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峯之作

8月21日,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執導的綠色青春劇《最美的青春》在京舉辦了專家研討會。該劇自開播以來,就一躍成為熒屏寵兒,每天收視率破1,實時收視率第一,實時收視率突破2.8,豆瓣評分7.9,更榮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點贊,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引爆社交網絡媒體。研討會上,與會主創、主演、領導與專家分別從創作之艱、立意之深、意義之大等方面對該劇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分析和解讀,並一致認為,該劇為主旋律題材劇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與啟發,堪稱現實主義題材劇的里程碑之作。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現實主義藝術創作 牢記使命弘揚精神

會議上,《最美的青春》弘揚的“塞罕壩精神”被多次提及。從該劇主創、主演團隊回憶的創作歷程,到各專家提煉的精神立意,無一不彰顯出該劇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劇的真誠與使命感。該劇監製、總編劇郭靖宇回憶道:“最難拍攝的是五六十年代祖國剛剛開始建設時期的環境,因為中國這些年變化太快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繁榮讓我們五六十年代的那些景完全沒有了,現在想找到那些環境真的很艱難。”在此情況下,該劇的所有環境、景物,包括劇中唯一的一棵樹,都必須重新制作,併力求真實。該劇導演巨興茂則回憶起拍攝期間遇到的白毛風、雪天等惡劣環境,在此等惡劣環境中,每個工作人員依然恪盡職守:“整個劇組人員也盡顯塞罕壩精神,沒有任何一個組員或者演員老師有怨言或者退縮。”劇中馮程的扮演者劉智揚表示:“在《最美的青春》劇組要與大自然做抗爭,我們將這個不可完成的任務完成了,直到今天都十分令我感動。《最美的青春》之於我,我是這段傳奇的參與者與再現者,而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同樣以塞罕壩人的故事激勵著自己,感受到塞罕壩精神真真切切帶給每個人的影響力。”覃雪梅的扮演者何雨虹表示:“在拍攝過程中,塞罕壩精神就已潛移默化地灌輸到我們的思想中。”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對此,曾到赤峰探過班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感慨道:“我覺得他們的確是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塞罕壩精神。”作為一部主旋律劇,在創作之初,楊錚曾對該劇產生過擔憂:“最擔心的是,好題材、好內容卻被概念化、符號化。”而亮眼的播出成績與口碑,則讓《最美的青春》為主旋律劇創作提供了有力嘗試與正面引導。正如中國作協全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會議上所概括的優質劇必備的三點因素:一是能夠對題材有整體把握能力與整體駕馭能力,以提煉出具有時代高度及精神引領性的主題;二是具有一個好的故事形態承載題材和主題,拒絕空洞說教;三是要有強強聯合的主創團隊。範詠戈表示:“《最美的青春》具備這三點因素,並將激情、純情、詩情,訴諸於觀眾,達到了動情的境界。這是一部能夠找回電視劇尊嚴的優質劇。”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准以“質樸”、“真實”分析出該劇打動人心的原因。他認為:“《最美的青春》不比時尚比質樸,不比明星比真誠,不比斤斤計較比以德報怨,是一次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在電視熒屏上的最新勝利。”李準表示:“《最美的青春》沒有說教,而是用一流的藝術魅力支撐主流價值觀和塞罕壩精神的表達,使它們在情節和自然場面中流露出來。”劇中很多細節感人至深,比如“鎮風神樹”是馮程的精神支柱,老劉頭暴風雪為壩上送補給物資,自己卻成為“永遠的豐碑”犧牲了,巧妙的情節設定與人物的自然演繹,使之極具真實性,抒發了大情懷。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最美的青春》響應了國家領導人的號召,‘從高原走向高峰,從一座高峰邁向另一座高峰’,它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高度統一,堪稱一部高峰之作。”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人物塑造真實新穎 跳脫臉譜血肉豐滿

《最美的青春》在人物塑造方面與傳統劇目相比,更真實、更新穎,它的真實在於跳脫出臉譜化的英雄或惡人形象,將他們放置於真實生活中,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關注人物內心情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讓觀眾眼前一亮。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羅建輝對此表示:“《最美的青春》聚焦人物,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細膩,真實。它通過人物來推動情節發展,展現塞罕壩精神,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提出了“個人史”概念,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個人史,英模片不夠鮮活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個人史,而在《最美的青春》中,各個人物性格定位準確,使得他們的行為不完全按照創作者的概念去行動,而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定位去行動,這一點上顯示出了很好的創作功力。”該劇將每個人的個人史鮮活地呈現給觀眾,使得人物也鮮活起來,他們的行為都合情合理地自然展開。比如,馮程開篇的叛逆任性與其後潛移默化的改變,都具有前情的鋪墊,他不再是一個精神分離的空殼,而是活靈活現的立體的人。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馮程由不成熟到成熟,從個人英雄主義到英雄集體主義,人物的成長蛻變昇華了主題。李準認為:“《最美的青春》裡的人物具有信仰,更以他們的信仰給當下觀眾對於信仰、人生意義啟示。”北京師範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智華表示:“主要人物前後變化比較明顯,人物個性突出,卻合情合理,富有邏輯性,體現出真實感。”正因為他們真實,所以《最美的青春》裡的人物極具感染力。《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認為影視作品同樣具有“文學力量”,這正是通過人物的感染力傳達出來的,她表示:“劇中的一棵樹、一條狗、一片荒原、一群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形象化塑造,具有極強的精神感染力。”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致敬楷模內容為王 精神立意成就標杆

正如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陳超英所言:“《最美的青春》是建設時期的青春之歌,是奮鬥者的一曲凱歌。它塑造的人物在價值追求方面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而在當下,我們很需要這種奉獻精神。”《最美的青春》之所以收視口碑雙贏,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它的精神立意跟當下時代息息相關。在故事背後,該劇具有一個精神基調,除了奉獻精神,它還將遠離觀眾卻又與觀眾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展現在觀眾面前,將“環保意識”和“憂患意識”融入創作理念,藝術性地表達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認為該劇出現得“恰逢其時”:“《最美的青春》雖然講述的是五六十年代的故事,但是在當下人與自然的關係十分緊迫的情況下,它超越時代的環保意識對我們當下提供了一種深刻豐富的精神啟示,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電視劇有益的思考。”主旋律題材劇往往凝聚著創作者更濃厚的情懷,無論是愛國情懷,還是致敬歷史與楷模的情懷。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主流價值觀的引領為原創作品烙下更深的文化自信,令影視創作更顯蓬勃生機。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影視劇作為傳播範圍廣泛的藝術作品,應當具有社會使命感,讓觀眾在娛樂中瞭解到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久久為功謀求發展,生態引領全域提升。《最美的青春》的播出,讓觀眾更具象地瞭解林業工作者的艱辛與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該劇沒有口號化歌頌塞罕壩造林人,而是通過人物永不言棄的奉獻精神,傳達了令人動容的情感與主題,通過藝術作品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履行了影視作品的社會使命。

《最美的青春》專家研討會:主旋律題材的高峰之作

本次研討會出席的嘉賓有:中宣部文藝局影視處處長馬佳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楊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內容管理處副處級調研員週一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中國作協全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羅建輝,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北京師範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智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人民日報》海外版文藝部主任劉瓊,《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評論員陳超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建偉,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戴維,中共承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俐宏,河北廣播電視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劉麗萍,中共承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梁世傑,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項目部責任編輯李梓萌,本劇監製、總編劇郭靖宇,本劇導演巨興茂,本劇主演,馮程的扮演者劉智揚,本劇主演,覃雪梅的扮演者何雨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