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那個借錢買寶馬車的女孩,後來活成了什麼樣?

1

眼前的露西小姐,已經和從前不一樣了。她現在有了公司,每年的流水上千萬,許多人見到她都畢恭畢敬。

女人一旦有底氣,就連穿著簡單的地攤貨,都看上去不一樣。

上身是淘寶店不會超過300元的連衣裙,手上拎著個包,包裡有一個保溫杯。但有時,臉就是一張名片——氣場在穿著的,永遠是表皮,而在骨子裡的,才是真材實料。

我請露西小姐喝咖啡。她沒有拒絕,也不搶著買單。就像某天,她打電話說請我吃飯,去了一家很貴的西餐廳。

她說,吃飯喝咖啡,都是小事,我們別放心上。我也喜歡跟不放在心上的人交朋友。

她是一個踏實的冒險者。我很喜歡跟她聊天,可能是,彼此是不同行業,她跟我分享的時候,更有一種隨意感。

她經常跟我說一句話:打拼的時候,要學會花錢。只有花了錢,才會拼命地想辦法賺錢。

這句話,是不是聽上去很雞血的偽命題。

但我確實,在她身上,看到過在絕境的時候,不斷逼迫自己。

朋友圈那個借錢買寶馬車的女孩,後來活成了什麼樣?

2

大學畢業的第一年,她問父親借了20W,付了寶馬車的首付,每月自己還貸。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一個大學生剛畢業,擠公交就行了,何必呢。但她不一樣。

她說,在公司裡,她看到了太多混吃等死的人,業績不怎麼樣,好像每個人都在力保不是最後一名,卻沒有人爭第一名。

她跟父親借錢,是為了逼迫自己。她不想工作的時候,就想想車貸。然後又努力工作了。

工作的第二年,她還清了所有貸款。

白天工作,晚上擺地攤,週末進貨,碰到加班,就在家加班,不出攤。

她說:擺攤的時候,遇到過老闆,沒什麼丟人的。老闆還笑嘻嘻地買了我的東西。

“其實,在擺攤中,你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種你根本想象不到的事,但你磕磕碰碰中,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好。”

工作的開始幾年,她用昂貴的護膚品,去奢侈品店看包。

在她現在看來,都是挺不可思議的。畢竟到了現在,她已經提不起什麼興致。但那些年,她全靠買包和護膚品,因為她要讓自己知道,自己並沒有資格偷懶。

“我工作業績挺不錯,但我不跟公司的人過多成為朋友。基本處於相敬如賓,人不犯我,我也不犯人。相較於跟領導搞好關係,我更堅信,自己的能力,比一切更重要。”

公司未必會跟你一輩子,但能力會跟你一輩子。

3

她是工作第八年的時候,出來單幹的。

她說,你羽毛豐滿的時候,是你真正可以出走的時候。

老闆跟她說,如果她不願意走,可以分公司股份給她,如果她願意走,也可以。

她想了想,還是想走的,這樣可以逼一逼自己。因為在別人的羽翼下,成長不如一個人快。

創業這兩年,她切分了和原來不同的領域,作為原來領域的補充,她和公司成了商業的合作伙伴。

原來的老闆呢,因為自己的員工,並沒有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心裡也很坦然。

但她也賣了自己的房子,作為公司的起始資金。

“從自己手中失去的,就想辦法拿回來。我願意回到出租屋。”她男朋友沒有說什麼,因為房子是她的,看起來這個強硬的決定,卻是她自己掙來的。

她父母無數次問她,萬一失敗了,真的是又沒房子,又沒工作,又沒有男朋友了。

怕嗎?

當然怕。

因為怕,所以更會努力。無路可退的時候,大概才是真正的開始。

“創業九死一生,我是幸運,如果我將來失敗了,但我也相信自己能站起來。

每個人的人生,切分成一小段。每一小段中,失敗和成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唯一不變的,是自己。“

朋友圈那個借錢買寶馬車的女孩,後來活成了什麼樣?

4

我這次找露西,是因為發現自己有了工作的瓶頸。

公務員辭職兩年,我還是一路畏懼,不敢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跟自己說:

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夠了,卻忘了:

如果不去突破自己,不給自己加壓,還是過著一眼望得到頭的生活,又與從前有什麼不同。

最近,不斷有人給我後臺留言,工作五六年,七八年,覺得疲憊,想換賽道,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有三個膚淺的建議:

一、看自己的能力在哪裡。有些人工作五六年,還是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貿然辭職,不然你會發現,社會殘酷到,根本不願意有人做你的接盤俠。

二、跟對人。這個跟對人,不是讓你站隊,而是找一個會做事能做事,並放手讓你做事的老闆。因為做事的過程,是你提升能力的過程。試錯可能有成本,但要知道,不是每個老闆,都願意讓你試錯的。

三、不斷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都要主動。不管你為哪個老闆打工,主動性一定要有。老闆會換,但能力會跟你一輩子。

還有,能力範圍內,要學會給自己加壓。不要害怕吃苦,每個年紀都是,畢竟往後的每一天都會比今天老,你今天不努力,明天想要好的生活,還是得努力啊。

所以,趁早。

當然,要有自己的是非判斷,尤其是要記住,每個人不一樣。

就比如,露西小姐說,“你不是突破不了自己嗎?這樣,你去貸款買個大別墅,2000多萬的那種,你分分鐘停不下來幹活,一想到就會讓自己拼搏。“

我想了想,還是算了。

能力不同,要給自己合適的目標,才是最好的自己。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中年,我們一起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