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吳洪甫事跡引發羣衆強烈反響:爲英雄點讚

9月6日,光明日報刊發通訊《老兵本色——記隱姓埋名37年的一等功臣吳洪甫》,深度報道了河北廣宗縣退伍老兵吳洪甫的先進事蹟。報道刊發後,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向英雄吳洪甫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學習他艱苦奮鬥的堅忍精神,堅守理想信念,踐行為民初心,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紮根一線、無私奉獻。

在吳洪甫的家鄉河北,許多人被他的故事所感動,被他的精神所感染。在南和縣西徐莊村,今年69歲且同樣擁有老兵身份的村支書徐同禮對吳洪甫的事蹟感觸頗深。他說:“吳洪甫是我們老兵的驕傲!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要學習榜樣退伍不褪色,不丟軍人節操,堅定信念跟黨走;作為一名黨支部書記,要視入黨誓言為鐵規,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下一步準備通過發展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閒置勞動力再就業,讓鄉親們收入再多些。”

石家莊市橋西汙水處理廠李軍說:“吳洪甫是真正的英雄,他為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向國家要待遇,退伍後在長達37年時間裡始終守口如瓶,嚴守國家秘密,無論多麼艱難,都沒向組織要過任何待遇。他有一顆愛國的赤膽忠心。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要向老兵吳洪甫學習,努力工作,時刻用一名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吳洪甫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我們一定要繼承好、傳承好他這種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優良傳統,加大落實退役軍人政策的力度,真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廣宗縣民政局局長王雲霄表示,將組織全縣退役軍人代表座談會,請吳洪甫做報告,激發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的激情和動力。邢臺市橋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夫銳說:“吳洪甫老人保持了革命軍人的本色,前半生他是英雄,後半生更是英雄。他不為名利,甘於奉獻,這種老兵精神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

邢臺學院校團委副書記由美慧說:“不忘初心在吳洪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沒將信仰束之高閣,用行動詮釋了對黨的忠誠,對國家的熱愛。”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靳潤奇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吳洪甫老人為榜樣,心裡裝著祖國,在工作中將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到學生日常教育中,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一名教師的職業信仰。”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他的身上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高貴品格。”

在吳洪甫曾經戰鬥過的江西南昌市和上饒市,老兵精神也成了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南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民警袁衛東說:“忠誠與信念,責任與擔當,都濃縮在吳洪甫深深的記憶裡。我曾在雷達兵部隊服役17年,戰備值班磨鍊著我們的意志,不漏過任何一批空情是我自己的目標。轉業後,我把部隊好的作風帶到了地方,不斷提高法律水平,從一名治安民警成長為單位的法制業務骨幹。”上饒市直機關工委委員、組織部長段少先說:“讀了《老兵本色》,心靈為之震撼,精神再一次受到洗禮。吳洪甫身上展現的是一種政治、思想、意志、品格、道德、紀律等綜合精神品質,我們每個共產黨人都要學習這種精神品質,並把它轉化為永恆的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南昌大學教授鄭智斌說,吳洪甫的事蹟令人敬佩,值得頌揚。“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他的身上體現了中國軍人的優良傳統;淡泊名利、銘記初心,他的身上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高貴品格。”九江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沈師表示,《老兵本色》一文給人以滿滿的正能量,讀後令人動容,提振精氣神。特別是在新時代,我們更需要這份初心,在新徵程上不忘使命,浩蕩前行。

要像老兵吳洪甫一樣,為退伍軍人這個群體增光添彩。

吳洪甫的事蹟在青海武警部隊引發強烈反響。武警青海省總隊海西支隊第一時間組織官兵認真學習老兵吳洪甫先進事蹟,號召全體官兵以老兵吳洪甫為榜樣,矢志衛國當好“瀚海衛士”。官兵們紛紛表示,要把從老兵吳洪甫先進事蹟中汲取的精神養分,化作履職盡責的精神動力,用實際行動守護駐地平安,履職盡責、敬業奉獻、忠誠擔當,爭當新時代的守護者。

在德令哈市柏樹山腹地,該支隊第三季度“魔鬼周”極限訓練正在進行。“與老兵吳洪甫比起來,我還有很大的差距”,特戰隊員馬豪這樣說,“在近乎嚴苛的‘近快戰法’下,他把數據測算時間最終壓縮到了3秒,我要像他一樣,苦練‘一招制敵、一槍斃敵’本領,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在茫崖公安檢查站,該支隊茫崖中隊副中隊長李睿正在崗位上履職。駐守檢查站3年整,他成功處置各類情況15起,協助公安機關抓獲網上在逃犯十餘人,當談到老兵吳洪甫時,他深有感觸:“老兵們當年是祖國領空的‘守護神’,今天,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守護好青海‘西大門’。”

