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存款20歲的顏,我就是朋友圈裡的「隱形土豪」

40歲的存款20歲的顏,我就是朋友圈裡的“隱形土豪”

有賺大錢的戰術,沒賺大錢的糧草?

30歲以前只管瀟灑,30歲以後才是思考人生的時間,你現在碌碌無為只是因為還沒到年紀!

面對眼前的年輕人因為沒錢而錯失機遇、因為沒錢而錯過愛情、因為沒錢而大亂方寸,成功人士習慣用善意的謊言緩解眼前的尷尬。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看看千禧一代的存款清淡單以及他們的生活現狀,或許會有答案:

“結婚一年,10萬車貸、50萬房貸,在青島農村,懷孕4個月照常上班,老公送快遞……日子很難,但努力總會過去的吧?”

“91年生的正宗90後,2013年出來創業,應收款600多萬,兜比臉還乾淨,這個月要不會回款,吃飯都難!”

“月薪一萬,生活費5000,還有4000的房貸,1000塊連五險一金都不夠交。”

“大寶5歲,小寶1歲,全職媽媽在家帶娃。老公月薪7000,去年弟弟結婚搭了唯一的兩萬存款,目前存款一萬,過節不敢回家,但過年,肯定又是回到解放前。”

千禧一代已經成為社會勞動力的中流砥柱,但令老一輩咋舌的是,和以前存錢習慣相悖的事是,新一代更熱衷於消費。更別說投資了,“有賺大錢的戰術,沒賺大錢的糧草”。

“沒想到你這麼窮!”

這就是為什麼“隱形貧困人口”會掀起驚濤駭浪——“人前風光無限,人後火腿泡麵”已是人生常態。

而在隱貧分子抱團取暖之際,作為同齡人吳斌拿著手機捏了一把冷汗,同一起跑線出發,僅僅一念之間,在有人奔赴隱貧之際,自己僥倖成了“隱形富豪”。

“沒想到你這麼有錢!”吳斌曾在社交網絡上分享過自己管理財富的一些經驗,其中有網友如是評價。然而,回想三年前剛畢業的自己,吳斌苦笑:窮過,所以才富得這麼認真。

◆ 盲目理財,可能會血本無歸

前兩天,吳斌大大學室友、幾年沒聯繫的老同學突然從同學群裡加了自己微信,通過驗證後的第一句話就是:

“知乎上那個3年存款50萬的吳斌就是你對不對?”

久別重逢的熟絡讓吳斌有些不知所措,老同學在問你一個不需要答案的問題,因為大學4年同二人一同混跡知乎的那些故事還歷歷在目,他知道吳斌就是吳斌,只不過這樣的噓寒問暖,比陌生人的問候更親切一些。

隨後,老同學發來一個“糗”的表情包,隨後是一段充滿省略號的文字,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斌哥,我女朋友催我買房,爸媽贊助加上貸款啥的全算上,我這手頭還差3-5萬塊錢,你看你手頭寬裕不?賙濟我點,我等年終獎發下來我就還給你。”

老同學加微信,借錢。吳斌後背一涼,段子裡的事兒還讓自己遇上了。

語塞之際,老同學顯然感受到吳斌沉默之間的意思,於是便找了個臺階:“我就到處問問,實在不行我等年終獎下來再買也行。”

