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能智慧校園」淺析「網際網路+」背景下智慧校園的特徵與構建

摘要:教育在“互聯網+”環境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學校也正在從“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轉變。智慧校園提供了智慧化感知環境以及綜合信息管理服務,這樣的校園更接近於真實生活,在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科學思維方式和師生之間互動交流以及區域教育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互聯網+”背景來探討智慧校園及其特徵以及平臺設計原則,並對其構建進行了分析,以期幫助中職院校打造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優勢均衡發展的智慧校園生態體系。

關鍵詞:物聯網 智慧校園 互聯網+

一、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我國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要求全國各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建設智慧校園,實現學校之間優質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信息化。

《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闊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可見,“互聯網+教育”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是國家戰略“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互聯網+教育”與智慧校園

(一)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當今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將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以使教育教學成果更有效、優質資源配置更均衡的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

“互聯網+教育”並非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也不僅僅是教育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各種教育、學習平臺;而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是推動教育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增強教育創新力和生產力的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教育變革。但是,“互聯網+教育”絕不會取代現行的全部教育。

“互聯網+教育”會生成什麼?是智慧教育。只有在智慧校園中,智慧教育才得以實現。因此,構建智慧校園已刻不容緩。

(二)智慧校園

智慧校園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以物聯網和數字校園為基礎,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融合在一起,將服務延伸及擴展到物,提供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互聯互通的智慧化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實現信息高效傳遞,快速促進教育全面信息化。簡單說,智慧校園就是更加智能的校園。

智慧校園是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將校園中的各個物件進行連接。因此,從物聯網的特點看,智慧校園有如下特徵:

1.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基礎

數字校園是以網絡化為基礎,完成信息在校園網中交流。同樣,智慧校園更加需要網絡,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融入學校各個方面,實現互聯和協作。這是智慧校園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

2.集成化和智慧化是核心

互聯網時代的數字校園目標是信息互通互聯,信息交互的主體只是人,而“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校園信息交互的對象已經不僅僅是人,更多的是“物”,如校園內的建築物、實訓實習設備、桌椅板凳、圖書雜誌等等,其核心內容除了智慧校園中的人與物有機地集成為一個智慧化整體外,更主要的是對這些“物”加以智慧化。

3.智能化的雲計算是靈魂

互聯網時代校園網解決了信息互連互通的問題,物聯網解決了廣義的“物”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問題,這些“感知”信息通過傳感設備與校園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絡,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實現對“感知”信息的正確反映,並指揮執行機構去執行。這就相當於人類大腦對無數“感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歸納出那些“感知”信息集中體現的問題,從而發出正確地執行指令。因此,智慧校園是通過校園內的物聯網實現信息交流,核心內容是“智能化”,而“智能化”沒有云計算是無法完成的。

(三)智慧校園遵循的原則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需要對教育理念進行創新,遵循以用戶為本,教與學為中心的原則,並在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指引下,提供應用和服務,並儘可能將信息技術更好的融入學校管理的每個環節,以更好的滿足學校發展需求,優化教育教學管理。因此,智慧校園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先進性與實用性

在“互聯網+”時代,智慧校園構建過程中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因此,學校要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全面規劃、合理配置資源,努力提高資源使用率,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而造成資源浪費。學校要與軟件公司有效溝通,讓其開發、修改、完善智慧校園系統,充分考慮設備在網絡中運行的穩定性,選擇成熟的產品來保證整個網絡正常運行,以滿足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2.開放性與標準性

為了適應學校信息化的發展,所選用的技術和設備要具有協同運行能力,應充分考慮今後擴展和升級要求,保證系統的開放性和標準性。因此,在智慧校園構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系統的擴容能力,並減少對某一產品的依賴。如新增應用與其他應用如何互聯等。

3. 可靠性與安全性

在智慧校園構建中,還應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靠性是保證整個智慧校園穩定運行的前提,安全性保障智慧校園的信息不被洩露或干擾。如建立防火牆、用戶認證系統等組成的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為智慧校園提供安全支持。

4.兼容性與易維護性

信息化在學校起步較晚,整體規劃與規範程度不高,但在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兼容性與易維護性。兼容性要有效利用已建好的功能,進行教學、教研、管理、服務等多方面測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易維護性指智慧校園建成後運行成本低,充分體現了資金的利用率。

(四)智慧校園總體架構

智慧校園在構建過程中遵循“一體化、四層結構”的總體架構。“一體化”是指WEB門戶、智慧環境、智慧課堂等校園信息,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數據中心的形式集中管理,使系統形成集中的、綜合的、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的支撐系統。“四層結構”是指智慧校園在邏輯上按“網絡通信層、智慧感知(數據採集)層、數據層、應用層”等結構考慮,以更好的實現數據的有效維護與共享,為廣大師生提供更為周到的信息資源服務。

(1)網絡通信層

網絡通信層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各類數據的有效傳輸,實現不同通信平臺下相關數據信息的有效交互,為智慧校園提供網絡化服務。

(2)智慧感知(數據採集)層

智慧感知(數據採集)層通過各種傳感技術有效地收集各種原始數據信息,包括師生活動情況,師生生活情況,教學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學習的互動狀態,為智慧校園提供信息支撐。

