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孝鎮「黨建+」助推鄉村振興

連日來,前往江口縣閔孝鎮魚糧溪村裝運蔬菜、水果的車輛絡繹不絕,銅仁蔬菜批發商楊國發告訴筆者,魚糧溪蔬菜物美價廉,到該村運輸蔬菜、水果已有多年了。

近年來,閔孝鎮在基層黨建工作中全面推行“黨建+人才”、“黨建+產業”、“黨建+項目”、“黨建+文化”的工作體系,將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融合,為閔孝鎮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推了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黨建+人才,農民搭上致富車

閔孝鎮以“黨建+”平臺為依託,著力在村人才選拔上下功夫,把農村知識青年、巾幗人才、致富帶頭人、“雁歸”人員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大力實施“村級優秀年輕幹部人才培育工程”,定期組織鄉土人才開展技能大比拼、實用技能培訓等,把基層一線作為培養鍛鍊年輕幹部的主陣地,選派年輕有為的中層幹部到村(社區)任支書或主任助理,為基層黨建工作注入了新鮮血液,為廣大群眾開源引流。

“跟著楊總好好幹,全村群眾不餓飯!不僅免費教技術,還將工資把你算”……走進平寨村,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楊秀萍了,她用在外打工掙的錢,回到家鄉創辦了冷水養殖,帶動了群眾致富。

楊秀萍是本地土生土長的姑娘,14歲便外出打工,相繼學習了鞋業、縫紉等技術,並開辦了自己的公司,掙了一些錢。她看到家鄉父老致富無門,就返回家鄉養殖生態鱘魚,以此帶動寨鄰致富。如今,楊秀萍的綠源鱘魚養殖基地面積120畝,年孵化鱘魚種苗300萬尾,生產商品鱘魚、三文魚400餘噸,年產值1200餘萬元,由此帶動了寨鄰40餘戶家庭脫貧致富。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閔孝鎮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致富能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創新實施“黨建+人才”扶貧模式,引進綠源水產發展有限公司、梵淨山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梵園茶葉開發有限公司、淨山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村華秋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9家大型龍頭企業,組建提紅葡萄專業合作社、雙屯村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平寨村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魚良溪村生態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10餘家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社,累計發展社員 120人,培養“產業骨幹”、“致富帶頭人”34個。

黨建+產業,農民走上致富路

“正是依靠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我們村才真正拔掉了窮根,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變成了現在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魚良溪村黨支部書記楊再煉在魚良溪村生活了近60年,擔任支書十四年,他對村裡近幾年的變化深有感觸。

以前的魚良溪村,雖然擁有較好的地理區域優勢,但全村沒有一個現代農業項目,老百姓只是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無法讓群眾增收致富。2006年,該村建立了“合作社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西瓜、精品水果、蘿蔔豬養殖、休閒旅遊等產業,闖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致富好路子。如今,魚良溪村擁有5家龍頭企業、3家黨支部合作社,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0多元。其中,冷水魚養殖75畝、蘿蔔豬養殖400餘頭,精品水果種植650餘畝。近兩年來,在本村龍頭企業的帶動及產業發展理念的引領下,老百姓的經濟增長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50%的農民都有了自己的產業基地,人均純收入逾8000元。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按照魚良溪村的發展模式,閔孝鎮先後組建了15個合作社黨支部,並以此為依託,用活用好生態優勢,巧打“生態牌”,深化產業結構調整,依託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積極採取“村支部+合作社+產業”等發展模式,結合長、中、短期項目,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山地種植、林果經濟、藥材種植等生態綠色的扶貧主導產業。目前,該鎮發展特色水產養殖350畝、茶葉1859畝、油茶3220畝、精品水果4300餘畝、中藥材黃精3400餘畝、林下養雞2萬餘羽、肉牛養殖1250頭、生豬養殖8000頭,帶動了全鎮5500人增收,解決了全鎮1856人就業問題,全鎮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黨建+項目,基礎設施得以夯實

閔孝鎮充分運用“黨建+項目”的模式,對各村多年來立項而沒有完成的基礎項目進行跟蹤落實。自基礎設施攻堅行動以來,閔孝鎮硬化“組組通”公路17條49.02公里,聯戶路100.52公里,改水28處,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0.12萬畝,鞏固2.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五改一維一化”2069戶,實現了環境美化、硬化,提高了群眾生產生活能力。

長崗嶺村是閔孝鎮二類貧困村,交通閉塞,村裡很多通組路坑坑窪窪,出行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還導致群眾在乾旱季節飲水困難,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聯建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下,長崗嶺村實現了組組通硬化路、戶戶通連戶路、基地之間通產業路,實現了“走路不溼鞋,喝水不用抬,煮飯不用柴”的目標。

“我做夢都想不到,水泥路能通到我家的院壩,自來水流進了我家的水缸,路燈照亮了我家的院壩,簡直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啊!”說到家鄉的變化,長崗嶺村小田組的龔大貴熱淚盈眶。

黨建+文化,農民獲得“大幸福”

閔孝鎮早在元初就建立提溪司,開闢長達600年的土司統治,有著豐富的土家文化內涵。近年來,閔孝鎮以黨建為引領,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發揮文化潤澤民心的作用,建立村級文化教育基地,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培育文明風尚,提高服務效能,有效凝聚了黨心人心,將黨建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

閔孝鎮在提溪土司城建立土家文化展覽館的同時,通過“道德講堂”、群眾會、院壩會等形式,積極開展尋找身邊的“最美+”系列活動,定期組織群眾接受鄉村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孝老愛親文化等方面教育,大力傳承當地“金錢杆”、“儺戲”等優秀民族文化,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精神文化大餐。

今年7月初,閔孝鎮組織了“感黨恩,話脫貧”大型文藝晚會,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展現了黨員幹部的精神風貌,增進了幹群關係的魚水之情。目前,閔孝已組建文藝表演隊伍7支175人,組織開展金錢杆、儺戲、擺手舞等文藝演出75場次,其中閔家場金錢杆隊赴省內外演出達65場次,極大地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肖琳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