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劉 雄

聯拍在線鑑定專家

鑑定範圍:青銅器

人物名片

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文物鑑定專業學科帶頭人,首都師範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中央電視臺《我有傳家寶》欄目學術顧問,北京衛視財經頻道、河南文物寶庫頻道特約鑑定專家,全國工商聯文物藝術品商會顧問,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藝術品市場管理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曾先後參加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南水北調工程河南平頂山葉縣文集遺址,河南南陽張崗漢墓遺址的發掘工作,以及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周公廟遺址考古發掘報告的編寫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青銅器鑑定、古陶鑑定、玉器鑑定,致力於文物科學鑑定體系的研發。

2005年執教北大資源學院文物系,2010年起擔任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學院院長,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青年教師崗位能手,2015年榮獲第八屆北京市教育園丁獎。在校講授《中國青銅器》、《中國古代玉器》、《考古學概論》、《中國博物館學概論》等課程。辯證的揚棄和整合坊間的經驗主義,引進考古類型學的方法論,結合材質學、工藝學、次生變化學、文化學,宏觀入手微觀著眼進行深入的文物鑑定學科建設,創造性的總結了一套系統、科學的文物鑑定學方法論及學科體系。

著有《青銅器鑑定學基礎》、《青銅詞典》、《中華民間藏品文物精粹》等,代表作品有《文物科學鑑定體系》、《北大資源宏微文物網刊》。先後在《首都師範大學學報》、《文物鑑定與鑑賞》、《收藏快報》發表多篇考古與文物研究論文。

一、釋名

爵是最早出現的青銅酒器。爵的定名並不是青銅器上的自銘,是通過文獻的考證而確定的。《說文·鬯部》:“爵,禮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飲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認為爵通雀,金文中爵字為象形字。前有流似嘴,後有尾,足修而銳若雀之爪,兩柱為耳。

爵的基本形制見圖,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後有尖銳的尾,中為腹部,杯身以容酒,杯體一側有鋬,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間有柱。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父戊舟爵 商代後期

故宮博物院藏

二、釋功能與用途

據《說文解字》記載,爵是一種用於祭祀與飲酒之器。少數爵之杯底有煙炱痕,或許跟溫酒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絕非普遍現象。

三、斷代

爵起源於夏代晚期,盛行於商代,到西周中期以後衰落,東周以後墓葬有見爵杯者,多為隨葬用品而非實用器了。根據標型學的原理,我們參考有明確出土地層的爵杯將之分為平底與卵形底兩種類型共五期。

第一期:夏代晚期。此期的爵體薄而輕巧,無柱或僅有釘形小矮柱,流狹長、尾短,平底束腰,三條錐足瘦長有不穩定之感。鋬上有的有鏤空裝飾,年代要更早一些。這些鏤空裝飾學術界原多以為跟原材料較少、珍惜有關,實際或許跟鑄造工藝有更直接的關係。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鳳鳥紋爵 西周中期

故宮博物院藏

第二期:商代早期。此期的爵仍然為平底,形杯身不再像夏晚期那樣收束,而變為桶型腹部。口部至尾部常有一條加厚的唇邊。不少研究者普遍認為這是為了防止器壁過薄,口沿容易破裂之故。近來有人提出可能與鑄造工藝有關,較為可信。

第三期:商代中期。器壁加厚,爵柱發達,錐足加寬較早期更為粗實。

第四期:商代晚期。流壁加深、寬槽。新出現卵形底爵,雙柱由流與口之際靠後移。鋬上面常有獸頭做裝飾。新出現有三角刀型足。

第五期:西周早中期。此期的爵杯鋬小、雙柱更靠後。

典型的爵斷代標準器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夏晚期素面爵

二里頭遺址出土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商早期獸面紋爵

鄭州白家莊出土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商中期獸面紋爵

上海博物館藏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商晚期獸面紋爵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鳥紋爵 西周恭王

扶風莊白出土

自西周中期以後青銅爵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作為日常實用之器,僅在一些大型墓葬中罕見一些製作粗疏的明器,應該東周禮崩樂壞以來對於傳統禮制念念不忘的舊貴族的慕古之作。實際上我們當下各類影視作品尤其東周至三國階段,喜用爵為飲酒器皿,實為對歷史事實的不瞭解產生的誤會。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三國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劇照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耳杯才是漢晉時期飲酒器主角

直到宋室南渡以後,北宋所存的禮器喪失,為了延續敬天祭祖的傳統,南宋以後新制禮器,在製作中更多的是參考了《博古圖》等一些手繪圖錄性質的資料,此時所制的禮器包括爵在內,已經不能與夏商周三代時期禮器形制完全合軌,其所制的爵杯在繼承古代爵基本形制的基礎上,有所改造並創新。尤其流部已經退化不明顯,被長橢形口沿取代,併成為後世元明清時代特色的爵杯形制,一般配合爵座共同使用。其風格特徵與三代之爵已經迥異,易於區分。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明代金爵杯(帶爵座)

定陵出土

四、價值評估與收藏

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最古老青銅酒器,爵最具中華民族的酒具基因,其流行時期較長,也深入人心。在各青銅門類中,爵杯的受眾關注度、普及度以及認知度都是在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都是最優良的。在加上爵在中國文化中與爵位、爵祿、加官進爵等良好寓意相關聯,故而在收藏界是具有廣泛認可度和相當的群眾基礎之青銅器,在文物藝術品市場上具有良好的表現力,屬於青銅界的硬通貨之一。


劉雄:歷代青銅爵的鑑定與收藏


子工萬爵

故宮博物院藏

近年來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大陸或是香港的拍賣會上,每個拍賣季青銅爵杯的身影都未曾缺失,可算是青銅專場拍賣的“熟臉”。從近五年的拍賣成交記錄來看,青銅爵杯的市場價格在拍賣市場上依其品相及完殘程度一般在十幾萬至幾十萬之間。少數能達到上百萬者,已屬於目前業界公認一流品級者。至於溢價至200萬者,均需有收藏名家或其他因素的“加持”作用。依據其他門類的藝術品價格表現來看,具有深厚歷史價值及工藝價值的青銅爵杯目前價格仍處於較低水平,具有廣泛的升值空間,適宜中長期投資與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