(3)數據層

數據層負責對收集到的信息全面集成、數據挖掘和智能分析,保證大數據的有效存儲、分析、管理,是實現智慧校園各個部分、各種信息有效連接的樞紐,也​​是智慧校園的核心。

(4)應用層

應用層主要提供個性化服務、智能決策服務等,實現科研、教學、辦公、學生管理、生活服務等功能,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點。通過對各種應用系統高度融合,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最終實現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應用服務。

三、“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構建

在數字校園時代,數字校園是一個涵蓋學校管理、業務應用、文化支撐等整合集成的大型軟件平臺,包括招生迎新、教務學籍、網絡教學、在線考試、校企合作、畢業追蹤管理、行政後勤、無紙化辦公、教職工薪酬績效、崗位能力培訓及考核、精細化財務核算、校園文化支撐工具等,具有高效、靈活、安全、整合、開放的特點。因此,數字校園是實現智慧管理的基礎平臺,智慧校園是對數字校園的擴展和提升。

(一)智慧環境構建

智慧校園環境建設是智慧校園的物理基礎。在未來的智慧校園中,對教學資源的應用將要求高併發、高帶寬、高容量。因此,智慧校園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需要硬件和軟件同時進行。在硬件方面,建立私人云平臺、專業學習中心、高清錄播室、智慧訓練室。在軟件方面,構建基於多智慧終端的多媒體視覺教學資源平臺,配置資源,支撐教學管理和教學評估。

1.智慧一卡通

智慧一卡通是智慧校園基礎設施之一,是集師生統一身份識別、定位考勤、課堂互動以及電子支付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終端。

2. 智慧班牌

智慧班牌是智慧校園建設成果的最直接展示窗口,集成考勤、預約拜訪、課程信息、學情展示、家長留言等功能,實現學校日常工作與環境美化的完美融合,是一個全方位培育和打造校園文化環境的優質載體。每個班級配置一臺安裝於教室門口,能夠極大豐富學校整體的信息技術環境。

3. 智慧安保

智慧安保將RFID、人臉識別、身份識別等先進技術應用於中職校園,全面支持平安校園的建設工作。進一步編織好高新防控網絡,全面構建信息化、立體化、動態化的校園防控大網和智能化的服務系統,真正實現防控有力、應急高效、服務到位、管理便捷。

4.智慧家校

智慧家校是家長、學生、教師、管理者全方位互動平臺。除了為師生提供即時通訊、作業收發、成績查詢、課表查看、在線評教、課堂考勤、實習任務填報、待辦處理、通知查看、一卡通消費查詢、辦公OA等基本功能外,還具備新生報名、日常考勤、來訪管理、拓展學習等特色功能。

(二)智慧課堂

“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課堂,是智慧校園的核心。智慧課堂是由系統(平臺和工具)、人(教師和學生)及其活動(課前、課中、課後教學環節)等組成的現代信息化課堂教學體系。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變革教學方式方法,將最前沿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構建個性化、智慧化、數字化的課堂學習環境,從而有效促進智慧能力培養的新型課堂。

(三)移動智慧校園構建

移動智慧校園通過整合智慧校園應用,為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學生提供一站式的移動服務。通過將應用系統的功能擴展到手機終端,使信息的上傳下達隨時隨地落實到每位教師、家長、學生,使信息系統的功能從有線網絡和PC的限制中解放出來,提供面向個人、親近個人的服務。這可以使得學校在信息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教學以及管理水平都是一個提升。

「依能智慧校園」淺析“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特徵與構建

通過依能智慧校園平臺手機客戶端快捷辦理各類事務

(四)智慧評價系統構建

通過採集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多元多維度數據(包括:基礎信息、教研活動、學習培訓、課題研究、論文評比等),利用科學的測評模型對每位教師進行發展性評價。通過以“知識、技能、能力”為顯性維度,以“方法、過程、策略”以及“價值、情感、態度”為隱性維度,利用智慧傳感設備、移動終端等方式採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相關的全方位數據,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優勢發展評價。

(五)智慧科研平臺構建

智慧科研是在學校教育教學的研究過程中,建立科研服務平臺,主動跟蹤其方向、成果以及動態等,實現對科研工作的智慧管理。在科學研究活動過程中,智慧校園將提供更加智能的知識管理服務、高效的協同支持服務、便利的科研項目事務管理服務等,使得研究工作更加高效、協同。例如,發表論文被引用、檢索的自動跟蹤,科研成果的自動彙集和統計等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智慧校園的構建是定位於為學生、家長、教師、教育工作者提供開放的、可擴展的、可持續服務的,“以統一平臺為基礎,以智慧課堂為核心,以智慧管理為支撐,以教師發展為引擎,以平安校園為保障,以和諧家校為紐帶,以優勢發展為導向”的校園智慧綜合服務平臺。

智慧校園是信息化在學校的高級形態,是對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擴展與提升,它綜合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慧感知、社交網絡、商業智慧、知識管理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校園物理環境,智慧識別師生群體的學習、工作情景和個體特徵,將學校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有機銜接起來,為師生建立智慧開放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便利舒適的生活環境,改變師生與學校資源、環境的交互方式,開展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實現學校的智慧運行,支撐學校開展智慧教育,最終建成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優勢均衡發展的智慧校園生態體系。

「依能智慧校園」淺析“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特徵與構建

「依能智慧校園」淺析“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校園的特徵與構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