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菌栽培技術好學嗎?需要注意哪些?

用戶4474643705


問題:竹蓀菌栽培技術好學嗎?需要注意哪些?

答案:只要懂得或者瞭解一部分食用菌栽培技術的人,竹蓀菌栽培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第一,要了解竹蓀菌的生理特點。竹蓀菌種生長迅速,原種滿管僅需10~13天,母種45天長滿瓶,栽培種30天左右長滿瓶或袋,若是生料制種,僅需20天左右。竹蓀喜高溫高溼食用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15~33℃,最適溫度為22~32℃,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2~32℃,最適溫度為27~29℃,培養料含水量以68~70%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溼度85~95%。短期旱澇不會影響產量。竹蓀抗雜菌能力非常強大,適應性廣。對光線反應不敏感。生活力旺盛,栽培容易,菌絲不容易老化衰退,栽培種菌絲長滿瓶後放置4~6個月,播種後萌發正常。產量高,效益高。室外生料栽培,每平方米用料20千克,菌種4瓶。3~4月播種,5~10月份採收,當年每平方米可收幹品0.2~0.3千克,最高產量可達0.4千克。子實體朵形大,鮮菇長15~38釐米,直徑3~6釐米,裙與柄長度相近,曬乾率約8%


第二,竹蓀菌種的常用的培養基有哪些。原種培養基配方:去皮土豆250克,葡萄糖20克,麥芽糖5克,維生素(B1)20毫克,磷酸二氫鉀3克,硫酸鎂1.5克,瓊脂17~20克,pH5.5,水1000毫升。母種和栽培種配方:雜木屑70%,麩皮23%,粗米糠5%,石膏1%,蔗糖1%。

第三,竹蓀菌種轉接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竹蓀菌種轉接後,經常發生不萌發也沒有汙染的現象,在制種過程中,只要稍加註意便能克服。①竹蓀對福爾馬林得敏感。接種前1天對接種箱或室燻蒸滅菌,接種時改用紫外線、石碳酸或來蘇兒消毒。竹蓀菌絲萌發與生長對培養基的含水量要求高,通常是70%左右,在裝瓶時,不可壓得太緊,否則影響通氣。培養基幹燥也會造成接種塊不萌發。菌絲受到嚴重的機械損傷後也會影響萌發。母種最好選用麥粒培養基或竹塊培養基。



第四,竹蓀生料栽培常用培養基配方有哪些。竹蓀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限於竹類。各種雜木的根莖葉枝和竹木加工廠的下腳料,以及農作物秸稈和野草都可做為栽培竹蓀的原料。用竹、木作培養料,播種1次,可收穫2~3年。常用配方有①竹碎30%,木屑40%,木片30%;②玉米稈70%,木屑20%,竹葉10%;③竹料50%,雜木枝椏30%,豆稈20%等等。


總之,竹蓀栽培不是一件難事,只要認真學習,掌握了食用菌栽培基礎知識,是水到渠成的事。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