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加金服」爲什麼我不建議投企業貸爲主的P2P平台?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佈了7月份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從數據來看,7月份的經濟增長仍然很弱勢,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滑壓力。

與之對比的是,財政部最近也公佈了2018年1-7月份的收支狀況。數據顯示,過去的7個月,中國的稅收增加較快,都是雙位數增長。

一方面是經濟承壓,一方面是稅收增長。作為夾心層的中小企業,他們會怎麼樣呢?

我們特地從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官網找了一些數據來分析一下,順帶提示一下以企業貸資產為主的P2P平臺的風險。

一 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

01 投資數據

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低於預期6.0%,已經創了2000年以來的新低。固定資產投資中,主要是房地產投資在支撐。一句話,熱錢流向靠地產,實體行業慘慘慘。

02 工業增加值

7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增速與6月份相同,但是相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從供給側說明經濟繼續放緩。

03 失業率

7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6月上升0.3%。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6月上升0.3%。失業率持續上升,不是啥好事。

二 關於企業稅收增長的數據

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1791億元,同比增長10%。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107709億元,同比增長14%。

1-7月,跟企業相關的主要稅收項目情況如下:

1. 國內增值稅38902億元,同比增長14.9%。

2. 企業所得稅29197億元,同比增長13.4%。

3. 城市維護建設稅2990億元,同比增長15.3%。

4. 資源稅1007億元,同比增長25.4%。

5. 環境保護稅97億元(今年新開徵)。

6. 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契稅3412億元,同比增長16.5%;土地增值稅3713億元,同比增長13.5%;房產稅1774億元,同比增長7.5%;城鎮土地使用稅1586億元,同比下降0.8%;耕地佔用稅842億元,同比下降30.7%。

三 兩組數據對比說明了啥?

對比上面兩組數據,能得出什麼結論?除了經濟承壓,稅收大好,實體行業越發艱難,我們還能說什麼?

怪不得現在中小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一方面是資金熱衷去金融行業空轉;一方面是各項稅收節節攀升節節高。

也難怪,美帝那邊減稅減得正歡,政府動不動就要關門,但經濟增長勢頭強勁,股市屢創新高。我們這邊的稅收保持兩位數的強勁增長,但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承壓,股市信心低迷,連創新低。

再列一個數據,根據央行發佈的2018年統計數據報告,今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03萬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的萎縮,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也在逐步顯現。也間接影響到了以企業貸資產為主的P2P平臺,這一點相信大家都看到了。

這一波雷潮,企業貸資產為主的P2P平臺,基本上出問題的概率比較大。基本是大額企業標逾期,難以催收回來,比如愛投資、道口貸等等。

四 為啥不建議投企業貸平臺?

再來說說企業貸資產為主的平臺,為啥不建議投?

其一,前面各項數據也分析了,現在企業的稅收負擔那麼重,再加上企業自身盈利點不夠高,很難承擔P2P平臺年化十幾的借款利率。資金鍊稍微出現點問題,就容易出現逾期還不了錢。

其二,因為大額企業貸能產生更高的利潤,有一些平臺採用了殼公司借款的方式,來消化大額標。還有一些平臺,頂風做大額企業貸,比如愛投資,曝光的逾期項目,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

其三,企業貸的風險性主要在於涉及的借款額度大,容易產生自融和龐氏騙局。比較典型的企業貸平臺有:投之家(自融,已雷)、銀豆網(實控人失聯)、牛板金(自融,已雷)、小微金融(兌付逾期)等。

當然,對於企業貸平臺,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畢竟少數業務紮實、經營狀況正常的優質企業貸平臺,問題還是不大。

如果,你投資的平臺有企業貸資產,最好是從投資合同中,查一下自己所投資項目的借款企業。

通過企查查、百度搜索、招聘網站、朋友打聽等多種渠道,確認企業名稱、註冊資本、註冊地址、註冊時間、經營狀況等細節,核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是不是真實經營的企業,企業目前經營狀況如何?

對於投資的項目有疑問的,儘快聯繫平臺核實借款信息,有條件最好去現場查驗借款方詳細資料。

	一方面,我們要掌握自己的錢到底借給誰了;另一方面,真查出問題了,要想方設法跟平臺協商處理解決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