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最近發生了很多事

忍不住翻讀先生文集

句句篇篇

彷彿他還活在當前

又彷彿大半個世紀過去了

仍然有些東西還在原地踏步

……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無聲的中國》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所賣掉。】

——《娜拉走後怎樣》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名人被崇奉所誘惑,也忘記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漸以為一切無不勝人,無所不談,於是乎就悖起來了。】

——《名人和名言》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戰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牠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牠們的完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戰士和蒼蠅》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

——《這個與那個》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彷彿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也就忘了。

——《娜拉走後怎樣》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我想,人們在社會里,當初是並不這樣彼此漠不相關的,但因豺狼當道,事實上因此出過許多犧牲,後來就自然的都走到這條道路上去了。所以,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這便是犧牲所換來的壞處。】

——《經驗》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

——《中國語文的新生》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天下太平或還能苟安時候,所謂男子者儼然地教貞順,說幽嫻,“內言不出於閫”,“男女授受不親”。好!都聽你,外事就拜託足下罷。但是天下弄得鼎沸,暴力襲來了,足下將何以見教呢?曰:做烈婦呀!宋以來,對付婦女的方法,只有這一個,直到現在,還是這一個。

——《堅壁清野主義》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華蓋集·雜感》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我想,凡有老舊的調子,一到有一個時候,是都應該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覺悟的人,到一個時候,自然知道老調子不該再唱,將它拋棄。但是,一般以自己為中心的人們,卻決不肯以民眾為主體,而專圖自己的便利,總是三翻四復的唱不完。於是,自己的老調子固然唱不完,而國家卻已被唱完了。】

——《老調子已經唱完》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們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雖然“人口眾多”這一句話,很可以閉了眼睛自負,然而許多人口,便只在塵土中輾轉,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隨感錄二十五》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縮,彷彿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海上的兒童》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對“教育當局”談教育的根本誤點,是在將這四個字的力點看錯了,以為他要來辦“教育”,其實不然,大抵是來做“當局”的。

——《而已集》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每看到一段話,都會聯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些新聞,心中憤然,又覺茫然,大抵是先生在《狂人日記》裡所說過的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麼?”。

社會需要改變,人需要改變,自己也需要改變。

先生《隨感錄》裡的一句話,給所有讀者,

共勉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魯迅先生80多年前說的話,以前讀不懂,現在讀懂了“卻想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