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觀點先行

未來已來,觀點先行

最近各大論壇扎堆,受邀去了一個論壇發言。這是一個充斥人工智能的時代。所有的行業都在尋找和AI的鏈接,機遇和挑戰,連我們看似不相干的行業也不例外。這次去發言,每位嘉賓都在做一個關於AI的命題作文,想做好,其實壓力很大。一場場聽下來,水平立見高下。

信息時代,塑造觀點反而不是易事。現在的信息充斥各大移動端,市面上已有的觀點鋪天蓋地,每天的一點空閒,拿來閱讀都來不及,別講讀完後,有哪些觀點印象深刻,餘音繞樑,以後還可在腦中回味。每天大量閱讀微信號上的碎片信息,最後並沒有哪些真正值得存儲。既然已有的觀點大腦都來不及消化整理,哪還有時間生產輸出自己的觀點呢?

一個經得起推敲的觀點,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人一整年,有能力對所有現象級新聞評頭論足,並總有原創的好觀點,是不容易的。真正在學界拿獎的人,有的一生也不過因為一個理論成名,或者一輩子深耕一種現象。而現在的觀眾求新求變,如果一個名人一年下來,只能曬三二新名詞,講一兩個觀點,是不能讓觀眾滿意或被長久記憶的,不管這觀點質量如何,是否原創,觀眾是否真正理解。所以咪蒙,羅胖們,他們一天一期的毅力,背後一定要有一個團隊運作。而他們,也更像流量派觀點,而不是實力派觀點。真正的實力派,又哪會天天上網曬觀點呢?不過低調地身體力行,按自家觀點精耕細作生活而已。

這次聽完論壇林林總總的觀點,和觀眾的反饋,我發現以下事實。一是觀眾也沒時間去讀海量信息,所以嘉賓儘管沒有拿出新的觀點,但總結一下市面上好的觀點,有詳實的例子,觀眾一樣聽得津津有味,這其實就是羅輯思維,二道販賣存在的價值。( 當然,有些場合拿不出原創觀點的原因,是因為確實不熟悉這個領域。比如在我們這個行業去發佈對AI的看法,其實過於前瞻。做推理也較難經得起推敲。)

二是很多所謂的觀點都是新瓶裝舊酒。商業模式一直在變,但有些對象,比如人性,比如組織,很多觀點上下5000年都不會變,不過是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而已。所謂哲學,宗教,闡述的就是日光之下,沒有新事。能夠把一箇舊觀點,在新的場景下,以新的方式,新的比喻,新的體驗講解出來,也是本事。

三是,不用把自己太當回事。無論現場講的多好,多壞,觀眾也只是那一刻的反響而已,絕不會雁過留聲,三日之後,還有迴響。畢竟,年底年初跑論壇已是常態,臺上的流量大咖們才不關注某個場子裡,觀眾有什麼反應呢。偶爾走個穴,底下坐著的還真不是衣食父母。

觀點無非是對未知事件的預測和對已知事件的評價。更難的是前者。而這個混沌,不斷變化的時代,又不斷呼喚著對未來的觀點,浮躁的人群不想放過任何走上風口的機會。可是,如果沒有機會分享真金白銀的觀點,也原創不出自己的觀點,怎麼辦呢?

Be comfortablely uncomfortable. 請安於不安吧。在變化中學習,有追求成長和自我認知突破的能力;反思,有應對消極因素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有追求事實,注重結果和實現目標的能力;---------這是我以為,關於應對未來最重要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