於是迴歸了以自己的生活為重心,不再需要通過偷窺別人來填補自己在感情中的自卑或空虛。

第二種比較玄幻——時間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沒準你越看那些被自己視為有威脅的人,越忍不住承認ta其實又好看,又優秀,人還挺不錯的。最後,恨不得和前任的現任、現任的前任、現任800年前的曖昧對象陷入愛河了。

你說這可咋辦?那也只能祝你們百年好合了。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擅长在社交网络“视奸”的人,上辈子都是侦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