隨後,為了緩解尷尬,這位老同學跟吳斌聊起來自己近兩年的舊事,關於理財,他可沒吳斌的膽量和智商。

剛畢業那會兒,身上有點閒錢,跟著身邊幾個牛人買過股票,“什麼也不懂,人家說啥好就跟著買”,結果賠個精光。

後來,又有朋友搗鼓基金,找了幾個門店的基金經理問了,投進去3年了,前兩天取出來沒賺擊塊錢。

最近炒幣火得不行,聽說玩這個的想不賺錢都難,恰巧自己趕上了最難的那一波……

“斌哥,我是真佩服你,你說你幹啥都能成,怎麼就這麼命好呢!”老同學一番肺腑之言,讓吳斌無言以對,他心想:要是命好就能賺到錢,機會又怎麼會落到自己頭上來呢。

◆ 20歲出頭的你不能錯過的理財套路

三年前,吳斌和這位同學一同國考,無奈自己名落孫山,再三思量之後他決定南下深漂。

“聽說這裡有一種讓人圓夢的魅力!”至於這句話的科學依據,吳斌坦言,不管這是不是瞎說的雞湯,但選擇深圳的那一刻,確實改變了他的人生,而自己也正在圓夢的路上奔跑。

看到了大城市的燈紅酒綠,吳斌迫不及待地融入到大城市的節奏中——拿小城親戚羨慕的工資,過著同學們眼裡的小資生活。那會兒還不流行“隱形貧困人口”的說法,但吳斌隱約感覺,暴風雨終究會來臨,只不過淪陷於當下的他,總是安慰自己那一天暫時不會到來。

但2016年春節,讓吳斌不再為自己表面的“小資”沾沾自喜。

畢業半年,第一次回家,吳斌除了跟爸媽講述自己在深圳的“輝煌”沒有任何可以給他們的。

雖然媽媽說“你回來就是最好的禮物”,但空手回家並且臨別時還要默許家人塞紅包在行李了……那感覺很苦澀。

回深圳之後,他把心事說給辦公司的朋友巍巍聽,作為同齡人這位朋友對此表示感同身受,但不同的是,僅僅比吳斌早畢業一年,巍巍已經擺脫了這樣的困惑。

“你認真算下自己一年的收入,你會發現有很多錢是完全可以存下來的。”巍巍看吳斌滿臉不以為然繼續補充,“先存下第一筆錢,你會發現你對花銷的看法會完全不一樣。”

道理我都懂,可還是過不好一生。慶幸的是,吳斌這位好友會有意無意提醒他,你需要改變,沒那麼難!

當存在第一筆錢,你會發現,原來我也可以;

當你第一次把辛苦攢下來的錢放到理財產品中去的時候,你會惴惴不安,但拿到收益的時候卻成就滿滿;

當你下意識把自己的資金做好規劃,然後一點點積攢下除了工資以外的存款,你會迷戀上理財……

吳斌開始理財的時候,正巧趕上P2P爆發,在身邊好友的指導下,第一年靠著P2P理財攢下了第一桶金,也是那一年他給家裡置換了兩件新電器。

後來P2P整改環境下,為了分散風險,他開始嘗試一些新的理財路徑,研究了一些基金,投了幾款指數基金。

前段時間他還小試牛刀嘗試了虛擬幣,資金量不大,但也小有收益……

◆ “隱形富豪”的秘密

理財是需要學習的,我自己一步步經歷過來的感受是:別跟風,要形成自己的理財、投資原則。”吳斌回憶3年來的投資經歷,賺過錢也踩過雷,到2017年底把存款滾雪球到50萬,他的基本原則就是不瞭解的產品絕無報僥倖心態去投機。

但可惜的是,很多像他一樣剛畢業的年輕人,要麼完全抗拒理財,要麼就是盲目理財,這樣的結果就跟他那位老同學一樣,錢沒賺著倒賠了個血本無歸。

後來吳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他開始系統的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學習理財課程,漸漸的,從原來什麼都不懂、盲目理財踩坑中雷,再到現在形成一套自己的投資方法論,這一路走來,並不是別人口中的運氣所能說得清的。

但換個角度想,吳斌卻又是茫茫人海中比較幸運的。現在很大一部分人可能和最初的吳斌以及吳斌的同學一樣,都有理財賺取第二財富的衝動,然而不少人和吳斌的同學一樣,盲目理財,賠了錢也喪失了理財的信心。

實際上,理財賠錢的絕大多數情況都在於投資人沒有更系統地去學習理財知識。而吳斌的幸運則來源於身邊正好有一位具備良好理財素養的朋友。

所以針對此,觀察君與大財小課(xtr188)共同開發了一套為小白們量身定做的理財課程,希望選擇理財的小夥伴們在對的時間、對的路上,選擇正確的姿勢向小目標狂奔而去。

40歲的存款20歲的顏,我就是朋友圈裡的“隱形土豪”

40歲的存款20歲的顏,我就是朋友圈裡的“隱形土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