該支隊政委史勝偉說,老兵吳洪甫是老一輩革命軍人的典型代表,在他的身上,對黨的忠誠和對信念的堅守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要迅速在全支隊官兵中掀起向老兵吳洪甫學習的熱潮,學他的苦練精兵,學他的甘於奉獻,積極關注那些處於困難中的復退老兵,更多地關愛那些長期奉獻在艱苦偏遠地區的官兵,把政策、資源更多地向基層一線傾斜,讓他們身上有榮譽、心中有溫暖,激勵每名官兵爭做新時代的守護者。

樸實無華的農民本色,忠於祖國的軍人初心。

吳洪甫的事蹟在山東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

同樣是一名退伍老兵,濟寧市梁山縣委新聞中心副主任李繼保表示,我們一定要向英雄吳洪甫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的堅定信念,學習他艱苦奮鬥的堅忍精神,堅守理想信念,踐行為民初心,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紮根一線、無私奉獻。

李繼保退伍後一直從事新聞宣傳報道工作,20年來,共發表新聞作品1萬多件,被評選為山東省“十佳業餘記者”。此外,為方便親朋好友讀書,他自費建立了山東省首家家庭“圖書檔案館”,目前共有藏書10000多冊;他還利用業餘時間,邀請國內知名水滸研究專家、作家、攝影家等,主辦了二十多期“水滸軒讀書會”、新媒體培訓班等,目前共有近兩千人參加讀書活動。他的家庭因此被評選為山東省“百佳書香人家”、首屆山東省最美書香家庭。李繼保說,以後更應該像英雄吳洪甫學習,更多為群眾辦點實事,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看了吳洪甫的事蹟,俺應該繼續加倍努力,一定牢記宗旨更好地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著大傢伙一起奔小康。”聊城市高唐縣趙寨子鎮北街村退伍軍人張立旺說。

張立旺的老家北街村是高唐縣有名的“報國村”。自1947年至2018年,全村共有86人入伍當兵。1996年年底退伍後回鄉務農的張立旺,積極加入村支部領創的綠色家園專業種植合作社,為農戶服務,幫群眾增收。“不管退伍沒退伍,俺都是個軍人,還是共產黨員,永遠擔負著為人民服務的責任。”張立旺笑著說。(光明日報 記者陳元秋 耿建擴 胡曉軍 馬榮瑞 萬瑪加 趙秋麗 李志臣)

【短評】

時間不會磨滅信仰

9月6日,本報綜合新聞版刊登了一等功臣、退伍老兵吳洪甫的故事,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歷經37年,人們得以認識一位真英雄。卸甲歸田去,深藏身與名,老兵的價值取捨與態度,衝擊著當下人們的慣性認知,也解答了一些人心裡的困惑。

吳洪甫退伍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地空導彈部隊二營的一名標圖員。20世紀60年代,二營官兵曾3次擊落美製U-2高空偵察機。其中有兩次是吳洪甫參與完成的。退伍後的吳洪甫始終守口如瓶,嚴守國家秘密。37年間,先後經歷了母親癱瘓,妻子重病,孩子失明等諸多生活磨難,但無論多麼艱難,他沒向組織要過任何待遇。

1962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個外國記者忽然向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提問說,不知道中方是以什麼方式擊落美製U-2型飛機的。陳毅元帥用手向上一指,然後微笑著說:“我們是用竹竿把敵機捅下來的。”

這個巧妙的回答後來成為外交界的經典故事。能讓共和國元帥談笑風生的底氣來自於U-2被擊落的事實。作為導彈部隊的標圖員,為了壓縮數據測算時間,吳洪甫把飛機飛行高度、航線距離等常用的100多個數據全部背了下來,“看、算、報”同步進行。“竹竿”的背後是無數次總結和訓練。元帥與士兵的強國夢強軍夢就在那條導彈升空的弧形軌跡上連接在一起,銘刻在共和國剛剛十幾歲的那個年代。

帶著功勳,吳洪甫退伍還鄉,立功證書壓箱底,他歷盡艱辛,仍寬厚待人,淡然樂觀。不凡的英雄過著平凡的生活,吳洪甫為什麼沒有心理失衡?對於一名軍人來說,祖國強大就是心願,他當初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社會身份的轉換不會換掉心中的信仰,時間的大浪淘沙會沖走許多東西,但是最純淨的精神永不磨滅。

信仰擁有讓人格偉岸的力量,老兵吳洪甫用一生詮釋了英雄的不同含義。前半生,作為一等功臣,他守護了今天的高樓林立、萬家燈火。後半生,他把自己融入這燈火之中,提醒我們生活的真意。轟轟烈烈守疆衛土是英雄,平平淡淡堅守信仰熱愛生活也是英雄。

今天,人們對物質的擁有達到了新的高度,同時在一些人心裡,物質享受需求的增長遠遠超出了實際需要和自身能力。與老兵吳洪甫的選擇相反,一些人用盡氣力索取、焦慮,幻想與付出不相匹配的收穫和回報,卻從未腳踏實地地生活。

老兵吳洪甫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英雄來自於人民,歸於人民。被人銘記的不只是“奇功偉績”,更是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信仰、認真、誠懇與善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熱愛著生活,辛勤著快樂的普通人,同樣是這個大時代的英雄。(作者:尚文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