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峯 「酒色財氣」各不同

有人說:“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無煙火炮。”“酒色財氣”就真的如此不堪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 “酒色財氣”各不同


我們搜索“千古風流人物”的大宋, 探幽“花自飄零水自流”的大宋,尋覓“後庭花”淹沒“滿江紅”的大宋,去聽聽他們的理解。

大文豪蘇東坡到大相國寺拜訪那位“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的老朋友佛印禪師。事不湊巧,恰值佛印外出,蘇東坡就在禪房住下,無意中看到禪房牆壁上留有一首佛印題的詩,其詩云:

“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佛印和尚宣揚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提倡完全與“酒色財氣”絕緣,是佛家的出世思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蘇東坡看後,另有所思,就提起筆來在佛印的詩旁邊附和了一首,其詩云: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既能知曉人性的快樂,也能理解修身之理,這正是現實生活的機智。既然“酒色財氣”這四堵牆實在是太難跳出了,那我們就欣然面對“酒色財氣”,面對現實。當然,適度原則必不可少。

蘇東坡的格調似乎更高雅,以鑲嵌辭格的手法,把“酒色財氣”分別嵌在每句的第二字,既表明了自己對“酒色財氣”一分為二的態度,又表明了自己適度、自制、不貪與忍讓的處世原則,頗有中庸之道的意味。

蘇東坡題詩後,離去。

橫看成嶺側成峰 “酒色財氣”各不同


蘇東坡像

又一日,宋神宗趙頊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來到大相國寺遊覽。

神宗看到了佛印和蘇東坡的題詩,感到頗有趣,就對王安石說:“愛卿,你何不附和一首?”王安石隨即應命。他握筆在手,抬頭遠看寺院外的天空,揮毫潑墨,寫道: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王安石對“酒色財氣”作了新的詮釋,賦予了新的含義,別有一番意味。作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不愧為富有變革思想和獨創精神的宰相,他所描述的境界超越了個人的利害,反彈琵琶,褒意突兀,這是一個賢相的眼界。

橫看成嶺側成峰 “酒色財氣”各不同


王安石雕像

宋神宗大為讚賞,也乘興題寫了一首: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家國盛,氣凝太極定陰陽。”

這位具有改革意識,採納王安石改革方案的皇帝,這位曾經氣惱蘇東坡後又赦免蘇東坡的皇帝,沒有承接佛印的思想,也沒有贊成蘇東坡的觀點,而是選擇在王荊公的立意上,進行了些許的發揮,所謂的“酒色財氣”,與國家社稷緊密相連。宋神宗站在皇帝的立場,希望倫理綱常可以維繫國運亨通,可以使大宋的江山永固。

這四首“酒色財氣”歌,一時傳為佳話。他們所詠主題相同,但見解各異,究其原因,可能與其身份地位、思想境界或者修養不同有關,“詩如其人,言為心聲”。佛印和蘇東坡更多的是內聖之道,而王安石和宋神宗則屬於外王之道。

人生在世,難逃“酒色財氣”,重要的還是需要保持適度,更可取的是,我們可以大度一些,更高瞻遠矚一些,眼界更高一些,開拓不一樣的意境。

推而廣之,萬事萬物沒有對錯,褒貶也各自成議,認知不同,感受不同,故此一人一道。

對一個事物,我們不妨多幾個視角,正正反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考量一下,可能會有較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